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东远伯
晚上,宝玉回到怡红院中,心中满是今日在史家遇见晴雯、芳官的事情。
“没想到,晴雯在顾家绣院做出了这样一番成就,果真比自己这样的须眉浊物强上许多。
可惜,成山的锦绣纱罗,也不过裹了我这根死木头,填海般的美酒羊羔,也不过填了我这粪窟泥沟。”
这番感慨,宝玉本打算跟人说说,一时又想不起来跟谁说,心里便觉得闷闷不乐。
当初,王太太跟晴雯闹得难看,若是将此事告知老太太,恐怕她不久就会知道。
再说了,顾家虽然声势显赫,却是女子当家理事,家中长辈素来不让家中的年轻姑娘们知道这件事。
唯恐她们知道了人间还有这样的活法,生出在这个世上本不该有的念头来。
宝玉思前想后,觉得还是只能和林妹妹论论此事。
不知,林妹妹那么冰雪聪明的人,知晓世上有顾家这样的人家,晴雯又有了这样远大的前程,会生出多少的感慨叹息。
他正欲出门去潇湘馆,却见麝月走了过来,自从袭人走了之后,麝月就成了院里的领头大丫头。
“二爷,今日下午,老爷派人送来了一份拜帖,就放在书桌上呢。来人说是贵客送给老爷的帖子,老爷让你仔细看看,明日早些过去陪客。”
宝玉拿起书桌上的拜帖,上面赫然写着谢以宁的名字,忍不住一阵厌烦。
说来奇怪,本来以为他是一介白丁,又有着幼时相交的情谊,宝玉对他颇有好感。
但后来,宝玉得知他原来做着官,而且官运亨通,曾管理过一阵儿州郡贸易,之后更是成为了市舶司的大官,专门负责海外商路贸易,便觉得兴致缺缺了。
近日,父亲多次在家里提起想让探春妹妹与谢以宁结亲之意,连宝玉这个哥哥尚未定亲也顾不得了。
贾政的这种态度,其实也不难理解。
贾府如今开支庞大,家境日渐虚空,而儿子辈中又无一人在科举中有所建树,急需寻找一个强有力的盟友来巩固家族的地位。
而谢以宁,这位平步青云的谢大人,实在是太过扎眼了。
听人说,他去年多次在海上往返航行,竟然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那位素来孤傲、不与外界通商的东海国国君。
他不仅打通了本国与渤海国的商贸往来,还带回来整整十二船的奇珍异宝。
龙颜大悦,圣上不仅给他升了官职,还破天荒地赏了东远伯的爵位。
这个封爵的消息,让京中世家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如今的侯爵世家,要么是皇亲国戚,要么是像荣宁二府这样有开国之功的大功臣。
不止在本朝,历朝历代,莫不如此。
仅凭以通商之功跻身于有爵之位的人,有且只有,前朝那位曾经六次下西洋的传奇人物。
在本朝,这实在是闻所未闻的事情。
何况,这么年轻的第一代伯爵爷,属实是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位。
当皇帝说出“赐爵”二字时,谢以宁就已经料到,这样惊世骇俗之赏,必将引起京中世家的轩然大波。
他当即下跪行礼辞谢,声音坚定而诚恳。
“微臣惶恐,自认为所建之功尚不足以获此殊荣。赐爵于理不合,恳请皇上收回成命。”
那位野心勃勃的皇帝,居高临下地坐在黄金宝座上,随手屏退了所有侍从。
他看着跪在下方的谢以宁,微微一笑,那笑容中透露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决断。
“谢以宁,你所开通的北境、东海商路,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然而,朕的野心不止于此。朕还要你往西行,往南进,将四面八方的商路都为朕一一打通。”
皇帝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之中,每一个字都重重落在谢以宁的心头。
“食君之禄,必当分君之忧,忠君之事。这是为臣的本分,也是为臣的荣幸。”
谢以宁抿紧了唇角,语气坚定,再次叩首。
“然而,臣自觉功薄,实在不敢受此大赏,请皇上明察。”
此时,谢以宁不合时宜地想到了被破例封为郡王的水澈。
在帝王之家,从来都没有无缘无故的赏赐。
想来,这次的破例封赏,背后必然隐藏着某种真实目的。
这等皇恩,自己又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呢?
“谢以宁,你是一个聪明人。”
皇帝沉沉出声。
“你开通的商路确实功勋卓著,但这样的功绩还不足以匹配一个伯爵之位。”
高高在上的天子眼中微微眯紧,顿了一顿。
“然而,如果你能扳倒一个根深蒂固的开国世家呢?”
谢以宁心中一凛。
宁荣二公是开国元老,门生故旧遍布朝中。
现在,贾家一门两公,又有长女贾元春在宫中为妃。
新皇上朝以来,早已对贾家这样的世家势力极为不满。
然而,京中的世家势力盘根错节,又多儿女联姻,实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要撼动这样的开国世家,谈何容易。
皇帝需要一枚扎进世家圈子的铁钉。
一个没有家世、出类拔萃又忠心耿耿的朝廷新贵,是再好不过的人选。
自己亲手从北境扶持起来的谢以宁,正是他需要的那根钉子。
“贾妃曾经提过,她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而你,正好缺一个门当户对的妻子。”
有了东海伯的爵位,他便拥有了深入贾府势力的有力武器。
与当年北平郡王的遭遇如出一辙,皇帝并未给谢以宁选择的机会。
巍巍皇权之下,谢以宁和水澈一样,他们不过都只不过是——钉子罢了。
……
夜幕降临,新修的东海伯府,已然矗立在繁华的京城府宅之中,其主人却鲜少居住。
深夜,市舶司的官署内。
自上任后,市舶司事务忙碌,这位新贵日日忙到深夜。
眼下,他仍仍在轻抚着额角,阅览堆砌成山的文书。
一名探哨悄无声息地进了书房的门,走上前来,声音低的只有两人能够听到。
“薛家的人,三日后便能抵达京城。”
听到这个消息,谢以宁轻轻合上手中的文书,闭上双眼,深吸了一口气,微微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