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十里街
在这片广袤无垠的沙漠中,脚下的沙子宛如海绵般柔软,每一步的踏实都伴随着轻微的陷落,让人感觉仿佛是在走下坡路,走一步退半步,每一步都充满了艰难。尽管如此,前方的驼队依然吸引了他们的目光,三人尽管疲惫,但依旧以惊人的毅力快速向前,仿佛是在追逐着一种神秘的希望。
当走近那驼队时,他们才惊愕地发现,那根本不是什么驼队,而是一队栩栩如生的皮影。这些皮影在沙漠中竟然能够自行行走,仿佛拥有生命一般,这一幕让他们感到既惊讶又恐惧。
“我们现在怎么办?”白若雪的声音在空旷的沙漠中显得格外微弱,她的眼中充满了不安和疑惑。
林逸轩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保持冷静,他回答道:“我们跟上去,根据之前的经验,这些出现的东西往往都是给我们提供某种提示的。”
慕容辰也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于是,三人继续前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走了一个多时辰,周围的风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漫天的黄沙渐渐被大小不一的土丘所替代,这些土丘风化严重,形状各异,犹如一座座古老的城堡,散发着一种神秘而沧桑的气息。
三人的体力已经消耗殆尽,他们大口地喘着粗气,每一步都像是行走在刀刃上一般。
白若雪忍不住抱怨道:“这些皮影骆驼到底什么时候才会停下来啊!我走不动了!他们难道不会累吗?”
慕容辰笑着调侃道:“他们不累啊,他们是皮影啊,没有实体,不需要休息。”
但是,就在他们对话的过程中,那个由皮影组成的骆驼队伍突然走到一个形状酷似一只巨大鸟类的土丘前,接着就神奇般地消失了。
这个场景让三个人都感到十分惊讶,慕容辰忍不住大声叫道:“这是什么情况?它们怎么会突然不见了!”
在慕容辰的喊叫声中,三个人立刻向那座土丘冲去,想要弄清楚皮影骆驼消失的真相。
然而,尽管他们把那个地方翻了个底朝天,却仍然一无所获,找不到任何皮影骆驼的踪迹。
那座土丘就像是一个吞噬一切的怪兽,将那些皮影骆驼完全吞噬,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这让三个人都感到十分困惑,他们无法理解这个现象,也无法解释这个现象。
他们三个人站在土丘前,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恐惧和不安。
白若雪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试图平复自己内心的紧张和焦虑,她低声说道:“我们不能就这样轻易地放弃,我们必须找到他们消失的原因。”
林逸轩点了点头,他环顾四周,目光最终落在远处的沙丘上,那里仿佛有什么东西在吸引着他。
他沉声说道:“这座土丘的形状非常独特,就像一只大鸟,或许它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我觉得我们应该先围绕土丘走一圈,看看我们是否能找到一些线索。”
慕容辰也同意了这个提议,于是他们三个人开始绕着土丘慢慢地行走。
他们仔细地观察着土丘的每一寸土地,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不同寻常的迹象。
随着他们的深入探索,他们发现土丘上似乎有一些被风化的痕迹,这些痕迹看起来像是一幅幅古老的壁画,但由于风化过于严重,已经很难辨认出具体的图案。
就在他们即将放弃的时候,白若雪突然停下了脚步,指着土丘上的一处地方说:“你们看,这里似乎有些不同。”
他们走近一看,发现那里的颜色比周围要深一些,似乎隐藏着一些东西。他们兴奋地开始挖掘那片土地,希望能找到一些线索,解开这个谜团。
三人小心翼翼地挖掘着,不一会儿,他们便挖出了一个石板。
石板上刻着一些奇怪的符号和图案,虽然他们看不懂这些符号的含义,但直觉告诉他们,这一定与皮影骆驼的消失有关。
慕容辰神情专注地凝视着石板上的复杂图案,他的双眼在细节之间穿梭,试图解开其中的秘密。
突然,他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惊喜的光芒,他喊道:“这些符号好像是指向一张地图的关键标记,它们指引着某个具体的地点。”
他用手指指向石板上的一个特定位置,那个区域似乎特别标注了这座土丘的颈部区域。
白若雪看着他,眼神中满是好奇和期待,问:“那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林逸轩沉思了一会儿,他说:“我们应该跟随这些线索,或许这样可以找到我们需要的答案。而且,我们经过了长时间的探索,也需要休息和恢复体力。我认为我们应该找一个安全的地方扎营,等明天再继续我们的探索。”
三人于是决定在土丘的附近扎营休息。
夜幕降临,沙漠的夜晚宁静而深沉,星空在无垠的沙漠天空中显得格外明亮和璀璨。
他们围坐在篝火旁,讨论着他们的计划和未来的方向。尽管前方的路途充满了未知和危险,但是他们的心中都充满了对未知的期待和对探索的勇气。
第二天一早,三人整理好他们的行囊,准备继续他们的旅程。
他们按照石板上的线索,仔细地查看了土丘颈部的地方,但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那里的石板和周围的地方一样,都是实心的。
一切似乎又回到了起点,就像一条直线在经历了一番周折后,又回到了它最初的起点。
这种感觉让人不禁心生疑惑,我们究竟有没有前进,还是只是在原地打转。
然而,在这至关重要的时刻,林逸轩突然眼前一亮,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提出:“我们一路上所遭遇的种种线索,似乎均与《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许我们应从这一角度进行深入探究。”
然而,林逸轩的话语尚未落地,他便急匆匆地奔向昨日发现的那块石板,同时表示:“不对,我们可能误入歧途,思考的方向出现了偏差。”
慕容辰面带困惑之色,问道:“我们究竟在何处出现了疏漏?”
