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胡宇伦啊 > 第40章 【莱切】那一场巴洛克的盛宴

第40章 【莱切】那一场巴洛克的盛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莱切回来都一个月了,有关它的内容还没贴完,这座城市,的确给了我不少的惊喜。 但我当初去莱切的动机,只有一个: 去看巴洛克。

    是的,莱切有常年明媚的阳光,莱切地区有蔚蓝澄静的地中海,莱切有极富活力的酒吧文化,莱切的魅力是多样的,但是只有一个原因让它拥有了“南方的佛罗伦萨”的美誉,那就是古城里大量的巴洛克建筑。

    你说我有偏见好了,是人总会有点偏见的。我对德国奥地利比利时荷兰等国的巴洛克建筑一向不感冒,只觉得繁琐沉重;罗马城里巴洛克祖师爷贝尔尼尼的那些气概恢弘的大手笔还有巴黎城里的巴洛克建筑带给我的感觉也是震撼多于陶醉、敬仰多于爱慕;但我就是迷恋那些靠近地中海的巴洛克,从马耳他、西班牙到意大利的西西里岛,这些地区的巴洛克建筑虽然也从头矫饰到脚甚至到牙齿,却依然给我一种玲珑秀美的感觉。或许是因为气候和材质的原因吧,地中海沿岸的这些建筑多用米色石头,本身就显得轻盈些,再加上灿烂的阳光给他们镀上的那层淡淡的暖色,亲和力陡然增强。

    莱切,真是满城尽是巴洛克,走在它的大街小巷里,一抬眼,那些华丽丽的建筑就在头顶或者前方。

    以前曾经有朋友问我到底什么样的教堂算巴洛克教堂,是有大圆顶的么?我说,巴洛克教堂可以有大圆顶但不必非要有大圆顶,有大圆顶的可以是巴洛克教堂,但也可以是古典主义或者新古典主义教堂。人家听糊涂了,问:那巴洛克教堂到底长啥样啊? 我一时情急脱口而出:“巴洛克就是爱长啥样长啥样!” 这虽然是个笑话,但是回头一想,觉得自己说得还挺有道理。十七世纪的《法兰西大词典》就把“巴洛克”定义为“不规则的、奇异的、易变化”的,据说“巴洛克”这个词的来源于葡萄牙语中“畸形的珍珠”。古典主义的建筑不是随便“乱长”的,它沿袭了古罗马和古希腊的建筑典范,古典建筑中的柱子的样式是有规则的,称之为“柱式”,柱子出现在哪里,多粗多高彼此之间的距离多少,都不是随意的,是服从于建筑的结构的;巴洛克则相反,柱子想出现在哪里就出现在哪里,想长什么样就长什么样,结构上不需要柱子的地方也可以有柱子甚至可以有n多柱子,高兴了还能把两个山墙叠加在一起,完全不必遵循结构的逻辑,只是为了视觉效果。巴洛克建筑都追求强烈的视觉感染力,运用大量的曲线、弧面和麻花状扭曲的柱子等夸张的手法,追求动态的个性的视觉效果,语不惊人誓不休。

    我到现在也没搞清楚,莱切到底有多少个这类巴洛克小教堂,反正是从清晨到深夜,我走到哪里都会跟它们的身影不期而遇, 每一个都精巧华丽却又适可而止,没有累赘到让人透不过气的感觉。我当然不是每一个都拍,拍了的也不是每个都贴,不然你们会被我烦死:)

    这是sant oronzo广场上的一个小礼拜堂的门,紧靠着古罗马的圆形剧场。小礼拜堂建于十六世纪上半期,门上方的长着翅膀的狮子的形象说明这里当时是威尼斯的殖民地。每一次看到这样的狮子,我总是忍不住感慨,威尼斯当年真是太牛了 !也是啊,一千公里之外的莱切属于威尼斯算啥,想当年土耳其半岛上的风帆也不还曾听威尼斯指挥。

    这个我实在记不清是哪个建筑的墙角了。不好意思,莱切巴洛克建筑太多,被精心装点的墙角太多,我怎么能一一记住。

    最雍容华贵的还是这个圣十字教堂, 它正面那些复杂精致的装饰,让人看得目瞪口呆。

    圣十字教堂的一些细节。这个教堂正面满是这样的细节,每一根柱头的装饰,每一个“扛阳台的”人物和动物,都是不一样的,让我的眼睛忙个没完。同样,我拍的也是我看到的一小部分,我贴的又是我拍的一小部分,我怕让你们看噎着了。

    光是教堂本身也罢了, 教堂周围的民用建筑一样有着雕刻精美的阳台和墙角,它们和教堂的细节呼应着,构成一幅幅华丽的画面。

    上面这两张中的窗台阳台都是原来圣十字教堂的附属修道院的,现在是莱切市政府所在。

    在我前面那篇莱切夜色里,有朋友留言说:“根据乌镇的门票价格测算,你们进这个古城,每人不掏三千元购买门票,恐怕进不去。另外,古城里查票的人,应当照两张让大家瞧瞧,是啥样儿的,帅不帅啊?”

