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月纪 > 第31章 从容应对

第31章 从容应对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冬至后的第三日,当夜,北风刮了一夜。

    次日清晨,天刚放亮,地上铺了一层薄雪。

    秦府,厢房门外。

    “咔,咔”一阵脚踏脆雪声很有节奏的逐渐清晰,突然,声音在门外消失,片刻后,厢房房门响起被轻轻推开声。

    “咚,咚咚”厢房卧房门被轻叩,声音略显清脆。

    “老爷,炭火已备好了。”秦府管家敲门提示后,轻声向内唤了一声。

    “嗯,晓得了。”卧房内传来秦宏的回应声,显然,他已醒了一会儿。

    秦宏,每日此时都会准时醒来,雷打不动,只因需要上朝或点卯当值。缓缓起身,抓起一侧挂着的厚袍披在身上,迈步向房门而去,随后抬手轻拉门栓打开房门。

    管家双手端着烧的正旺的火盆入内,身后一下人端着一盆温水放在一侧木架上。

    老管家放好火盆后,上前几步取下那挂着的内衬衣物,随后取下秦宏身披的厚袍,一旁的下人快速上前接过。

    “人老了,越来越怕冷了,这般怕是没几年好活喽。”身上披着的厚袍被取下后,秦宏不自觉的向火盆靠了靠,感到炭火的暖意后,发出一声叹息。

    “老爷,禁言,清早说这不吉利。”老管家正帮秦宏穿着衣物,闻声皱眉,赶忙出言制止。

    “呵,老萧,当年你跟随老夫冲锋陷阵,天不怕地不怕,没想到如今会怕这个。”秦宏见萧管家面色有些紧张,不急不慢的开口笑着打趣了一句。

    萧管家,名为萧擎,二十岁便跟随秦宏,当时的秦宏已是从六品振威校尉,一杆长枪杀得叛军闻风胆寒。萧擎对秦宏很是钦佩,每逢冲锋,他便一马当先,斩杀敌将足有数掌之数。然而,多年征战,任凭你再骁勇无敌,也难免会负伤,新伤覆在旧伤上,再也难提当年戟。之后,秦宏便将其留在秦府,以管家之名让其修养,直至如今。

    “老爷,好汉不提当年勇,陈年旧事,提起羞愧。”萧擎面带神伤,心中颇为愧疚,若不是他负伤的太早,凭他之武力,随秦家儿郎出征,拼其性命,也会护秦家一子周全,怎会让秦家落得如今之局面?

    说话之际,秦宏的衣物也穿戴好了,身着紫色圆领宽袍,腰束金玉带,首戴幞头,虽是年迈之躯,但威势不弱往昔。

    “老萧啊,冬寒不误春暖百花开,命数如此,莫要归于己身,往后之事就交给后辈吧!”秦宏突感萧擎颓然,知晓他想起当年事,转首,见其面色不复当年,不禁开口劝慰道。

    秦宏说完,抬手在萧擎的肩上轻轻拍了两下,随后错身迈步来到水盆前,躬身伸手,掬起一捧温水拂面,两次之后,拿起一旁巾帕擦了擦面部和胡须上的水渍。待其洁面后,出了卧房,来到厢房内堂,拿起桌上水壶倒了一杯温水,抿了半口含漱。

    当秦宏在府中用过朝食后,便动身去了兵部,正当他在内衙审阅地方送来的呈文时,忽闻下属前来禀报,圣上召见。

    皇宫圣书阁,赶来的秦宏被赐坐下方。

    “陛下,此番召见老臣,可是有要紧之事?”秦宏见上位的李道源面色凝重,故作疑惑的开口问道。

    李道源闻言,合上手中奏疏,又拿起龙案上的另一份,随后沉声开口道:“秦卿,这两份奏疏,您老先过目。”

