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孝文帝改革
【作为少数能在历史教材上留下姓名的南北朝皇帝,孝文帝元宏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远。然而想了解汉化改革的背景,还得从他的奶奶文明冯太后的身上讲起。】
【拓跋焘被宦官宗爱弑杀,经过一番内斗,最终由嫡长孙拓跋濬拨乱反正、继承帝位,冯太后就是拓跋濬的妻子。】
【北魏有“手铸金人”的传统,当需要占卜吉凶、询问天意时,就要亲手铸造自己的金像,成功了说明天意所归。】
【北魏立皇后需要“手铸金人”,如果失败,哪怕家世再好、再受宠爱,也不能被立为皇后。冯后自然是通过了这项考验。】
【拓跋濬登基以来,休养生息,平定内乱,在位十三年,年仅二十六岁就过世了。太子拓跋弘继位,尊嫡母冯氏为太后,他是孝文帝的父亲,史称献文帝。】
【献文帝年幼,大将军乙浑凶残跋扈、屠杀大臣。他的权力越来越大,甚至有了称帝的野心。危急之下,冯太后制定计划,下令拓跋丕等人带兵抓捕乙浑,随后诛杀。】
【通过平定“乙浑之乱”,冯太后的威望和权力迅速提升,开始临朝听政。】
朱祁钰感慨万分:“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承担别人不能承担的责任,这就是权力的来源。”
若不是临危受命,自己一个默默无闻的藩王,恐怕终身都与皇位无缘。一开始的朱祁钰惧怕逃避,但现在的他接住了这份责任,并且绝不会拱手让人。
【献文帝聪慧颖悟,推动北魏的封建化进程,摆脱奴隶制遗风,发展生产,惩治贪污。军事上,献文帝能征善战,北征柔然,南拒刘宋。】
【随着献文帝渐渐长大,他与冯太后的冲突日益加深。471年,献文帝传位给儿子孝文帝,但依旧手握权力,朝政还是由太上皇决定。】
【李旦、乾隆表示内行,李隆基、嘉庆点了个踩。】
【这中间的斗争博弈难以考证,总之五年后,献文帝离奇暴崩,有传言说是被冯太后毒杀。】
【孝文帝年幼,权力再次落到冯太后手中。这对祖孙的关系微妙地和谐,曾经冯太后想要废孝文帝,在寒冬腊月把他关进小黑屋,身着单衣饿了三天,在大臣的劝阻下才改变主意。】
【冯太后对元宏的教育相当严苛,孝文帝甚至被杖责过几十次。在她的教育下,元宏的政治能力和文化水平很高。】
【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元宏对祖母却是极为孝顺,相当崇拜孺慕。无论是冯太后的责罚,还是她越俎代庖独断专行,元宏都未表现出不满。在冯太后死后,也是极尽哀思。】
【乾隆就吐槽过:孝文帝对祖母这么孝顺,却不管被毒死的亲爹,可见他为人虚伪。】
【不只是亲爹,为了控制元宏,冯太后赐死了他的生母李氏,甚至连母族李家都被牵连。然而元宏并未追究此事。】
【元宏的孝心,似乎只对冯太后,或许他跟父母本就不亲,因为是祖母养大的嘛。反正无论是因为感情,还是出于政治目的,哪怕装了一辈子,假的也成真的了。】
冯太后看向身旁的拓跋宏,忍不住开口询问道:“你又是如何想的呢?”
拓跋宏沉默片刻,认真道:“祖母对我有养育之恩,对社稷有操持之功,孙儿孝顺祖母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
【冯太后主政时期,实行均田制、三长制、新租调制,促进土地分配改革,增加税收。】
【冯太后改革官制,实行俸禄制,严厉打击贪腐。没错,北魏官员原来是没有收入的,都是贷款上班。】
【要么穷得荡气回肠,要么就剥削百姓。冯太后虽然给发俸禄了,但是严格到什么程度呢?贪赃满一匹者,死罪。】
【朱元璋见了,都得说自己宽宏大量。】
洪武年间的臣子无不汗毛直竖,生怕这位从文明太后那里获得灵感。
朱元璋冷哼一声,他当然知道这个政策执行不了,大明和北魏国情又不同。
【孝文帝亲政后,推动汉化改革进一步进行。模仿汉族礼仪,建明堂太庙,祭祀先贤,尊老治丧。】
【北魏的都城在平城(山西大同),过于偏僻,不利于对整个中原地区的控制。而且平城规模小,又缺少漕运,限制了国家的发展。】
【鲜卑贵族们眷恋故土,不愿迁都。孝文帝选了个“折中”的法子,宣布要大举伐齐。(没错此时刘宋已经被萧齐取代了。)朝野内外一片哗然,纷纷表示反对。】
【在孝文帝的坚持下,皇帝和百官们带着百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南征去了。到了洛阳,正好阴雨连绵,孝文帝下令原地休息,之后正式宣布定都洛阳。】
【百官虽不情愿,但比起南征,还是接受了迁都。】
【迅哥儿诚不欺我也,你说开窗,他们不接受。你说拆房顶,就同意开窗了。】
【紧张防备的南齐:hello?你在耍我吗?】
刘彻笑出了声:“这个‘折中’倒是有趣。”
卫青看出了他的兴味盎然,摇了摇头,不知道陛下又想出什么法子,只怕外朝官员们要叫苦了。
【这座汉魏以来的旧都,终于再次迎来了繁荣。无数鲜卑人和汉人涌入洛阳,为了促进民族融合,孝文帝下令着汉服、说汉话、改汉姓。】
【其中一些姓氏耳熟能详,拓跋改为元,秃发改为源,这两姓是同源的。拔拔改为长孙,丘穆陵改为穆,步六孤改为陆,独孤改为刘,贺兰改为贺。令鲜卑贵族与汉人门阀通婚。】
【孝文帝的改革无疑是非常彻底的,极大地加快了历史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长远来看影响是积极的。至于北魏嘛,只能说也被改革给加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