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聚集重兵
在遥远的边境之地,若要派遣铁骑追逐敌踪,必须做好面对异族铁骑全军覆没的悲壮准备。对于那些视骑兵如心头肉的统帅来说,岂敢轻易派出追击?
唯有朝廷下达严令,聚集重兵,准备与异族展开一场宏大的战役,步兵才敢踏出城池,与异族铁骑在荒原上对决。否则,面对冬季前的危机,边境城市只能坚守不出。
只要确保城堡不失,即使城外的边民遭受损失,官员们也只能无奈叹息。因此,每逢此时,许多边民会选择逃离家园。
携家带口躲入幽深森林,或是投靠那些重兵守护的城堡,直至大雪纷飞,危机消散,他们才会重返故土。这种年复一年的逃难生活,让不少饱受异族侵扰的边民萌生了远离故土的念头。肥沃的边境田野,也因此荒芜。
赫连铁树洞察此情,结合布衣阁的情报,他已经率军返回西夏,驻扎在临近秦凤路的西凉府骑兵大营。他们即将进攻的,必定是秦凤路靠近西凉的几座州府。与以往西夏仅派遣骑兵小队侵扰宋朝不同,这次的准备昭示着更大的图谋。
赵孝锡敏锐地察觉,西夏人恐怕不仅仅满足于骚扰和掠夺,他们可能对某些边境重镇怀有恶意。虽然不敢直接攻打军事要塞,但谁能保证一旦得逞,他们不会轻易放弃这些战略要地?一次微小的意外,都可能引发两国间的全面战争!
当赵孝锡在秦州城外的山谷休憩时,远在秦州城的知府召集文臣武将共商国是,讨论如何安然度过这一年内对他们来说最为艰难的时刻。
这场类似军事与行政联合的会议,本质上是一场分配资源的讨论。平日不受重视的军队此刻成了首要考虑的对象。那些平时轻视武将的文官深知,此刻能保他们性命的,唯有依赖这些武将及其麾下的士兵。
以往担忧过多兵力进城加重负担,如今各城官员都渴望能部署更多军队。唯有城中有大军驻扎,他们才感到安全有所保障。
每次召开这类军政会议,武将们只是旁观,看着文官为争取更多驻军名额据理力争。待兵力分配确定后,才轮到他们开口,要求军需物资。
对文官来说,这段时间是最难熬的日子,但对于武将而言,却是扬眉吐气的时刻。作为秦州附近最大的武将,通辽军指挥使吕大忠思考着这次要为部下争取什么。
平日里文官吝啬得很,此刻为了保住官位,他们变得慷慨大方。吕大忠对这种文武之间的权力博弈心知肚明。
看着知府此刻为安抚官员焦头烂额,吕大忠觉得比打了胜仗还要舒坦。平时防范他们这些武将,关键时刻又来安抚,真是需要时捧为珍宝,不需要时弃如敝履。
秦州知府李浩也为这些守城官员的争论头疼,但他们总算做出初步的分配决定。现在轮到他与文官们和武将商讨需要提供哪些军需物资。此时,又变成了文武较量,每次文官都处于下风。
相较于各城的民兵团和城防军,文官大多有权调动,但对通辽军这样的边防军,任何大规模调动都需朝廷批准。只有文武官员达成共识,他们的防御作战计划才可能得到朝廷批准。这意味着他们必须与握有兵权的武将达成某种协议。
李浩正准备与吕大忠商量今年所需的武器和粮饷,几名骑士突然冲进知府衙门,下马后出示了禁军的腰牌。听说有紧急军务,侍卫官迅速将这些身着武士装束的禁军骑兵带到正堂,让他们先品茶等候,并立刻通知正在议政的李浩。
侍卫官走进议事厅,在李浩耳边低语了几句。李浩心中一紧,问道:“你确定他们出示的是皇城禁军的令牌?”
皇城禁军在这个时候出现在秦州,是福是祸难以预料。吕大忠听到禁军二字也一愣,侍卫官随即说道:“吕将军,来人请小人一同过去,有紧急军务禀报。”
召集一州的文武高官,此事必定非同小可。李浩连忙说:“既是皇城禁军到来,我们的议政暂且暂停。本官与吕将军先去见来人再说!”
两人离开议事厅,来到正堂见到了几位禁军。禁军首先出示令牌,确认身份后,又让两人屏退左右,宣读了朝廷赐予赵孝锡的圣旨。
得知朝廷派来钦差大臣,秘密率领一支骑兵进入秦凤路,这两位平时的竞争对手眼神变得凝重。看完圣旨密令,领头的禁军接着说:“李知府,吕将军,郡王爷现已抵达秦州城外。首批骑兵已到,其余骑兵将在两日后全部进驻秦州通远军大营。
郡王爷派我们前来通报时,已严令除两位大人外,暂时不得向任何人透露,以防消息泄露。
另外,郡王爷吩咐小人传达第一条军令,通远军即刻进入战备状态。所有通远军将士不得外出。请吕将军立即执行此令,随我们去见郡王爷。
至于李知府,郡王爷同样交代,请大人清空城中的官库。接下来,朝廷会陆续补充武器粮食至秦州,希望知府大人尽快安排。”
这两个即时下达的命令,让吕大忠和李浩心中一紧。他们都是地方重臣,很清楚开仓和启用官库多半预示着一场大战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