    一旁的高和见李道源抬手,赶忙上前,躬身双手接过,转身向下位而去。

    秦宏认真的将两份奏书看完,心中颇为感慨,若不是他提前心中有所准备,大吃一惊怕是免不了的。两份奏疏,其中一份是礼部尚书栾维良所呈,其中所述自然是劝谏皇上立储,而储君对象则是二皇子李丰清,另一份则是工部尚书蔡正伦所呈,正是劝谏皇上立大皇子李丰瑞为太子。

    这立储一事自前几日在朝堂公然谈及,像这般上书谏言实属难免,对朝中大臣来说则是不足为奇的,但令人震惊的地方就是这两份奏疏乃是联名上奏,六部尚书有五位的名字出现在这两份奏疏里,唯一缺的就是他秦宏了。

    “秦卿,此般事情,您怎么看?”李道源见秦宏观完后,皱眉不语,于是轻缓开口询问。

    “陛下,立储一事乃是陛下家事,我等臣子虽有忧国之心,但此般行为实属不是臣子所为,所以,老臣认为陛下应该罚其俸禄以做惩处。”秦宏知道事情严重,群臣联名上奏,此般行径实则是在逼迫皇上立储,那后果自然显而易见了,怕李道源动怒,他只好率先定罪小惩。

    李道源见秦宏如此,脸上生了一丝笑意,微微眯眼开口打趣了一句:“秦卿倒是仁心,扣除俸禄这种不痛不痒的处罚,也只有您想的出来。”

    秦宏听闻,神情略显一愣,李道源的话虽说的轻缓,但话中透着一丝冷意,让秦宏心中顿感不妙,急忙出言:“陛下,百官也是”

    不等秦宏劝言说完,只见上位的李道源面色略显不耐,随即抬手,示意秦宏莫要再说,显然,李道源对此心中已有定论,不想再在处罚一事上探究。

    秦宏见状也只好闭口不再多言,不过他心中清楚,联名上奏只是引子,接下来才是正题。

    果然,上位的李道源稍作踌躇,停下手中搓捏的白玉,双眼微眯,嘴角勾勒起一丝弧度,看着下方的秦宏,缓缓开口问道:“百官上书谏言朕立储,唯独缺了秦卿,朕着实好奇的紧,这两位皇子中,不知秦卿看好谁?”

    秦宏闻悉,心中暗暗苦笑,由衷佩服方天鸿洞察明晰朝堂局势之犀利和揣摩圣心之精准,同时也颇感庆幸,庆幸其事前同方天鸿有过商量,已有应对之策。

    “陛下,老臣认为,立储一事为陛下家事,全凭陛下定夺,老臣不敢妄议。”秦宏故作思量,然后郑重开口应道。

    “秦卿莫要有所顾忌,今日只是闲谈,秦卿只管畅谈,朕是不会有所计较的。”李道源对秦宏这般很是满意,但好奇之心却是更盛了,脸上笑意多了几分,轻声劝慰道。

    秦宏见此事无法推脱,于是面带为难之色,皱眉深思,犹豫良久,起身对上位的李道源躬身拜道:“既然陛下如此说,老臣也只好逾越了。”

    “秦卿不必起身,坐下叙话就好。”李道源见秦宏如此恭敬郑重,心中甚是惬怀,赶忙开口劝其落座。

    “陛下,几位皇子中,老臣最为中意的就是四皇子,四皇子宅心仁厚,又极具孝心,虽年幼,但假以时日必为一代圣君。”秦宏曲身落座,略作踌躇后,很是恭谨的开口道。

    “哦?”李道源闻言颇为意外,脸上笑意收敛了几分,微微眯眼,凝视着下方的秦宏而不语。

    “陛下,老臣所诉则是谰言,最终还需陛下定夺,无论陛下选立哪位皇子,老臣都会拥护圣意的。”秦宏感觉李道源看向自己的目光,有一瞬间带着冰冷,赶忙再度起身拜道。

    “呵呵呵,秦卿莫要这般拘谨,朕先前有言,不会就此事同秦卿计较的,不过,秦卿的见解倒是独特。”李道源看着下方伫立的秦宏,脸色瞬间转变,轻轻一笑,然后徐徐宽慰道。

    秦宏听出李道源的话中暗意,心中稍稍一松,知晓自己的目的已达到,再次躬身一拜:“老臣,谢陛下宽恕。”

