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司马懿请战 曹叡的战略安排和决心
自从听闻诸葛亮兵出祁山,司马懿便令孙礼领兵据守襄阳和樊城,带着两个儿子自行返回了洛阳。
司马懿此举的目的便是要请战,在大魏危难时候,大显身手。
司马懿日夜兼程,终于赶上了曹叡的早朝。司马懿深吸一口气,大步迈入了皇城,未央宫。
司马懿此时从荆州返回,出现在了朝堂之上,这让曹叡无比的欣喜,仿佛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曹叡此时身旁没有军事大将可以任用,这位自己父亲的多年好友,刚刚帮大魏助平定了东山郡谋反的老臣,如同及时雨一样出现在洛阳,给了曹叡十足的靠谱感。
“仲达,身为豫州和荆州的军事主官,怎么不在襄阳领兵驻防,防备陆逊军马偷袭,反而到洛阳来。”谏政大夫贾逵责问说道。
“听闻蜀军大举犯边,微臣自当前来,为国出力,为君分忧。”
“仲达公忠君爱国,只是荆州方向也是不容有失,那东吴大都督陆逊也不是什么善茬。骠骑大将军不在襄阳,唯恐东吴要蠢蠢欲动。”
曹叡先给司马懿定性是忠君爱国,那其他朝臣自然不会揪着司马懿擅离岗位的责任不放了,后面再问司马懿离开豫、荆战区后,有什么具体安排。
“禀陛下,微臣已经做好安排,令都尉孙礼,率兵镇守襄阳,此人刚直果决,专谋善断,是不可多得的将才。领兵固守襄阳,绝无问题。
晋阳侯张虎是张辽之子,昔日张文远威震逍遥津,以八百人杀退孙权数万之众,张虎承张辽爵位和武艺,大有其父之风,让张虎镇守樊城,也能吓一吓东吴鼠辈的胆子。
微臣离开荆州此前,也视察了襄阳和樊城两座重镇的城防,高城坚垒,防御工事齐全。
况且东吴之兵,极其善守,却不善攻城。这么多年,唯一一次成功的攻城战,是吕蒙白衣渡江偷袭刘备的江陵,当时是刘备方出了糜芳这种吃里扒外的内应,才导致了江陵陷落。
如今镇守荆州的都是我们大魏的忠君爱国之士,大魏绝对不会出现刘备阵营里面那种首鼠两端的家伙,但凡出现,下场就跟孟达一样!”
司马懿做了详细妥当的安排,保证将准备做的滴水不漏。将详细安排汇报完,也顺带夸了一下自己平定孟达的功劳。
当时,孟达反叛的军情急报刚放到曹叡办公桌上,司马懿的平叛东三郡胜利的奏报就往洛阳送了,这在曹叡心中为司马懿加了不少分。
“仲达言之有理,东吴孙权,不过是鼠辈罢了,只敢搞搞偷袭这种小动作。单论其攻城部队的能力, 简直是笑话罢了。如今,国事危殆,骠骑大将军特从荆州前来洛阳为君分忧。此乃司马都督一片忠君体国之心。”陈群作为司马懿的老战友吗,说道。
“仲达来的正好。此前,总以为蜀弱而吴强,大魏的国防重心在于对付东吴,因此对西北方向的战略判断出现了失误。
如今诸葛亮兵出陇右,朕已经非常迅速地往西北调兵遣将。
让右将军张合上陇,打通陇山道,去解救陇右危机。
大将军曹真去长安接替夏侯楙,督中军和关右兵,去堵住箕谷之敌,确保关中无虞。
后来大将军曹真发现,以及雍州刺史郭淮汇报,诸葛亮大军主力在陇右,于是大将军曹真的战略目标更改为先解决从褒斜道一路出箕谷的赵云所部。再经陈仓渭水道,救援上邽郭淮所部。再与张合共同夹击诸葛亮。
只是没想到,赵云这支部队,竟然窜到了洛阳平原上,连续攻下两县,让局势变得十分被动。风陵渡的桥被毁坏,大将军曹真的大军目前被堵在风陵渡,仅凭小船只,战马无法渡河。”
诸葛亮北伐的消息传回洛阳,魏国朝堂上的诸臣比较慌张,都拿不出个好建议。时年24岁的曹叡在朝臣都懵圈的时候展现出了不同于他这个岁数的睿智与英明,将局势看得特别清晰,就连司马懿都无比佩服。
从前期的战略安排看来,曹叡此次令级别更高的曹真带着部分中央军和关中军去堵赵云,让右将军张合带领部分中央军去完成更艰巨的任务,即支援陇西,打通陇道。
曹叡敏锐地判断出来诸葛亮的方向才是主攻的位置,蜀汉的目标是雍凉。所以曹叡制定了,重关中,而轻雍凉的战略。曹睿的战略目标是一定保住关中不失,雍州和凉州保下来最好,万一丢失了也认了。
“赵云所部,不过是一支疑兵,我们如今将兵马囤聚在洛阳城内,只会造成地方军空虚,反倒让赵云在洛阳平原上肆无忌惮。
臣,请率领一支兵马,前往迎战赵云所部。将其驱赶,并与大将军曹真共同合围此军。待解决了,洛阳危机,再与大将军曹真共同打通陈仓渭水道。去陇右迎战诸葛亮!”司马懿请战说道。
司马懿一生专营计算,特别能审时度势地判断,利用最小的代价去换最大的回报。比起“诸葛一生不弄险”,司马懿愿意承担一点点风险,去赢取更大的利益回报——司马懿要率军去陇右和诸葛亮掰腕子。
“好,仲达公忠勇可嘉。拨2万御林军,给骠骑大将军司马懿,令你率军击溃洛阳平原上的赵云部蜀军,再前往陇右合围诸葛亮。”曹叡下达命令。
“臣,遵旨。必不负陛下厚望。”司马懿领旨。
“诸葛亮本来在成都待着,我军打不着他,现在竟然主动跑了800里秦岭,钻出来就是送死。贪了我们陇右三个郡,只知道一味前进,不知道后退。诸葛亮必定失败,大魏必胜!(亮阻山为固,今者自来,既合兵书致人之术;且亮贪三郡,知进而不知退,今因此时,破亮必也)
朕在洛阳坐镇,为将士们助阵,西北战事朕会高度关注,凡有功者赏,临阵脱逃者斩。”
曹叡当着朝臣的面为魏国将士高调打气,也是替司马懿背书,更是当众表明了自己与蜀军大战到底的决心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