    不要搞笑好不好, 在欧洲,没有一个城镇或者村落是需要买票才能进去的。前几年威尼斯嚷嚷过要收进城费,因为为了维持水城不沉没需要大量的科研和建设经费,不过嚷了这么久,威尼斯至今也还是免费进城的。在意大利,象莱切这样的古城比比皆是,它们彼此风格或许很不相同,但都保留着当地最值得骄傲的历史,意大利人是生活在文物之中,呼吸在历史之中。莱切,有无数这样的小阳台,主人站在那里浇花或者伸懒腰的时候,抬眼看巷子尽头便是华美的古老教堂。

    莱切人习惯在被巴洛克建筑环抱的大教堂广场上踢球、骑车、散步、溜狗溜孩子、谈情说爱。不过市政当局可能希望这个广场清静肃穆些,所以那天我们看到两个“城管”,就是上图左边穿绿马甲的老头老太,跑来说不许这样乱停自行车,不许在广场上踢足球。可是孩子们并不买账,冲着管理人员说:“不许骑车、不许踢球、还有不许什么?那我们还可以在广场上干什么?”在他们心目中,在他们父母前辈一代代的概念里,这就是他们生活的场所,哪里来这么多的&34;不许&34;啊!

    在小姑娘们的眼里,这个被称为“意大利最重要的大教堂之一”的建筑前的广场,就是她们天然的游戏场所。

    当然,这样华丽丽的小教堂内部,也是这些小淘气们上历史课的校外课堂。只是老师喊了半天,孩子们还没坐定:)

    午休时间,女画家收摊了,推着小车回家休息。她家就在右边那个柱子上有鱼鳞花纹的大门里面,那门正面的装饰,华丽程度可以跟许多宗教建筑媲美。

    这样古老精美的标志性建筑,是朋友聚会时最方便的集合地点。

    老嬷嬷依旧在这些雕像和这扇铁门守护着的那个宁静的空间里,持续着她与上帝的沟通。

    老人们习惯了在这样的阳台上张望他们熟悉的街道,过往的人流。

    时尚的女郎习惯了在这样堆满古迹的背景里赶赴一场约会。

    古老的建筑里,依然可以容下现代的时装。

    精致的小雕像,可以跟极其“过时”的电视天线一起出现在民居天台。

    他们住在这样的宅院里,开车廉价经济型小车、骑踏板摩托的普通人。

    他们每天在这样的街道上遛狗(意大利法律规定狗必须每天溜的)。

    懒得做饭的她,拿着店里打包的点心,穿过这些古老的城门和华宅,不知道是回家还是赶赴约会。

    悠然自得的他,不紧不慢地骑着自行车,在这样的街巷里享受周末的阳光。

    在巷子里看到一扇大门后有精美的庭院,看上去象公共机构,不敢进去。后来看到一男一女两个日本游客进去了,我说,咱们也进去,万一被拦住了,就假装英语意语都听不懂,跟人说“沙由啦啦”。 于是就进去了, 中庭四周有漂亮的柱子,后面还有个有古井的小花园,而这个布满精致雕刻的门后的那些台阶,通往二楼一个重要机构----当地宪兵总部。噢,我们还是撤退吧!

    这个小教堂的附属建筑前有很长的台阶。我们走到头,发现正在举行一个画展的开幕式,正想调头,却被一个小伙子叫住说不要票不要邀请函,随便进来看的。人家如此热情,便只好进去。小伙子又把我们推荐给画展的主人,一个女画家,她说她那些色彩斑斓充满迷幻气氛的油画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chaos”,混乱,画得相当棒。

    最后再贴一些建筑细节吧。我东奔西走拍了好多这些“扛阳台的人”,最后发现我根本不可能把它们一一贴出来:( 不过我真的是迷恋这些千奇百怪的面孔啊!

    人物、动物、花草, 不仅不同阳台之间,就是同一个阳台下的每个支撑物的造型都是不一样的。

    这些表情跨夸张的面孔,多么有趣

    这排妖女,个个都有彪悍的“胸器”。

    好生动的面孔啊,那目光都是有感情的, 也就在这里扛阳台的命,意大利实在是艺术品泛滥到地位如草芥了。

    阳台下有雕像, 阳台上也有雕像。

    某老民宅门边的石雕,真是有钱有时间啊,不怕麻烦。

    连门口的路灯也配合着采用巴洛克风格的曲线。

    某家阳台上的纹章。

    夜色里,这些曲线缠绵充满动感的装饰显得更加神秘莫测。

    ================================================================================================

    我的其他博文: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浪漫不过威尼斯》 《一个人的周末奇遇》

    乘着夜车“出国”去 把一生过程一段旅行 找个桃园,独自私奔

    《阿尔卑斯的一串眼泪》 《翡冷翠夜雨》 《亚得里亚海另一边的风》

    《如果我留在托斯卡纳》 《尼罗河上黄昏放歌》 《重归天堂走风景》

    《攀上梦的边缘开放》 《美丽,超越生死绽放》 《溯溪”杀人寨,杯具也happy》

    《长廊之城的鲜活人生》 《美味生活,光阴故事》 《巴勒莫,在华丽与混乱中持续呼吸》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