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石破天惊
司马灰有些意外:“地底古城里有环状金属物质?是不是这山体内存在矿脉?现在能否确认具体是哪种物质?”
胜香邻摇头道:“我也没什么把握,只能推测是铜,它就藏在这座大山里。”
罗大舌头也称奇道:“这事可真稀罕了,它能有多大体积?为什么会是个……环状物?”
胜香邻的“重磁力探测表”只能显示一些大致数据,估计地底埋藏的环状金属物质直径在三十米左右,至于别的情况,就很难凭空推想了。
考古队虽然知道这座地下古城的建造者,很可能是在夏商周三代时期由黄河流域迁入地底,可除此之外则一无所知,各种地理古籍上几乎没有任何相关记载。众人一时间无从着手,只能先到古城最深处的洞窟里探个究竟。地底古城出现在导航坐标的尽头,也许解开所有谜团的关键都在其中,现在距离“谜底”只有一步之遥,但古时候怎会有如此巨大的“环状青铜器物”?
司马灰心想既然古城深处有座高大厚重的石门,山峰内部必然中空,也许像口直上直下的深井,可以冒险从高处下到洞底,不过在此之前还是应该先在地下洞穴中寻找路径,或许会有密道直通内城。
于是就让众人抓紧时间准备,先是胡乱吃了几口干粮果腹,又把周身上下收拾得紧衬利落了,然后在附近挖开一处被黄沙埋没的洞口,由司马灰带上冲锋枪和电石灯同罗大舌头下去进行侦察。那里边流沙太多,空气质量并不理想,灯光也跟着忽明忽暗。
古城在地下层层叠叠分为数层,有些区域的连接处又低又矮,易守难攻,人在里面必须猫下腰才能钻过,就好像进入了错综复杂的蚂蚁窟巢。两壁间人工开凿的痕迹清晰可见,贯穿的通风井深达百米,地下洞道每一层的入口都设有圆形石门,质地非常坚固,似乎是为了防备外敌侵入。
司马灰和罗大舌头腰系长绳,提着“电石灯”探路,边走边四处观察,眼见地底古城规模宏伟,结构诡异,心下不禁暗自吃惊,感觉看到得越多反而了解得越少。最后循着方位绕到内城巨门底部,隧道两边的石壁上凿刻着许多飞禽走兽的图形,他们用矿灯逐一照视,好像大部分内容都描绘着万物消亡的传说,但内容古奥一时难解其意,而且隧道尽头是条死路,无法进入山体内部,即使有密道也很难寻找,不得不原路撤出。
考古队只得涉险攀上高峰,此时地底云层涌动,狂沙滚滚。矗立于古城深处的锥形高峰,就像一座孤立沉默的巨塔,在黑雾中若隐若现。它苍茫险峻,沉重的存在感使人心惊胆寒,可能世人永远也搞不清楚这里究竟蕴藏了多少古老且诡异的秘密。
锥形山体坡度陡峭,贫瘠裸露的火山岩上寸草不生,就连空气里都充斥着荒凉恐怖的气息。顶部是巨大的盆形火山口,四壁布满了厚厚的尘埃,中间则是个浑圆的洞窟,直径大约在五十米以上。
司马灰等人攀到顶部,在火山口边缘向下俯瞰,感觉洞中恶风呼啸,黑暗里似乎有种巨大的吸力将人向下拉扯。胆略稍逊之人别说往下看了,只在旁边站着都会觉得两腿发软。
罗大海看得暗暗咋舌,对司马灰说:“世上俗称四大黑,是包文正、呼延庆、三十儿下晚儿、无底的洞。我看这山肚子里简直比无底洞还黑,咱得先想个办法,探探它究竟有多深。”
司马灰点头同意,让胜香邻打亮一枚“信号烛”从高处投向洞内,但是那团刺目的暗红色烟火刚落下去,就突然消失不见了。
众人心中惊骇,信号烛在水里都能持续燃烧,而落到洞中转瞬间就熄灭了,可能山腹里也有浓密的烟尘或黑灰。
众人深知洞窟内凶险无比,但四周无路可通,另外勘测山体高度,估计考古队携带的长绳连接起来可以垂到洞底,如今别无他策,只能冒死下去探明情况,就都罩上“鲨鱼鳃式防化呼吸器”,将全部长绳连接,一端钉在火山岩的缝隙中,逐一顺着长绳攀下。
司马灰仗着身手矫捷当先而行,他把“电石灯”挂在身前,打开装在“pith helmet”上的矿灯,一道凝固似的光束立时投向前方。洞口聚集着大量被气流带动的浓厚烟尘,因此“信号烛”抛下去就看不见了。穿过黑雾就见信号烛落在下方百余米处,光芒虽已暗淡却兀自燃烧未熄,但周围地气蔓延,四下里冥冥茫茫,也分辨不清究竟有些什么。
司马灰看山腹中并非无底,提着的心稍稍放松,攀着绳索下到底部发觉脚下都铺着数米见方的平整砖石,缝隙里都布满了化合物形成的青苔,似乎山腹内是处地底宫殿。他此时无暇细看,见信号烛和电石灯燃烧正常,就摘下防化呼吸器,将其余三人逐个接应下来。
