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巡视各地
过了几天,欧铁奴的家眷来了,不但是他的家人,连他徒弟的家人都接来了,李旭给安排了个大房子,让他们住下,还吩咐内务府每月要按时给月利,并给了大量赏赐,保证他们在京城不能饿着。
给欧铁奴几个在皇宫安排了一个密室,并由御林军看护,这可是关系到自己安全的事,马虎不得。
用了几个月时间处理政务,现在小元霸都三个月了,肉眼可见的长大了一截,平时也很乖,不用马云禄时刻跟着,就是吃的有点多(●—●)
等事情都安排的差不多了,李旭决定去微服私访下,现在各国都停战了,大明也进入飞速发展期,虽然下面发上来的奏报都是各地一片欣欣向荣,国泰民安的景象,但是李旭是不信的,就好比世间要有白天和黑夜一样,这个世界怎么可能没有龌龊?
法律只能规劝别人不行恶,怎么能杜绝的了别人行恶?盛世太平,天下大同的景象只可能在梦里出现,李旭能做到的就是让这个世界没有战争,百姓不会饿肚子,仅此而已。
既然是微服私访,自然不能带太多人,后宫……没武功的不带,文臣带个李儒就行,武将有典韦和李旭自己就够了,锦衣卫指挥使李飞和副使白雪跟随,其余两个坐镇京城,章瀚负责国外,左千户负责国内。
杜明,闫磊带领一千御林军提前打好前站,周围有锦衣卫跟随暗中保护传递消息,没什么大事的。御林军中王哲常年在外,刘亚熙留守京城,禁军没带,许褚留守皇宫,防止上次的事情发生。
给荀彧他们交代了一下,李旭第二天直接带人走了。再不走荀彧估计会拉住他不让走,可是现在地盘还小,想出去转转还行,以后地盘越来越大,想出去更不容易了,现在不去更待何时?
一行人出城而去,第一站是绥远行省,就是原来后汉的忻州之地。
三辆马车行走在直道上,前后十几骑跟随,这就是李旭一行人,李旭和马云禄,关银屏,白冰白雪坐在中间马车上。
前边马车坐的是李儒,还装着些日常用品,后边马车坐着李海和两个宫女太监。
马车都是经过工部改装,加大加宽,里面是木板中间是铁皮外面又是木板装饰的,从表面是看不出什么的。
李飞骑马带着几个御林军高手在前边开路,典韦带着几个御林军在中间,后边还有闫磊带着几个御林军断后。
周围看不见的地方还有御林军暗中守护,锦衣卫也跟随左右。
一行人往绥远行省的首府邺城而去,大路上四车并行的直道宽阔无比,路上行人马车络绎不绝,直道只有战时才禁止行人车辆通过,平时是不禁止的。
绥远行省作为除了代郡两地外最早属于李旭的地盘,发展是很快的。
沿途都能看到绿油油一片的麦子,还有大明的特产,红薯藤蔓,这也是好东西啊,可以喂猪的。土豆也差不多。秋收过后又能过个肥年,对百姓来说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幸福的?
李旭还看到很多百姓家里喂有家畜和家禽,地里几十亩的红薯藤蔓,没有这些东西给帮忙处理可就浪费了,看来绥远的御史还是做的不错的。
李旭来到田地里,一个老者正在给地里除草,旁边有个小孩应该是他孙子。也学着他的样子在干活。
老者看到李旭一行人的穿着非富即贵,有点拘束的说道
“几位有何贵干?”
李旭挥挥手让其余人走远点,只有马云禄和关银屏跟在身旁,李旭对老者笑道
“老丈不用紧张,我们是从京城来的,来邺城探亲的,路过这里,看到你地里庄稼不错啊,来看看。”
也许是周围没有了凶神恶煞的大汉,也许是李旭三人的长相没有那么凶恶,老丈没有那么紧张了,随意的说道
“这收成啊,去年和今年都不错,今年还没成熟,不过看这长势,应该差不了,说起这个庄稼,就不得不说咱们大明的皇帝陛下了。”
李旭来了兴趣,也不嫌脏,盘腿坐在地沿上,听老者说话
老者看他愿意听,也来了兴致,也不干活了,蹲在一边说道
“公子你来的时间好,再早两年,这地方……唉,可以说是十室九空啊,原来这个地方以前归后汉管,听说后汉的皇帝石敬瑭卖了忻州四郡给匈奴人,计划合力灭了后唐,后唐你知道吧?”
李旭笑着点点头
老者继续说道
“后唐皇帝派出了现在的皇帝,也就是当时的代王,要说起这代王啊,那可厉害了,据说他武艺高强,能掐会算,带兵打仗也很厉害,手下还有一群打仗更厉害的将领,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不仅把匈奴人赶出去,还平定了忻州,后来又把忻州改名为绥远,这现任皇帝陛下端的是英明神武啊。”
李旭听的眉开眼笑,什么夸奖最让人开心,就是对方不知道他夸奖的人正在听他讲话的时候。
旁边依偎在李旭身旁的马云禄和关银屏,看他一脸傻样,白了他一眼。
老者继续说道
“其实我不是这个地方人,我从代郡过来的。
当今皇上还是代王的时候,带领大军打了好几次胜仗,我家三个小子都去从军了,后来立了战功,代王说代郡土地不够,让有意愿的军人家属来忻州发展,哦,忻州就是现在的绥远行省。
我想着我三个小子加我自己,近两百亩地呢?怎么能不要?于是我就带着家人来了这里。”
李旭问道
“那你可得到应有的土地?你儿子是军人,你身为军人家属应该免税的吧?有没有被免税?”
老者看了李旭一眼说道
“公子不简单啊,连这都知道?”
李旭笑道
“家里有人为官,所以在下略懂点政策。”
老者点头
“原来如此”
然后接着说道
“这个倒是没人为难,刚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全靠官府支应。”
说到这里,老者叹息一声
“唉,说起官府,老头子我今年快六十了,经历过的朝代可不少,向大明这么开明的官府可不曾有过。
我们来到这里,身上除了点碎银,什么都没有,是官府借给我们粮食,给我们修住的地方。还给分地,免税,种子耕牛没有的,官府都给租借,三年内还清就行。
如今已经是第二年了,我家的帐第一年收了粮食就把帐还清了。如今你看,这么多地都是我的,我还有带着家人一起开垦出来的荒地,老大一块,足有近二十亩吧?”
老者说道这里满脸笑容
李旭又问道
“老丈,你家里三个儿子都去从军,家里劳力不足,你一个人种地种的过来吗?”
老者哈哈大笑
“这你就不懂了吧?官府还有一项政策,那就是种不完的地,官府负责给你种给你收,但是你得拿出四成上交官府,还是挺划算的,就算是缴税的人家,等一年下来少说也能余个两三成,还不用你动手,这种好事哪里找?要不我夸咱大明官府开明呢。
官府发明了一种用四五头牛才能拉的动的犁,一次过去就能犁一大片,又深又宽,端的是厉害啊。”
老者感叹道,李旭听后笑笑没说话,看来绥远的政策还是执行的挺彻底的,没有出现那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