林逸轩一边忙于研究石板,一边沉稳地回应道:“这并非是一幅地图。诸位请看,倘若我们将此画面颠倒过来审视,这些符号是否呈现出一种象形文字的特征?我推测,这或许是此地的名称。”
就在此刻,白若雪突然出声,语气肯定地说道:“此处应为十里街。”
慕容辰闻言,疑虑更甚,他继续追问道:“你何以得知?莫非你识得这些文字?”
白若雪一脸茫然地回答道:“我也不清楚,我为什么会知道,但在我的潜意识里,这几个字就是十里街。”
这个答案让林逸轩陷入沉思。十里街,他脑海中闪现过这个地名,却又感觉如此遥远而模糊。突然,他灵光一闪,想起了红楼梦中的描述。
“十里街,这不是红楼梦中的地名吗?”林逸轩惊讶地说道。他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感,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那个充满势利与小人的世界中。
白若雪闻言,也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对,我想起来了,红楼梦中的确提到过十里街。这里难道就是书中的那个十里街?”
两人对视一眼,心中的疑惑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莫名的兴奋和好奇。他们意识到,这个十里街不仅仅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地名,更是一个象征着势利与小人的符号。
林逸轩忍不住开始想象起这个地名的背后可能隐藏的故事和历史。他记得,在红楼梦中,十里街谐音为势利街,这个谐音不仅仅是一个巧合,更是作者曹雪芹用心良苦的隐喻。它暗示着在那个时代,势利和小人无处不在,影响着人们的命运和人生轨迹。
而贾雨村这个角色的命运变迁,也恰好与十里街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最初寄居在姑苏城的十里街葫芦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然而,经过官场的沉浮和势力的推波助澜,他最终落户到了京都的兴隆街,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
白若雪也兴致勃勃地开始四处张望,试图寻找更多关于十里街的线索。
慕容辰提出疑虑:“然而,此处乃荒漠之地,并无街道存在。”
林逸轩指向沙丘的颈部,沉声道:“昨日皮影骆驼正是在此处消匿无踪。若距离甚远,或可归咎于海市蜃楼之幻象。然昨日我等与之近在咫尺,却瞬间失去其踪迹,故我猜测,彼等或许已步入传说中的十里街。”
三人对此事仍感迷茫,时光荏苒,转瞬已是夜幕低垂。林逸轩躺下后,睡眠并不安稳,似梦非梦,似醒非醒。他勉强睁开双眼,仰望苍穹之上的繁星,沙漠中的星辰格外璀璨夺目。此夜无风,寂静异常,唯有柴火燃烧之声相伴。
林逸轩突然察觉到,天空中出现了淡淡的绿色移动轨迹。
他缓缓站起,目光锁定在不远处那抹幽绿色的光点,只见它轻盈地飘向大鸟土丘的方向。
奇异的是,这光点并非传统的鬼火形态,时而拉长,时而扩散,光芒微弱且分散。
此时,慕容辰的声音传来:“你在做什么?”
林逸轩轻声道:“看那边。”
慕容辰仔细观察片刻后,低声询问:“我们要不要过去看看?”
两人唯恐惊扰到白若雪,于是小心翼翼地沿着绿色光点飘逝的方向前行。
随着他们的靠近,大鸟土丘的颈部已近在咫尺,但那抹绿色却突然消失了。
慕容辰停下脚步,面露失望之色:“怎会如此……”
话音未落,那丛绿色再次显现,形态奇特,头部较大而尾部细小,宛如半空中游弋的蝌蚪。
慕容辰惊异道:“鬼火竟能变形?”
林逸轩点头回应:“确实罕见,但此变形方式颇为异常。”
他屏息凝神,快步接近那绿色光点,当即将要触及之际,心中涌起一股冲动,抬手挥去。
那丛绿色光点随即消失无踪。
慕容辰惊愕不已。
林逸轩低头审视自己的手掌,沉吟道:“此非鬼火。”
鬼火实为磷火,因其质量极轻,据古籍记载中提及,遭遇鬼火时应保持静默与静止,以免最微小的空气流动将其吸引过来。
慕容辰疑惑道:“那究竟是何物?”
林逸轩思索片刻,答道:“形似……萤火虫。”
然而,此地乃沙漠之地,且萤火虫发出如鬼火般的光芒亦属闻所未闻。
绿色光点再次浮现,渐行渐渐远。
林逸轩脑海中闪现一个念头,这些类似萤火虫的绿色光点是否源自十里街?它们既能从此处出入,是否意味着人类亦能通行?
他向慕容辰提出此猜想,慕容辰立刻表示愿意继续探索。
抬头仰望,他们目睹了令人惊奇的景象:一道细长的绿色光线,宛如被染绿的琴弦,逐渐融入半空中的某一处。
随后,一切归于平静。
慕容辰不甘心地向前迈出几步,甚至伸手试图捕捉那看不见的门扉。
最终,他失望地返回。
林逸轩仍仰头凝视着半空,若有所思地说:“此景是否类似于风眼或水眼?”
慕容辰皱眉不解:“何为风眼、水眼?”
林逸轩解释道:“想象一个盛满水的池子,底部仅留一小孔放水,初时水面平静,随着水流加速,最终形成漩涡,那漩涡的中心便是水眼。水眼虽小,水流却细而强。”
慕容辰根据他的描述思索,推测十里街的大门可能就像那逐渐缩小的水眼,暂时开启后又将一切收回。
他喃喃自语:“那我们该如何是好?”
一股强烈的冲动驱使着他,想要伸手撕裂那无形的门户,强行进入其中。
林逸轩安抚道:“记住此处位置,该来的总会再来。”
说罢,他俯身拾起沙土疙瘩,在最后的停留之处堆砌出一个箭头形状,慕容辰也协助他摆放土块,以标记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