    “秦卿心中所想朕已知晓,此时,兵部应有要事还等着秦卿处理,朕就不再耽搁秦卿时间了。”李道源态度颇为缓和,轻声开口道。

    秦宏见此,向上位躬身一拜,旋即转身退去,刚走出两步,忽闻后方传来李道源幽幽之声:

    “秦卿,那冀国公的棋艺并不高超,如有时间,不如来宫里陪朕对弈。”

    闻此,秦宏身躯一震,驻足转身躬身应了一声:“是”,待其转身后,面目则是微微一笑,随即离开了圣书阁。

    就在秦宏离去不久,圣察院的翁怀安便来到了圣书阁。

    翁怀安进入圣书阁后,见上位的李道源正审阅奏疏,于是上前躬身拜见:

    “臣,翁怀安见过皇上。”

    李道源闻声,则是将手中奏疏缓缓放下,稍稍抬首,看着下方的翁怀安,沉声道:“起身吧。”

    旋即又开口问道:“查的如何?”

    “陛下,监察栾尚书的血衣卫回禀,栾尚书除了日常公务外,并无同他人有过暗往。”翁怀安不敢迟疑,向上位的李道源恭敬禀道。

    话音落,李道源皱眉,面目阴沉,良久而不语。

    “陛下?”下方伫立的翁怀安,静候多时后,稍作犹豫,最后向上位的李道源轻声唤了一声。

    “嗯?”李道源闻声,回过神儿,略作犹豫后,才缓缓开口对下方的翁怀安问道:“朕记得,大武二年首次科举,栾维良也是有过暗作的吧?”

    “回陛下,栾尚书确实收了数位门生,其中两位现在其故里为官。”翁怀安在脑中思索了一番,然后恭敬应道。

    “你将此事细节整理出来,交给御史中丞付岩松,退下吧。”李道源低首闭目,右手两指按在额头处轻揉着,不多时,出言对下方的翁怀安吩咐道。

    翁怀安躬身应了一声“是”,随之便转身离去。

    晌午过后,圣书阁龙案上,李道源的手边便多了一份御史台弹劾奏疏,而李道源抬手扣在其上,食指正很有规律的轻点着,静静等候一人前来。

    半晌过后,礼部尚书匆匆赶来。

    “臣,礼部尚书栾维良见过圣上。”栾维良进入圣书阁后,见李道源正伏案深思,快步上前躬身觐见。

    “呵呵,栾尚书快快起身,不必多礼。高和,栾尚书年岁已高,不便久立,快快赐座。”李道源闻声,抬首欣喜,赶忙出言将其唤起,又见起身后的栾维良静候伫立,脸上笑意微敛,冲着一旁太监高和沉声吩咐道。

    高和没有丝毫迟疑,赶忙搬来一胡凳,轻轻放在栾维良的身侧。伫立的栾维良低头看了看脚边的胡凳,轻轻皱眉,颇为疑虑的抬眼偷偷打量上位,只见李道源正看着手中奏折,稍作犹豫后,曲身半坐在胡凳上,静候李道源问话。

    “栾尚书,满朝文武无人胆敢在朝堂公然谈及立储一事,然而你却这般无惧心急,不知是受何人指使?”李道源合上手中奏疏,轻轻挪动了一下身子,一只手捏着奏疏在另一只手轻拍着,看着下方的栾维良漫不经心的问道。

    栾维良闻言,面目惊愕,陡然起身,心中惊恐万分,随后躬身跪拜在地,赶忙开口回应道:“陛下,老臣谏言陛下册立储君乃是保我大武国本之稳固,不敢有半分私心,还望陛下明鉴。”

    栾维良知晓陛下责问之意,此次,他在朝堂谈及立储,实属是李道源迟迟不表立储之意,此般行为着实让百官忧心惶惶,上书谏言却石沉大海,不见李道源做过任何回应,不得已才将此事公然与朝堂上商议。