众人感到这地方的高度不上不下,显得很是古怪,都想先辨明置身何处,就重新引燃了一枚加长信号烛,周围百米之内顿时亮如白昼。这才看清山腹里有座巨石砌成的高台,砖体砌合严密,一共分为七层,四面都有宽阔的梯形台阶,由庞大复杂的石像雕刻层层缠绕。
洞底的火山喷发物经风化后形成了有机的土层,一些奇形怪状的地底菌类植物便在这个大坑里生长繁衍。这座地下宫殿在几千年来的漫长岁月中逐渐被它们侵蚀覆盖。
众人愈看愈觉心惊,待到信号烛的光芒暗淡下来,就通过“重磁力探测表”的指引攀到地下宫殿底层。司马灰发现有个黑沉沉的物体无声无息地矗立在面前,用冲锋枪枪托一戳,铜声冷然,知道地底的环状金属物质多半就是这个东西了,忙招呼其余三人过来观看。
司马灰抹去铜器上面的尘土,见其形体巨大,腹呈长方,有一人多高;两侧有蛇身为耳,四柱足空,铜蚀斑斓,虽古不朽;壁厚大约为六厘米,表面铸满了形态奇异的魑魅魍魉,周遭皆以龙虎蝉纹为饰。
胜香邻奇道:“这好像是一尊古鼎……”
司马灰有些莫名其妙,先前勘测的结果,是地底古城里有巨大的环状金属物质,怎么只有一尊古鼎?难道是“重磁力探测表”出现了故障?
这时,罗大舌头在旁边发现了一些东西。司马灰过去一看,见又有一尊巨鼎,摸索着搜寻过去,一共找到九尊古鼎,体积相似但形制各异,呈环状排列,看来事先勘测到的金属物质就是这九尊大得出奇的青铜古鼎。
罗大舌头极是沮丧,考古队搭上好几条人命才找到这座失落的地底古城,谁想到最后就找着这几个废铜烂铁。这就是命,人不能跟命争!你看看《西游记》就知道什么是命了,九九八十一难,其实没出长安之前就已经有定数了,少一难也到不了西天!
司马灰见青铜古鼎上的纹刻何止千奇百怪,觉得这可不是什么“废铜烂铁”,大鼎为国之重器,而考古队在地底发现的铜鼎,与商周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颇为不同,应该是上古之物,而且鼎身内外遍铸各种图案,都与旧时传说相似。
司马灰想到这儿,就告诉罗大舌头等人:“关于这些古鼎的来历,我略知一二。”
胜香邻将信将疑,她觉得司马灰虽然有些本事,但能混进考古队并非是有什么博古通今的真才实学。这家伙不把铜鼎说成是大锅就不错了,又怎会知其来历?
其实司马灰对历史和考古是不在行,可毕竟是金点真传,通晓相物古理。他知道在上古之时,天上忽然响起几声震耳欲隆的轰鸣,紧接着的是一道耀眼的闪电,南面有一道火柱冲天而起,比太阳更耀眼的烈火将天空分为两半,空气剧烈地燃烧。
当时太阳爆,陨石降,密集的火舌如同狂风骤雨般落下,四极俱废,九州崩裂,世间陷入了一片漆黑。暴雨终年不断,洪荒泛滥,江河横溢,海水倒灌,天地万物,同为波臣,山妖恶鬼也都趁机出来攫人而食。
发生这场洪荒浩劫的时期就在夏代,禹王涉九州,探四极,疏通河道治水,最终凿穿龙门将洪水引入大海。可以说,这一过程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一次地理大考察。
根据《左传》记载:茫茫禹迹,划为九州,又聚九州之金以铸鼎。鼎象物,则取远方之图,山之奇、水之奇、草之奇、木之奇、禽之奇、兽之奇、说其形、别其性、分其类、其神其殊汇,骇视警听者,或见或闻、或恒有、或时有、或不必有,皆一一画焉。
这段记载是说禹王将各方进献的青铜,并收集坠地的陨石,在涂山铸成九只大鼎,并在鼎上铸刻山脉河流、地形物产、飞禽走兽,也记载了大量离奇诡秘的事件,后世称为“山海之图”,至于这九只“禹王神鼎”的去向早已无人知晓,只留下许多古老的传说和未解之谜。
此后出现的所有地理典籍无不以此为根源,甚至相物憋宝之类古术涉及的许多内容,也基本上出于其中。
司马灰推测这座地底古城中的大铜鼎,多半就是绘有山海之图的“禹王神鼎”,不知何以落在此处,也许考古队想要寻找的“谜底”就隐藏在那里。他逐个辨识,果然发现其中一尊古鼎外壁上的图案里,记载了一个存在于时间起点的巨大深渊,一切的危险、奇迹、秘密以及无法超越的深邃,全在这个永远不可能抵达的地心黑洞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