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天道酬勤 > 戏说中书街(124)

戏说中书街(124)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戏说中书街(124)

    一二四、宜昌兵船与保甲船

    盖洛在圣诞节的那天下午,在江边的码头上见到了他即将搭乘的那艘兵船和那艘保甲船。盖洛的文笔不错,也写得很详细,所以就决定借他原来的叙述来还原当年的木船的形态与用途。

    ——我搭乘的兵船只有一根桅杆,船头呈方形,船尾较高,总长约四十英尺,横梁的长度不足九英尺。桅杆只在左舷一侧有一根侧支索,另一边则靠那根升降索勉强支撑着。这孤寂的桅杆高四十英尺,立在杆座里,通过杆座上的一个机械装置,可以很容易地将桅杆降下来。桅杆顶端有一个红色的木制矛头,另外在左侧挂有三面小旗。纵帆上缘的斜桁长十五英尺,用短木头做成。

    ——张帆杆则用粗壮的毛竹做成,长约二十英尺。在斜桁和张帆杆之间,以固定的距离,排列着十四根竹竿。要是没有这些竹竿的支撑,那粗陋的帆篷,就会在江风中,轻而易举地被撕成碎片。因为它是用最薄的棉布做成的。主帆呈扇形固定在八根竹竿两端。这些竹竿全部与舵柱处的滑轮连在一起,所以要操纵帆篷,非常方便。帆篷的整体形状,就好似一只羊腿,又像前桅斜桁帆和斜挂大三角帆的混合。这种帆特别灵便,一则重量很轻,二则降帆之后就可以自行收起来。

    ——船上共有十名桨手,六个在桅杆后段,四个在前段。桅杆向前约四英尺的地方,是船上厨房所在之处。那是一个极为经济的结构设计,包括一个烧煤饼的火炉。无沦白昼还是黑夜,炉子里面的火焰都不会窜出来,也从不会冒烟。我们的兵船行驶在水面上,就像一只特拉华州的鸭子;要是顺风的话,江上的任何帆船都赶不上它。总之,即便在中国以外的水域中,这也算得上一艘顶呱呱的小船。它有一门值得骄傲的大炮,据说可以打出一英里;它还有一架子的来福枪,就放在船长的舱房旁边,此外还有些供水兵使用的骑兵短枪和其他火器。这艘战舰整洁而呈流线型,正式名称是“宜昌地区先遣中队第七号兵船”。

    ——船长是一位风趣的中国佬。我经过一番努力,才得以跟他沟通交谈,并且得知了以下有关事实。他今年42岁,16岁就出海,大多数时间都在沿海一带当差。可他老家在湖南,现在暂时住在宜昌。四月份,他曾出海去追赶一帮强盗,花了两个月时间去跟踪和抓捕他们。当听说是他在追捕自己,那些强盗居然都改邪归正了,被捕时连丝毫抵抗都没有!船长把他在船尾的舱位给了我,自己则住到了下面的货舱里。那是舵手过夜的底层舱。那位优秀的老舵手就住在我的舱位右面。船上的全部船员,包括厨师,共由12人组成。加上船长,我们这条船上的人数刚好是那“倒霉的13”。他们全都是些心地善良、动作快捷、精明能干的人。他们的名字译成英语之后,有些听起来十分怪异。

    ——跟兵船一样,保甲船也有一根桅杆,高度和船的长度相当,船尾的长桨也有那么长。它属于“水保甲局”,船身被漆成朱红色。在每个急流险滩都配有这种船只,用以对付不断发生的航行事故。第十二号保甲船曾救起过一百多人,上面六个健壮的小伙子,全是划桨的行家里手。它张开方形的小帆,随时紧跟着兵船。队员们每人每月的收人大约是三两银子,约合两美元。这种极其有用的小船,江上到底有多少,我不得而知。但扬子江“水保甲局”的常规报告,犹如美国漫长海岸线上救生站的报告,想必都是趣味横生的。总督派来护送我的那位官员,就在那红色的保甲船上;他的另一项任务是,一旦沿途出现什么事情,特别在湍流处,他将向兵船提供帮助。

    盖洛在《扬子江上的美国人》里这样写道:“重庆之行的价格各不相同,从一百二十盎司的白银到几百盎司。但我是非常幸运的,第一个外国游客能够在一个本土的战船上航行。”而且由于是官船,他甚至不用付船费。唯一出现的意外就是原定于当天下午四点启程的兵船虽然已经把盖洛及其同伴的行李都装好了,可是因为兵船和保甲船都要补充航行中的给养,就不得不将离开宜昌的时间拖延和推迟。还是那个随行的官员会说话,他很有礼貌、很有耐心的提醒盖洛,今天是圣诞节,他知道“这对外国人是一个伟大的一天”;他保证说,明天一大早一切就会全部准备好,今天剩余的时间,盖洛可以很舒服和快乐的逛逛宜昌城。

    这就叫做不得不客随主便。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