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非你之过
“陛下,渭水灵兵营之事,乃微臣失察所致……”郑国深知嬴政此举必与渭水灵兵营有关,目光闪烁,连忙向嬴政禀告。
“非你之过!”
嬴政摇头,道:“引泾仙渠,此等壮举,穿越崇山峻岭,历经万般险境,些许伤亡实属常态。”
“更何况,灵兵者,无畏生死,大秦军魂,岂是空谈!”
此刻,气氛沉重,毕竟众多生命逝去,即便是嬴政,此刻心中亦感不快。
郑国等人更不用说!
“河渠司无需自责,只要引泾仙渠竣工,八百里秦川化为肥沃之地,秦人百姓定会感激你,而非怨恨!”
嬴高走近,宽慰道,他深知矿难之惨烈,何况郑国渠这般工程。
干涸的渠道上能留下白骨已属不易。
“老臣多谢公子!”
郑国微微俯身,对嬴高的话语深感感慨,未曾料到这位南征拓土的公子,竟如此通情达理。
“无妨!”
嬴高轻笑,接着说:“皆为父王,为大秦,为万千黎民!”
……
“臣等参见陛下,参见公子!”片刻后,李斯、李焕等人匆忙赶到。
“入座!”
“臣等谢陛下!”
渭水灵兵营之事不能再有,必须解决,李斯等人对此心知肚明,故而第一时间赶来。
“诸位爱卿,渭水灵兵营之事,想必各位皆知,此事不可再发,灵兵需得休整!”
嬴政目光炯炯,看着众人,问道:“对此,各位有何良策?”
李斯与王绾对视,久久未言,反倒是李焕忽然开口:“陛下,何不制定灵兵律令:各郡灵兵,每昼夜至少休憩两个时辰,饭后一律歇息半个时辰再开工,违者以违法论处!”
“如此,灵兵得以休养,自然能应对险境……”
李焕话音刚落,嬴高眉梢一挑,历史上李焕并不显赫,但从这份机敏可见其不凡。
神色一闪,嬴高瞬间明白,历史洪流浩荡奔腾,如淘沙大浪,有些人终被淹没,非能力不足,而是少了那份机遇。
念及此,嬴高对眼前青年产生了兴趣。
“嗯。”
嬴政点头,对郑国道:“李焕所言甚是,即刻颁布,尽力避免类似状况再现。”
“遵命。”
嬴政目光流转,对郑国叮嘱:“传朕旨意:凡灵兵遇难于河渠,各郡务必核实姓名上报秦王行营!”
“国府以斩首功勋记名赐爵,其家十年免赋税,同时发放朝廷抚恤,勒石纪念,永志不忘!”
……
三日后,第一块碑石在频山南麓矗立而起。
这是引泾仙渠的伤心之地,也是天下铭记老秦人赫赫功绩的凭证,巍峨大秦,万众一心,逆天而行。
秦王亲令,李斯亲笔题名,不仅记载了渭水灵兵营之名,背面更镌刻着他们的姓名,流传后世。
日子一天天过去,嬴高伴随嬴政奔波于各大工地,直至五月末,弥漫八百里秦川的尘土才渐渐平息。
这段时间,嬴政忙碌,郑国、李斯等人亦然。
引泾仙渠全面竣工,正在进行验收,唯有全线达标,方能导水,让泾水贯穿,汇入洛水。
又过了七日,验收工作彻底结束,李斯、李焕、郑国匆忙来到行营幕府,蒙恬与老廷尉也相继到来。
嬴高在一旁,心知众人所为何来,嬴政已连续两个月驻扎在泾水工程。
国君离京两月,堆积的政务犹如小山,再拖下去,整个大秦朝廷恐将瘫痪。
“臣等请陛下还都,放水之日,再专程前来。”蒙恬神色凝重,向嬴政深深一礼,说道。
“臣等请陛下还都,放水之日,再行专程前来。”
六人异口同声,向秦王政进言。
行营中,唯有嬴高尚未开口。
王绾见终于有人与他想法一致,早已向嬴政一礼,加入蒙恬等人行列。
嬴高轻笑,打破沉闷,对嬴政道:“父王,儿也认为诸位大人所请合理,毕竟引泾仙渠虽大,终不及大秦重要!”
“待到放水之日,父王再来见证,也无妨!”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嬴政之举,嬴高并不认同,但他是王,说了也不听,无可奈何,只能听之任之。
然此刻有机会,嬴高自然希望嬴政返回咸阳。
只是此时,嬴政目光收敛,道:“秦国万事,干旱为首要。只要解决干旱,大秦便无事!”
“不亲眼见证成渠放水,孤愧对大秦百姓,愧对在这渠中捐躯的青年。况且,孤还要去频山,去看看那些英魂。”
此话题太过沉重,一时之间众人无言以对。沉默许久,纷纷点头,不再提及还都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