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蔬果铺子
已经确定了要买山的计划,宋群青和谢淮安隔日便去了府衙买山买地契。
府衙负责文书按印的差役之前在宋群青的报喜队伍当中,宋群青一进府衙的门他就认出眼前之人是今年的解元。
对待他跟对待旁人完全是两个态度,惹得一众目光频频往宋群青身上打量。
一同办事的众人等听差役喊他“宋解元”后,才了然差役对待他会如此客气的原因,更有会来事的上前跟宋群青打招呼意图套近乎。
宋群青和谢淮安实在不堪其扰,只好催促着差役尽快办好手续,好立马前往城郊圈地。
差役也是个明事理的,几下就将文书弄好,只等他去山上勘测土地的面积后填在地契之上。
或许是知道宋群青这人前途无量,实在是得罪不起,府城的差役们去勘测土地面积的动作很快。
前后相隔不到一日的时间,差役们便上门说是文书手续已经一概办好,只等宋群青交钱了。
宋群青看了眼文书上的银两数额,倒是在他和谢淮安的预料之中。
之前倒是听人说过这些差役在勘测时往往会多报,好从上头拨下来的款项中捞银子。
但看自己文书上的数字,想来是差役们为了不得罪自己并未故意多填面积。
他将文书递给谢淮安,家中的支出都是由谢淮安负责,谢淮安掌握着家中小金库的钥匙,因而要支银子也得得到他的首肯。
谢淮安接过这几张纸迅速扫了几眼,抬起头来和宋群青对视一眼。
见他向着自己暗自点头,他才朝后招了招手,让绮罗从小金库里按照文书上的数额支银子出来。
上门的差役们观察到这一幕,都有些面面相觑。
没想到宋解元家中居然是夫郎管钱,那岂不是事事都受制于人?
不过宋解元怎么看都不像是会被夫郎管住的人,也可能是太过爱惜夫郎的缘故。
……
但无论他们心中如何想,面上的神色只是一闪而过便恢复了原样。
不管真相如何,都不是他们能够轻易揣测的。
付了银子又按了手印,番茄农庄后的小山便安上了宋群青的名字。
等到一切都妥当之后,宋群青便找了个机会将空间中已经长成的果树苗放置进了农庄后面的空地当中。
如今谢淮安在番茄农庄里安排的人都是自己十分信任的奴仆,他们的卖身契也紧紧掌握在他的手中。
看着一夜之间突然多出来的一地果树苗,这些奴仆们也并未有任何异色。
毕竟从昨日下午起,一直隐约有牛车搬运重物的车轱辘声在农庄外响起,想来便是在搬运这些果树苗了。
果树苗从空间中转移出来,虽然有空间的土包裹着树根以保持其活力,但还须得尽快将其栽种下去。
这么大的工作量,一个农庄的几十号人肯定无法在短期内完成,谢淮安又花了一笔银子请了附近的农户们来帮忙。
在谢淮安盯着栽种果树的同时,宋群青也并没有闲着。
当时他考中解元之时,府衙给的奖赏当中包含了府城中三家铺子的地契。
如今他则是想实地考察一番这三家铺子,选一家合适的装修成蔬果铺。
等宋群青将这些地方一一走过,不由得在心里感慨了几声知府大人的慷慨。
这三家铺子虽处于不同的地段,但无一不是靠近百姓们所住民居的好地段,不管是做什么生意都自带客流量。
宋群青思量了一番,打算将三间铺子都利用起来都改造成蔬果铺。
当蔬果铺中也不仅仅只是卖蔬果,宋群青还计划着利用空间的中的果子酿些果酒出来放到铺子里卖。
这样也能够充分利用好这些泛滥成灾的果子,不至于让其白白浪费。
宋群青将自己的想法和谢淮安一合计,见都没有异议后便找了人去装修铺子。
两人还没休息几日便又开始忙碌了起来,只是这一回他们两个却是干什么事都时刻黏在一起。
这样同进同出的多了,难免会招人口舌,没过多久城里就在传他们两夫夫之间的恩爱情谊。
所传的虽然并非都是事实,但宋群青两人见这些话都是在夸赞他们之间的感情,因而也并未出手干扰阻止。
于是这样种种或是事实、或是编造的话语便传入了家家户户,只是每人的反应各异,有人欢喜有人愁。
等宋群青两人忙完果树和蔬果铺的事后,解元庆功宴也已临近。
有了上次办喜宴的经历,宋群青办起这次的庆功宴来可谓是得心应手,所用的人手都是按之前的安排来,唯独庆功宴中的菜品和饮品和上次有差别。
庆功宴当日,宋家一片张灯结彩。
宴会刚开始不久,已经陆陆续续来了许多人,但无一例外都是宋家和谢家相熟知的人家。
李天宝带着李夫人和李大夫走了过来:“群青哥。”
听到熟悉的声音,宋群青从跟熟人的交流中抽身,朝着李天宝一家点了点头:“一路舟车劳顿,李大夫李夫人昨夜休息得可好?”
李大夫两人听闻此话,有些拘谨地连连摆手,李夫人开口应了一句:“好的不得了,宋小子不用太担心。”
距离上一次办喜宴只过去不到小半年时间,继上次在院试中获得案首之位后,宋群青又在乡试中拿了个解元。
李夫人两人是读了些书的人,不像其他村里人一般对科举一知半解,自然知道宋群青这样的速度是旁人远不能及的。
而且举人老爷的身份和自己一伙儿人身份之间的差距,也让他们在面对宋群青时不免有些拘束。
不过好在宋群青心思细腻,很快便察觉到李夫人两人的忐忑,主动开口询问起了村里相关的事。
提到自己熟悉的领域,两人这才在聊天中慢慢松懈下来,同时也意识到了中了解元的宋群青其实跟当初还是穷书生的宋群青本质上还是同一个人。
几人聊着聊着,话题自然而然地转至李天宝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