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繁华邺城
李旭带着众人继续前行,目前看来还算满意,没有出现那种,上行下效,中饱私囊,以次充好,甚至搜刮民脂民膏的事情,不过大明刚建国没两年,虽然律法还不算完善,但是也拖李旭刚开始对世家的大杀特杀之富,基本上没有不开眼的这个时候犯事。
缺女人你可以去拍卖嘛,后来平定的他国领土,那些世家大族犯官的女眷,都拿来拍卖了,不要觉得残忍,主犯做的这些,他家人不知道?没有享受吗?那喊什么冤?那些被害人该怎么去喊冤?他们连人都不在世上了,起码这些人还活着不是吗?
一路无事,李旭每天就是带着两女逛逛,看看各地,就是城里的集市也去了,给两女买了她们看上的小饰品,还给皇宫没有出来的都带了,人嘛不患寡患不均,人之本性,到哪都一样。
走走停停又逛逛,用了五天终于来到了邺城,作为第二个开发区,经过了近两年的发展,邺城已经大变样。
城外郊区耸立到处都是的工厂,不过看着并不乱,这都是经过规划的,只允许在规划面积里修,街道上还有种植的花草树木,让整个工业园区看着更加的干净,整洁,没有想象中的脏乱差,李旭还是很满意的,这都是借鉴了代郡的功劳。
李旭带人进了城,城门口收进城费,一人五文,李旭站在旁边看了一会,还好,只是单纯收进城费,没有趁机占便宜,还能接受,这个进城费是自古有之,算是城卫兵的一种特殊收入吧,也不是很多,李旭没必要在这上面绝人财路。
城防军的待遇比战兵差多了,除非能被征召,那就是另一个待遇了,也就勉强度日而已,不过城防军也有福利,那就是每个军人家里可以享受二十亩,三年免税,还是不错的。
要知道战兵是五十亩,十年免税,相比起来,他们不用上战场,已经很好了。
自耕农的税收是十税一,租借耕牛种子是十税三,三年以后恢复到十税一。好像不低,但是大明没有人头税,徭役,劳役,兵役之类的,所以并不高。
邺城不愧是大城市,相比于前几天经过的那些郡城,邺城要大的多,更繁华的多。
一大清早,邺城的大街上便热闹非凡。那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那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不绝于耳;那扑鼻而来的香味,令人回味无穷。
到了上午,菜市场的人越来越多了,摩肩接踵。各种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为菜市场增添了热闹的气息。
中心是一座虹形大桥和桥头大街的街面。粗粗一看,人头攒动,杂乱无章;细细一瞧,这些人是不同行业的人,从事着各种活动。大桥西侧有一些摊贩和许多游客。货摊上摆有刀、剪、杂货。有卖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许多游客凭着桥侧的栏杆,或指指点点,或在观看河中往来的船只。大桥中间的人行道上,是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轿的,有骑马的,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有推独轮车的……
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当铺,作坊。街道两旁的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街道向东西两边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较宁静的郊区,可是街上还是行人不断:有挑担赶路的,有驾牛车送货的,有赶着毛驴拉货车的,有驻足观赏汴河景色的。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
小巷两边是破旧而古朴的长满青苔的临近的平民院落的院墙,有些院墙上还铺陈着密密麻麻绿油油的爬山虎藤蔓,在狭长的阴影下,似乎将这夏季洛阳的闷热扫荡走了一些,有了些许清凉的感觉。
暮色沉下来时,大街小巷的灯楼早已经搭建好,长达数十里的长街缚上了灯山彩楼,灯楼高达数丈,有的比城墙还高,千盏万盏花灯闪烁照耀,恍如银河倾倒,满地灼灼光辉。东风夜放,火树银花。
