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从平叛安史之乱开始 > 第二十四章 兵不厌诈(2)

第二十四章 兵不厌诈(2)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那号角声悲凉而雄壮,让人闻之落泪。

    “砰砰砰!”

    不远处,烟火在黑夜中绽放。

    照亮了大半个夜空。

    几乎就是在这个时候,本来安静的长安城内,响起了一阵阵喊杀声。

    “杀叛军,守住长安!”

    “杀叛军,守住长安!”

    “杀叛军,守住长安!”

    刚扔掉兵器,手里拿着各式金银首饰、古董字画、大米等的叛军,看到突然从黑夜中杀出来的唐军,被吓得抱头鼠窜乱跑。

    催乾祐见状不妙,赶紧调转马头往城外跑。

    “轰隆”一声,他远远地看见城门关上了!

    绝望顿时涌杀上心头,他拔出腰间的长刀,大喊:“将士们,拼了!”

    但是早已经被唐军杀得溃散的叛军,早就找不着北。

    而这些唐军的新兵蛋子,初出牛犊不怕虎,一个个卯着劲儿地往前砍杀,根本不怕死。

    黑暗中,李豫缓缓地抬起了手,瞄准呆楞在原地的崔乾祐的眉心。

    “砰”的一声,崔乾祐瞪大眼睛,瞳孔慢慢放大,身体缓缓倒了下去。

    李豫把手枪贴身放好,策马向前,趁着崔乾祐身体要从马上坠落的刹那,抽出腰间匕首,果断利落地砍下了他的脑袋。

    “崔乾佑已经被斩首!”

    他提着血淋淋的脑袋,在乱军中大吼。

    当然一个人的声音是有限的,他还让手底下的几个嗓门大的唐军,也大喊,“崔乾佑死了,速速投降!”

    被杀得分不清东西南北的叛军,抬头一看,自家的将军那血淋淋的脑袋,被举在一杆长枪上,便纷纷放下了武器。

    那些不肯投降的,李豫就一个字,“杀!”

    不肯投降,留着迟早是祸害,特别是在这种特殊的时刻。

    因为事先布局后,唐军的伤亡几乎微乎其微。

    以一万的兵力,击败了2万的叛军。

    叛军死伤过半,只剩下3000左右的降军。

    为了笼络这些降军的人心,李豫告诉他们,他们之中的人,哪一个能够提供有效的军情情报,他就会赏赐钱财,甚至官爵。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李豫从这些降将的口中获取了潼关内的信息,他没有吃=食言,给所有提供有效信息的人赏赐了财帛。

    得到赏赐的叛军,对大唐有了忠心。

    而没有得到赏赐的叛军,也跃跃欲试,愿意为大唐效劳。

    收拾好战局后,披着铠甲的李隆基出现,诸将士齐齐跪下,高呼参见陛下。

    李隆基骑在马上,欣慰地看着将士们,高声道:“这一场战,你们打得非常漂亮!朕十分欣慰!你们尽管去杀敌,只要有功劳,朕一定不会吝惜钱财!”

    将士们一听,又再一次高呼,“陛下英明!”

    李隆基摆了摆手,再次开口,已经哽咽,“长安是我们的家,长安,朕就托付给你们了!”

    说完,他还对着众人深深一作揖。

    李隆基的这个自降身份的举动,引来了数万将士的哭泣。

    李豫看了,在心里腹诽,“哎,古代的人,真的太好骗了!皇帝的几句话,就让他们感激涕零的!”

    不过他也不得不承认,这李隆基的确有一手。这笼络人心的手段,堪称一流。

    击败2万叛军,斩杀大将崔乾祐,极大地鼓舞了长安城守军的士气,也让李隆基扬眉吐气了不少。

    自从安史之乱以来,唐军的节节败退,一度让他怀疑自我。

    现在看着李豫手中崔乾祐血淋淋的脑袋,李隆基端坐在椅子上,神色严肃。

    “好孙儿,这一场战,你指挥得非常出色。但是,这只是个开始。你明白吗?”

    李豫把催乾佑的脑袋交给了身边的护卫,双手拱手道:“皇爷爷的意思,孙儿明白。此次,我们虽然侥幸胜利,但是长安城的困境依然没有解!潼关一天不拿下,我们一天不能安寝。”

    李隆基肃然的脸色,有了好转。

    “对,潼关必须要重新拿回来!要不然,长安城还是守不住!”

    “皇爷爷,请给孙儿半个月时间,孙儿一定拿下潼关!”

    “半个月?会不会太少了?朕给你5万兵马,一个月时间!”

    之前大将哥舒翰,二十万兵马,尚且守不住潼关。为保守起见,李隆基决定忍痛把长安城内的11万大军,分5万给李豫。

    李豫却是神秘一笑,“皇爷爷给我两万兵马足矣。”

    李隆基疑惑,“孙儿,朕知道你是担心皇爷爷的安全,6万兵马留给朕就够了!剩下的5万,你拿去即可!这潼关易守难攻,不好打啊!”

    李豫点点头,却坚持自己的想法。

    “皇爷爷,孙儿说2万就是2万!多了,反而不好办事。”

    李隆基见他坚持,也不再劝,只是让他注意自身安全,实在打不下,那就先回长安城。

    翌日,李豫把郭子仪的儿子郭晞叫到跟前,将长安城守卫的指挥权,全权交给了他。

    据史书记载,郭晞也是一位骁勇善战、忠肝义胆的将军。

    所以,李豫才会放心地把长安城的守卫权交给他。

    “殿下,请您放心,微臣一定尽心职守,等候您的归来!”

    “好,皇爷爷以及长安城百万百姓的安危,就交给你了!”

    交待了郭晞一番,李豫带领着2万人马,赶赴潼关。

    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

    以前上高中,学历史的时候,李豫只能在课本上感受这个地方。

    如今,他带领着2万士兵,仰望着夜幕下的潼关时,心中激起一阵激荡。

    “什么人?”

    城楼上,立即有守军发现了城楼下的动静。

    李豫给一个穿了叛军将领衣服的人,使了一个眼色。

    将领立即策马出列。

    “快快开城门!我军在长安城遭到伏击,崔大将军受了重伤,急需救治!”

    城楼上的将军,却是没有那么好忽悠。

    “崔大将军受了重伤,是否可以说话!若是能说话,请亲自向前来!”

    穿着叛军将领衣服的男子,闻言大怒:“好你个小子,竟然将崔大将军的生死置之度外!我们跟你拼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