    他本想,立储一事由他率先提及,借朝堂诸多大臣劝谏,皇上李道源会立二皇子为太子的,毕竟二皇子乃是嫡长,身份显赫,按照宗法祖制册封其为太子实属是板上钉钉。不曾想,这其中却杀出了个卢崇文,而卢崇文一党却拥护大皇子让他感觉事情并不像他想的那般简单,可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此事经由他而起,他就不能让此事草草了之,于是伙同拥护二皇子的大臣联名上奏。

    联名上书的奏折递交一日后,栾维良迟迟没有等来李道源的回应,反而却收到让他大惊的消息,那就是工部尚书蔡正伦那边也搞了个联名谏言册封大皇子的奏疏。这般局面已是超出他心中预料,顿感事态严重,同时对皇上迟迟未立二皇子为太子一事幡然醒悟,后知后觉的他只感脊背发凉,而后坐立不安。

    “哦?”李道源看着下方跪拜的栾维良,身躯微微颤栗,于是略带迟疑的应了一声,少顷后轻声开口道:“栾尚书劳心为国,这一点,朕从未有过质疑。立储之事,朕心中自有定论,往后莫要再提,栾尚书可认同?”

    “陛下,老臣鲁莽之举,动荡朝堂之安稳,造成如今这般困局,还望陛下责罚。”栾维良可不敢相信李道源会如此轻易的放过他,于是叩首请罪道。

    “此事就此作罢,栾尚书也是为君分忧,实属无心之举,朕怎能怪罪与你,还请快快起身。”李道源面带笑意,态度很是和煦的对跪拜的栾维良轻声道。

    栾维良听闻,稍稍迟疑,侧首轻抬,偷偷瞄向上位的李道源,见其面目和悦,心中才暗暗一松,恭敬拜道:“老臣,多谢陛下宽恕。”

    李道源见栾维良起身伫立,面目则是轻轻一笑,抬手将手中奏疏递向侧旁的高和,并开口轻声说道:“栾尚书,朕这里有份奏疏,其中所述内容朕难以抉择,还望栾尚书能指点一二。”

    栾维良从高和的手中接过奏疏,皱眉困惑,不知李道源突然此举是何意,同时心中也很是好奇手中奏疏所述何事,于是将奏疏轻轻翻开,见闻,老眼圆睁,脸上尽是惊恐,双手不自觉的发抖,迟迟不敢言语。

    “栾尚书,你作为礼部尚书,掌管天下贡举,暗中为自己门生行方便之事,并非是什么大事,但你怎能这般不小心呢,让御史知晓这些事情,现在御史弹劾与你,你让朕如何是好?”栾维良惶恐之状,正是李道源想见到的,于是乎,用着颇为无奈的语气对其问道。

    “老臣,老臣 ”栾维良再次跪拜,弯身不起,惊慌失措的张口唤了两声。

    “哎,栾尚书,你让朕说你什么好呢?此般事情,一旦公布于众,天下学子会如何,朕想你心中应该清楚吧?”上位的李道源故作愁苦姿态,摇了摇头,再次出言提醒道。

    话音刚落,跪拜在下方的栾维良仿佛见到上万学子指着他鼻梁唾骂,随即脸色惨白,惊慌失色之状无以复加。

    “栾尚书一生为国操劳,于社稷有功,朕也不愿你晚年名声不保,如今你年岁已高,不如就此归故里安度晚年,此事,就此作罢,朕会将此按压下去,绝不会传扬出去的,栾尚书认为如何?”

    栾维良在圣书阁同李道源叙话时间并不长,离开圣书阁时,脸上已是布满丝丝细汗,正值冬季,一阵寒风让其不禁打了个哆嗦,原本丧魂落魄的他瞬间清醒了几分,静静地迈着小步出了皇宫。

    栾维良离去不久,翁怀安悄然来到了圣书阁,只闻李道源的声音从上位幽幽传来:“栾尚书年迈,此行多有不便,你去暗中帮衬一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