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蜀秘,三造大汉工作纪要 > 第120章 父子论兵 司马师的大格局和司马懿的“忠心”

第120章 父子论兵 司马师的大格局和司马懿的“忠心”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按父亲所说,如果诸葛亮的目的是平取陇右,站稳雍、凉,那这支部队的目的自然是做疑兵。”司马师在一旁分析说道。

    “这自然是诸葛亮的疑兵之计。目的就是为了拖住我们在关中的大军,为创造诸葛亮平取陇右,十全必克,打一个时间差。

    只是我实在想不通,这支军队怎么跑洛阳方向去了。一支疑兵, 怎么有胆量跑去敌国重兵防守的帝都!其欲何为?

    我明白了!谜底就在谜面上。作为疑兵,诸葛亮的战略安排,就是要他们把关中的局势搅乱得越乱越好。仅凭数千人马,怎么能挡住曹真数万大军的进攻,何况曹真手里还有虎贲营的精锐。

    若是蜀军全军收缩,那曹真派一万大军,看住这支疑兵即可。其余大军,开拔陇右,依然可以化解陇右的危局。

    硬碰硬不是办法,龟缩也不可取,但是向洛阳挺近,曹真不可不救。只有动起来,主动求变,才能更好地牵制敌人,此为攻其必救之计也。”司马懿恍然大悟。

    “这支军恐怕不是诸葛亮指挥的吧。”一旁的司马师提醒道。

    “据军情战报,此股敌军乃蜀国大将赵云率领。”司马懿说道。

    “原来是那个长坂坡七进七出的常山赵子龙,蜀汉仅存的最后一个‘五虎上将’了,刘备此前也夸他‘一身都是胆’。

    此人在汉中大战时期,也险些率军突击到武皇帝的大营外,惊得武皇帝脑痫发作,幸得父亲调兵护卫,才化险为夷。此番赵云敢率军进逼洛阳,也是颇有胆略。”司马师说道。

    “赵子龙虽有胆量,但此计谋不是他所为,赵云只是带兵的大将。”司马懿摇了摇手表示。

    “那这是谁指挥的战事?”在一旁仔细听父亲和大哥讨论的司马昭开口问道,他的确认真地在学习战略。

    “你的老朋友。”司马师被司马懿一点就通,他大胆地猜测道。

    “没错。陈溢之其人,诡计多端,兵行险着是他的风格。而且尤其擅长,逆境翻盘。上次,利用甄氏后宫秘事来栽赃于我,令我下野的计谋,也必然有他的参与。

    他虽然没有诸葛亮治国理政、平衡各方那样的格局,但他没有诸葛亮名士的风骨和顾忌,说白了,赌徒的计谋和厚黑的招数,他都敢用上。这一点,倒是也像我。”司马懿说道。

    “看来,这个陈溢之,是我们大魏的一个大敌啊!”司马师感慨道。、

    “可是,陈溢之率军跑到洛阳平原上,这里重兵集结,他就不怕跑不出去吗?”司马昭问道。

    “昭儿进步了,直到去考虑兵马的撤退问题了。师儿,你觉得呢?”司马懿给长子司马师出考题。

    “我也不解,这支孤军实乃孤注一掷的战法。蜀军从蒲津渡东渡黄河,再由风陵渡南下,进入洛阳平原,势不可挡。

    其行军肯定是多以骑兵为主,机动性高,我军难以追击。但是如果困在洛阳平原上,必不可经年累月,一旦被合围或者粮尽,只能是死路一条。

    如果蜀军不是去洛阳玉石俱焚,难道陈溢之还想趁机原路返回不成?”司马师说道。

    “不,他们还有逃出洛阳平原的机会。你们看这里,陈溢之必然要奇袭潼关。”司马懿说道。

    “潼关是险关,怎么会被奇袭。”司马师说道。

    “潼关被大魏控制了二十年了,其工事修筑,一直是用来,对抗西北方向来袭的军队。很难想到会有一支敌军,从洛阳方向,杀奔而来。

    况且,眼下,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是在巩卫京师洛阳,洛阳集结了重兵,但是附近的郡县势必兵力空虚。

    我猜想陈溢之的蜀军,就可以如入无人之境,在洛阳平原肆意驰骋。

    所有人都不曾想到陈溢之会用一招,声东击西之计!表面上是制造洛阳的危险局势,其实是向西突破潼关的防御,逃之夭夭。”司马懿解释说道。

    “可惜,大将军曹真没能早点看明白陈溢之的战略意图。不然,兵分两路,一路追赶陈溢之大军,曹真亲率另外一路主力,可以直接从潼关进入,赶往风陵渡对岸以逸待劳,省得两渡黄河之功。”司马昭说道。

    “这样太理想化了,料敌于先的本领,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练出来的。父亲尚且是事后才看明白出招人的战略意图,曹真的水准虽高,是个出色的将领,但是其料敌于先的本事自然比不过父亲,他岂能当时就看得明白。

    况且战场上瞬息万变,所是按你的方法来,赵云见大魏的追兵不多,反而调头打追兵,那怎么办?曹真的主力不在,我们就很可能是一场大败。然后关中平原,就让他一路驰骋了。

    俗话说,‘看人挑担不吃力,自己挑担压断脊’,人力有时而穷,心中所想的事,十九不能做到。我知道一拳打出,如有万斤之力,敌人必然粉身碎骨,可是我拳上又如何能有万斤的力道?”

    司马师教育起弟弟来,其言论让司马懿大为欣慰,如此见底,不枉费司马懿苦心栽培,反观二儿子,实在是少了些格局,多了些小聪明。

    “师儿的观点颇有见底,这些时日跟着我治军,很有长进。昭儿,也很好学,已经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了。

    其实,还有一个政治原因。曹真作为大将,奉命领兵至长安救援西北,如今又无诏率军返回,所是陈溢之、赵云没有去洛阳方向,那曹真率大军出现在京畿附近,岂不是有犯上叛乱的嫌疑。所以曹真只能率军跟在陈溢之的后方,一路追击。”司马懿看看问题更加透彻。

    “谢父亲教诲。”司马师、司马昭齐声说道。

    “看行程,我们明日便可到洛阳了,如此我们连夜赶路,赶在明日早朝入宫,我定要向陛下详细地禀告。并申请率军出击,折断陈溢之手中的悬顶之剑,化解诸葛亮造成的陇右危局。”司马懿宛如忠臣样。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