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明之日月光华 > 第7章 燕王必入京 齐黄惊不已

第7章 燕王必入京 齐黄惊不已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这简短的一句话,深藏在朱元璋的遗诏之中,犹如一颗定时炸弹,预示着未来的风云变幻。这句话的用意再明显不过:“朕若驾崩,尔等藩王务必留守封地,不得进京奔丧,朕心有不安。”朱元璋的这份遗嘱,犹如一道无形的枷锁,束缚住了众多藩王的脚步。

    在朱元璋驾崩之后,年轻的朱允炆毅然决然地执行了这一遗嘱。他的目光犀利而坚定,似乎真的像早已洞悉这一切背后的深意。然而,这份遗嘱的适用对象却只有一个——朱棣。其他的藩王们,无论是出于真心还是假意,都纷纷哭着进了京师,唯独朱棣被拦在了门外。

    朱允炆的这种差别对待,无疑是对朱棣的忌惮和打压。在那个礼教森严、孝道至上的时代,这种区别对待无疑是对朱棣名誉的严重打击。朱棣作为一代雄主,自然不甘心受此屈辱。他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烧,决心要为自己正名,为自己争取应有的尊严和地位。

    于是,朱棣开始了他的反击之路。他接到消息后,立刻骑乘快马,日夜兼程向南疾驰。然而,当他抵达淮安时,却被无情地拦下。他痛苦不已,几近昏厥,但仍苦苦哀求能够进京奔丧。然而,他的请求最终还是被拒绝。无奈之下,他只好让三个儿子代父尽孝,以此表达自己对父亲的孝心和对皇室的忠诚。

    这一系列的操作,不仅让朱棣在天下人面前展现出了自己的孝心和委屈,更让朱允炆的所作所为显得如此不堪。朱棣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他并非不孝之人,而是被朱允炆的无情打压所迫。他的名声因此得到了挽回,同时也为日后的反击埋下了伏笔。

    朱允炆的这波骚操作,可谓是尽显其狭隘的格局。作为一国之君,他本应胸怀天下、包容万物,然而他却因忌惮朱棣而做出了如此不堪的举动。他的心胸之狭窄、气度之短小,可见一斑。

    而朱棣则不同,他胸怀壮志、气吞山河。他深知皇者之胸襟应上启天、下括地,囊括寰宇、天下存乎一心。他不会被眼前的困境所束缚,更不会因朱允炆的打压而屈服。他决心要打破这束缚,为自己、为天下人争取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朱棣的破局之举,不仅让天下人看到了朱允炆的狭隘格局,更让人们对他的未来充满了期待。朱棣的雄心壮志和坚定决心,让人们相信他有能力带领大明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对于曾经的朱允炆几乎白痴的操作,现在的朱允炆也表示无语问苍天。他痛其不争、哀其可怜,深知自己曾经的错误给大明带来了多大的灾难。他长于妇人之手、成于深宫之处,缺乏足够的政治智慧和决断力。而后又被一帮腐儒忽悠得找不着北,导致国事仰于三人、国策靠臆想、施政靠祖宗、打仗靠名声。这样的朝廷,焉能不败?

    朱棣的崛起和朱允炆的失败,都是历史的选择。但无论如何,他们都为大明王朝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而这段历史,也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成为永恒的传奇。

    “陛下,此时召燕王入京,岂不是朝令夕改,前后矛盾,有损国朝威严,于陛下天威有损啊”黄子澄忧心忡忡地劝解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急迫。

    朱允炆微微蹙眉,似乎也在考虑这其中的利弊得失。他叹息一声,缓缓说道:“前令颁发,固然是遵照太祖遗诏行事,但当时诸王尚未入京,情况有所不同。如今诸王皆已抵达京师,唯独燕王在外,若是不召其入京,只怕会引来天下人的非议。再者,仁孝礼仪乃是国朝之根本,燕王作为诸王之长,理应承担起更多的责任。虽然此举可能会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但朕相信,天下人会理解朝廷的苦心,或许还会因此传颂一段佳话。”

    齐泰在一旁听得直皱眉头,他深知燕王的威望和在军中的影响力,不禁担心起来。他一脸焦急地说道:“陛下,万不可心怀仁慈啊!燕王多次征战漠北,军中威望极高,许多勋贵都与他交情匪浅。若是让他回京,难保他不会借此机会拉拢人心,引发祸端啊!”

    朱允炆轻轻一笑,似乎并不在意齐泰的担忧。他说道:“有何祸端?朕倒想看看,国朝的勋贵们究竟心向何处。二位爱卿不必再劝了,朕心意已决,就按照朕的安排去做吧。”

    黄子澄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齐泰一把拉住。他看着朱允炆坚定的眼神,知道再劝也无济于事。三人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深深的忧虑。他们心事重重地行礼拜别,退出了宫殿。

    在宫殿外,黄子澄忍不住叹息道:“尚礼,陛下今日的表现与之前有很大的不同啊。”

    齐泰也点点头,忧心忡忡的说道:“感觉陛下与之前的表现判若两人,真是奇怪了。”

    二人忍不住对视一眼,在对方的脸上看到了凝重之色。

    齐泰这时候,满脸凝重的对着黄子澄说道:“子澄,你与陛下最是相熟,从你入仕以来,一直陪伴陛下左右。你认为陛下今日的态度和说话的语气的转变,应该来自于哪方面的原因?”

    黄子澄听到齐泰的话,眉头紧皱,一脸凝重的思考了一会,随后叹息的说道:“要说对陛下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宫中那位了。可是,这不符合常理啊。那位可是支持我们的呀,同时那位也一直都是一副不插手国政的样子。再说陛下此举,实在是太过冒险了。燕王若是回京,必定会引起一番风波。这也不符合那位的诉求,这其中的原因真是让费解。”

    齐泰也点点头,忧心忡忡地说道:“是啊,在这件事上,陛下似乎有些过于自信了。这股自信来自于何方呢?子澄此事必须要查探清楚,今日陛下虽然召燕王入京,但是对于削藩之策,并没有提出明确的表态。我们要明白,这削藩之策才是重中之重,我们必须要多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了。”

    黄子澄点点头,说道:“尚礼,言之有理,我们任重而道远啊,应该争朝夕,争取在燕王到来之前,摸清陛下对于削藩的态度。”

    二人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各自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了。他们知道,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朝廷将会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而这场考验的结果,将直接关系到国朝的安危和未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