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保密令
在古老的年代,朝廷的战争号角往往由知州吹响,但这一次,钦差大臣却选择了不同寻常的道路。他悄然潜入秦州城外,将秘密掩藏得滴水不漏,其意图深不可测。
两位官员心中自有一番揣测,然而这样的举动恐怕预示着他们例行的军事会议已无从谈起。若真有一场大战,整个秦凤路都将卷入风暴之中。
这位钦差大臣,既是朝廷的郡王,又握有秦凤路与永兴军路的军政大权。别说他们这些城池的文官将领,就连知州和节度使们,此刻也难逃这位郡王的调遣。
吕大忠预感到,这次的目标可能指向异邦西夏。然而不久前,西夏才派遣使团进京,为何转瞬之间便剑拔弩张?
吕大忠越想越困惑,而李浩的神情则显得更为沉重。他知道,建功立业的时刻已经到来。以往面对异邦铁骑的侵袭,他们只能固守城池。
如今朝廷终于决定行动,这意味着他们这些统兵将领有机会书写传奇。若能取得辉煌胜利,单是功勋与赏赐就足以让他们这些边疆将领风光一阵。
当然,失败的责任也将由他们承担。然而,那些习惯于在危险中追求荣耀的武官,都渴望在战场上挥剑,而非躲在城墙后目睹异邦铁骑肆虐。
明白那些传递密令的禁军还在等待,吕大忠迅速返回议政厅,带走了所有有权参与会议的武官。其余官员不明所以,见知府归来,面无表情,便知秦州即将风云变幻。
然而,具体会发生何事,官员们一无所知。李浩已被下达了保密令,自然不敢轻言军机。万一因一时疏忽而招致钦差的处置,那将是莫大的冤屈。
李浩虽身处边陲重镇,但也听说过那位巴蜀郡王的事迹。上次江南的地震,正是这位深受两宫宠爱的郡王主导的。
皇帝赵煦不仅赋予他调动两路文武官员的权力,还赐予他先斩后奏的特权。若不想成为先斩后奏的牺牲品,最好谨言慎行。
与其他大臣担任钦差相比,他们这些有背景的文官或许还能对钦差形成牵制。但面对这位深受两宫宠爱的皇室郡王,一旦被找借口先斩后奏,恐怕死得不明不白。
这种直接关乎生死的威胁,李浩怎能轻易忽视?从禁军带来的两道命令,他深知大战前夕的准备工作已经开始。目标看来非西夏莫属。
这个只有狠狠教训一番才会老实的异邦,在李浩看来,确实需要整治。免得每年西夏人与吐蕃一同兴风作浪,让秦凤路边境人心惶惶。
作为与两个异邦相邻的秦州,一直是游牧骑兵南下的重灾区。朝廷设立的茶马司,每到深秋便门可罗雀。
这对依赖茶马交易税收的李浩来说,自然希望边境安宁。只有边境稳定,商人才会络绎不绝,他的税收才会丰厚。
衙门有钱才能运转,这也是考核官员政绩的标准之一。尽管他已是城中知府,但他仍渴望有机会晋升至更高的官位。
那时,他才是真正的封疆大吏,不再是现在这样,受上级和朝廷双重制约的知事府官员!
面对文官们期待的目光,李浩平静地说:“吕将军有紧急军务需处理,此次会议暂告一段落。各位回去,加强城防,如有事本府会再召集大家商议。”
李浩拿起茶杯,不再言语,看着这些一头雾水的文官一一告退。
吕太忠出城后,下达了封闭营地的命令,带着亲信跟随那几位传达命令的禁军骑兵,疾驰出城。
随着五支千人骑兵队陆续进驻戒备森严的通远军大营,除了通远军的将士,无人知晓这是钦差带来的精锐骑兵。百姓和普通官员并不清楚,通远军中多了近五千名实力不凡的骑兵。
进驻通远军大营后,赵孝锡特意让边疆指挥使吕大忠,带领两支千人骑兵队在演武场上扮演异邦骑兵,轮流与五支骑兵队交手。
面对紧张的战前训练,吕大忠和通远军的将士看着这些骑军营的将士。他们在大营仅训练了一天,便开始了高强度的适应性训练。
无论是骑战训练还是体能训练,训练强度都让通远军将士感受到无形的压力。这两支由老兵组成的骑兵,在初期占了新手骑兵的便宜后,随着演练次数增加,也开始感受到压力。
吕大忠深知,这支骑军是朝廷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培养的主力骑兵。从几个千人骑将的名字,他能看出这支骑军集结了大宋武勋家族的杰出子弟。
一旦这支骑军人数和战术成熟,面对异邦的骑兵,大宋边军或许不必再日日龟缩城中,等待异邦铁骑的侵袭!
骑军的到来,通远军将士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伙食改善。每日源源不断的牲畜进入军营,让以往难得一见肉食的边军,这次也沾了骑军的光,饮食有了显著提升。
然而随着伙食的提升,通远军的战前训练也更加严格,尤其是弓箭射击训练。一天下来,许多士兵都觉得手指肿胀,连筷子都拿不起来了。
为了应对可能的西夏万骑入侵,赵孝锡在后面的五支骑兵队能与通远军的两支老骑兵旗鼓相当后,亲自担任骑军主将,指挥七支千人队骑兵协同作战。首次在这些骑兵中,安排了由折知刚统领的五百人重装骑兵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