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避难古堡
二人在雪中慢慢前行,陈曦讲述了自己的一些往事,她的父亲是军马场的老职工,母亲没有工作是家属,在当时属于单职工家庭,在军马场分不到房子,只能上班住宿舍,放假回家。
陈曦在军马场总部上了小学,初中在山丹县城上的,然后就没有上学,跟妈妈在军马场总部卖菜,后来经人介绍嫁给了军马场一个工人,男方家庭条件还可以,双职工,父亲是个小干部,儿子18岁就准备好了新房,他家根本不同意娶她,但是他家小子相中了陈曦的姿色,不答应他就寻死觅活的。
说到这里,立军忍不住插嘴问道“新房是不是二楼西门”?
陈曦很惊讶,你怎么知道?
“我还知道你后来搬到了五楼”!立军神秘地笑着加码。
“到底是谁告诉你的”?
“是你自己告诉我的,只不过你忘记了,那天你喝醉了说的,说了一大堆话,我只记了个大概”。
“真的吗?我不可能跟你说这个啊,那我跟你说在无锡的事了吗”?
“好像没有,我不记得了,我真不知道”。立军笑道
后来一直没有孩子,公婆急得快跟儿子断绝关系了,加上双方都是社会上挺能折腾的人,都怀疑对方有外遇,最后就离婚了。
然后陈曦到山丹县城找了工作,又随公司去了无锡两年,由于某种原因公司不能继续经营下去,所以才回来山丹。
两个人聊着聊着,远远地路边高处出现了一处挺奇怪的残垣断壁,立军感觉这个建筑像是破败的院子,可又明显不像当地平民的住房。
陈曦很高兴地指着那里说,你知道那是什么吗?
立军说,像个羊圈
哈哈,不是不是,这个挺有名的,村里老人都说是明朝还是什么时候的的驻兵的古城,以前里面还挖出好多古钱来。
陈曦带着立军走上山坡,从一个坍塌处跨了进去,废墙里面没什么残存建筑了,只有东南角最高的地方还有一个小碉楼的构造。
陈曦指着那个小碉楼说,那是我的避难古堡,小时候逃学,或者办了坏事要挨打,我就跟一个小伙伴爬到那上面,上面有个大坑,我们铺了好多草,我们趴在里面别人看不见我们,我们能看见别人。
立军说,我也有避难的地方,是个没人去的树林子,有几个坟在里面,有一个坟外面还露着白骨,晚上会发出鬼火,现在想起来觉得那个时候啥胆子真大,啥都不怕,就怕回家挨打。
过了古堡,离村子就几百米远了,陈曦突然止住了脚步,挺一本正经地对立军说,“假如有一天,我落难了,走投无路了,比如连饭都吃不上了或者比如我犯了事跑路,谁也不收留我,我找到你,你会帮助我吗”。
“当然会了”,立军毫不犹豫地说
“你信不信,这事原来还真想过,我帮你躲起来,我帮你跑,我养着你”。
“但是你也得答应我,只要真的有那一天,你别找别人一定要找我!立军也很认真地说”。
“呵呵,你是我的避难城堡”
“小军,不会的,到不了那一步,我没那么大胆子”。
“我也会帮你的,如果你真的肯找我”。
二人说着说着就到了村口,立军问陈曦,“到你家你跟家人说我是什么身份呢,你男朋友”?
“哦,我们是同事,开车送我回来,别的车不敢来,你开的是越野车”。
陈曦说道
两个人走过漫漫雪路,终于来到了目的地柴沟村,虽然现在已经是2019年,这个山村的面貌还停留在1990年代,村子里几乎没有年轻人存在,只有一些老头老太太留守。
陈曦父母家的房子在村子的北半部分,在一个半山坡上。
三间正房坐北向南,两间偏房坐西向东,都背靠着一个拐弯的土崖,院子东边是近乎90度的陡坡,下面就是另一户人家的院落,所以都不需要围墙,只有南边是简陋的土围墙和木栅栏门。
陈曦的父母看上去都是很普通的农村老人,和城市老人相比特别显老,但身体还可以腿脚利落,他们把陈曦和立军迎进正房,屋里烧着旺旺的煤炭炉子,围坐在旁边烤着火,很是暖和,他们和立军说着很多招待客套的话,其实立军几乎听不懂,只是频频点头,正好口干也饿了,让喝热水就大口喝热水,让吃烤红薯他也不客气。
后来两个老人明白了,他就单纯是个同事兼司机,而且语言沟通很费力,也就不太跟他说话,立军也就专心地刷起了手机。
农村的午饭很简单,就是很粗的汤面,里面有咸咸的肉丁和各种菜丁,吃过饭后,陈曦和父母又聊了一阵子,天气不好,就准备早些走了。
免不了又被要求带走很多东西,烤红薯,花生之类的,还有个给陈曦用的小棉褥子之类的。
一番折腾后俩人原路返回,雪是早已停了,但是风却很大,西北的风本就很冷,尤其这里海拔又高,寒风吹得立军直打寒战身体逐渐缩成一团,而看似穿得很薄的陈曦却好像没什么感觉。
好不容易跑回了车里,开了暖风,立军才逐渐缓过劲来,对陈曦不停抱怨这里比西藏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