夜间照明是不可预测的,色彩鲜艳,让人深深陶醉在他们。
密密的雨幕中,街道两旁店铺橱窗的霓虹灯,在湿漉漉的柏油路面洒下红红绿绿的彩练,像是节日里的焰火。
夜色融融,黝黑的天幕上缀满了繁星点点,他们调皮地眨着眼睛,偷窥着人世间的秘密。偶尔有流星划过夜空,为那寂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活力。
夜市熙攘,人头攒动。街道两旁,灯火通明,五颜六色的霓虹灯装扮着整条街,一盏盏高挂的彩灯,将这条街照得如同白昼一般。
夜市繁华不亚于京城,街道两旁灯火通明,各种小吃琳琅满目。
夜市灯火阑珊,一个小贩正在叫卖。
月亮的余晖淡淡地普洒在红砖绿瓦或者那颜色鲜艳的楼阁飞檐之上,给眼前这一片繁盛的邺城晚景增添了几分朦胧和诗意行走着,
身前身后是一张张或苍迈、或风雅、或清新、或世故的唐人脸庞,车马粼粼,人流如织,不远处隐隐传来商贩颇具穿透力的吆喝声,偶尔还有一声马嘶长鸣,李旭自感犹如置身于一幅色彩斑斓的丰富画卷之中,禁不住停下脚步,眼望着血红的残月,复杂的眼神意欲要穿透回自己那个一千多年后的另一个世界的时空
随意在繁闹的大街上徜徉着,脚下一片轻盈绚烂的阳光普洒在这遍眼都是的绿瓦红墙之间,那突兀横出的飞檐,那高高飘扬的商铺招牌旗帜,那粼粼而来的车马,那川流不息的行人,那一张张恬淡惬意的笑脸,无一不反衬出大明民众对于泱泱盛世的自得其乐
看到此情此景,李旭不禁感叹道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可惜这是邺城,不是洛阳城,不过李旭相信,就是此时南陈的洛阳城也不会比邺城更繁华。
邺城的景观近在咫尺触手可及热风拂面,行走在人群间,李旭眼望着体味着这大明邺城的繁华喧嚣。
这座名城无数次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两军对垒的战场,宏伟的宫殿,繁华的市区,几度化为丘墟,又几度繁盛
无论是城中车水马龙的闹市,还是城外高山流水的庄园,都带着梦一样的神采,带着诗人笔走龙蛇的余香,
带着酒客们畅饮流连的欢笑此时的邺城,被诗人们写进了诗句里,写进了欲望里,塞在了一个酒坛里或者一个箱子里,或孤饮,或聚会,或行走一城繁华半城烟,多少世人醉里仙这便是繁华邺城的味道,这在以前是不可能出现的景象李旭一行人随意走进了路旁的一家酒肆,喝了几壶寡淡的酒,吃了一盘让洛阳人久吃不厌的酱牛肉,
耳边聆听着酒肆中酒客们那带些市井泼皮的调戏声,还有那些下等歌姬趺坐在席上的俗不可耐的唱腔,眼望着酒肆敞开的大门外那悠闲而来又悠闲而去的行人
心情逐渐放松下来,在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一千多年前的城市,在这样一个不知名的小酒肆里,穿越者李旭终于彻底完成了“穿越的心理转变”他明白,他清楚,他无奈,他兴奋,不管他愿不愿意,他已经成为彻头彻尾的大明人,一如这酒肆中粗鲁的酒客,一如那街上游走的行人走出酒肆,醉眼朦胧的城郭,二三只呆头呆脑的麻雀忍不住在街道旁神思恍惚的古树间打盹残云如席,卷起这城里城外的烟尘喧哗,
澹澹洛水洗浣过吴带当风的笔触,那半倚妓馆门口脸上带着娇媚微笑的丰腴少女,尚未褪去酒意的娇颜上,便铺陈成了李旭眼中的大明邺城。
泓楼内灯火通明,此楼已经被邺城酒会众人包下,故而今晚并不接客唯一的客人,就是这十几个邺城中有头有脸的酒界大佬了门帘之外,有歌姬弹奏着淡雅宜人的古琴,檀香轻扬,琴声袅袅在厅中回荡着
一众酿酒者或跪坐在胡凳上,或干脆直接趺坐在地板上,手中端着华丽的酒盏,闭目聆听着清心的琴声文人好风雅,就连这些酒匠都概莫能外不过,这幅风雅之态是不是装出来的,就没人知晓了。
悠荡荡,悠悠逛逛,李旭一行人行走在喧闹的邺城里看着眼前这些来来往往忙忙碌碌的洛阳人,他不禁有一种很是自豪的成就感。
这都是他缔造的,是他改变了这个乱世,让乱世中还有这么一处繁华之地,怎能不令他自豪?古往今来,能做到的有几人。
他——李旭——大明开国皇帝——雄武大帝,也将在这个世界,名垂千古!他也为自己能成为一个大明人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