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有缘再见
我运气还不错,走到预订的航空公司的柜台的时候,一个乘客也没有。一个穿马甲和白衬衣的小伙子站了起来,礼貌地笑着问了一句什么。他用的粤语,我一个字没听懂。
我有些恼火,不过人家也没做错。这里是香港,粤语就是本土语言,没毛病啊。我本来想用英语表述,可又转念一想,还有不到一个月就回归了,这就是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了。香港人说不好普通话很正常,那要说你们听不懂可是要打屁股的。
于是我把胸一挺,用普通话说道:“我们要去莫桑比克,这5个箱子要托运。”
闻言那小伙子忽然笑容一收,漫不经心地说了句“大陆人啊”。
我注意到他的变化,不由得神色一变,也不客气了。
“护照和机票。”他不再看我,低头伸出手。
这样的态度我自然不满意,但也不至于这样就发飙,就把4个人的东西都递了过去。
小伙子只看了一眼,就问道:“其他人呢?”
“就在后面。”我半转身指向5米外正走来的其余3人。
“哼!你到后面排队去!”他把护照和机票丢回台面。
“后面排队?什么意思?”我看了眼身后刚刚排过来的几个老外。
“你们人都没有到齐,我怎么办?”他忽然提高了声调。
“这几步就到了,2、3秒钟的事,也重新排队?”我无法接受。
“不要耽误别人啦!你们这些大陆人真麻烦,不懂规矩!”他居然怒斥我,转头却立刻换了笑脸,对我身后的老外用英语打招呼,“先生,请问你去哪里?”
我顿时火冒三丈。没等那老外开口,我做了个止步的手势,同样用英文告诉他:“不好意思,我的还没有办完。”
这老外是个三十多岁白人男性,穿着普通。他虽然不知道我们发生了什么,但应该也看出来气氛有些不对。他当即停下,礼貌地向我说了声“好”。
我冲他点点头,心想:算你识相,不然一会闹起来连你一起揍。
那小伙子没想到我会说英文,愣了一下,不死心地又对老外说道:“先生,”
我一把打断他:“你的洋大人比你有礼貌!现在人齐了!”
“你!你们大陆人”他被我气得一脸煞白。
我等的就是这句,“啪”地一声把手上的一叠护照重重地甩在柜台上:“大陆人怎么啦?你不是中国人啊?做人不好,当洋奴当狗上瘾了是吧?”
“你敢骂我?警察,警察!”那家伙竟然尖叫起来。
“我们不光要骂你,还要投诉你故意针对内地人,这是歧视!”刘海波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就要投诉。
这顶帽子扣得有点大,那小子竟然一下子就哑火了。
旁边几位一直看热闹的女职员听到“故意针对内地人”,也有点慌了。就在双方僵持的时候,她们其中一位面容姣好的女人不急不忙地走了过来,对我盈盈一笑,用广式普通话说道:“先生,不好意思,我这位同事是新来的,不熟悉工作,我替他道歉,对不起了!”
新来的?你怎么不说临时工?我听着好笑。但我也不是来闹事的,见好就收了。
她微微欠身示意,又接着说:“先生,请到这边来,我来为你们服务!”说罢,她走到旁边一个空闲的机位,打开电脑和传输带,专门单独为我们办理登机牌和托运。
其实办起来很快,前后也就两分钟。办完以后,她再次表达了歉意。人家做到这份上,我们也不好再说什么。
我就是个暴脾气,事过了其实也就算了。我走了两步,想想又退回来,冲那女人一笑:“谢谢!还有,你很漂亮!有缘再见!拜拜!”
她被我搞得一愣,然后反应过来,竟也笑了,挥手回应“拜拜”。
刘海波搂住我的脖子,一边走一边调侃:“老弟啊,你也够不要脸的!你24,人家起码34了,这你也要泡!”
“所以我说有缘再见嘛!估计无缘了!哈哈!”我也无所谓。
离登机还有一段时间,坐在候机厅里其实挺无聊的。
张伟和刘海波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坐等登机。老四闲不住,晃着肥胖身躯,从一个免税店逛到另一个免税店,最后停留在一家书店里。
我也是纳了闷了,这个胖子今天上午才在罗浮第一次见面,要体力没体力,粤语不会,英文不懂,出去能干么?不过没多久我就知道,他有一种我们都不具备的能力——钞能力,这个很厉害。
我傻傻站在过道上悬挂的电视机显示屏下,看着所有航班的信息,这里几乎有飞往全世界的航班。一个白人西装男突然急匆匆地走了过来,拍了拍我,大模大样地问道:“嘿,去东京的航班什么时候登机?”
我白了他一眼,用英语回答:“看电视!”然后用中文补了句,“你妈没教你出门说话要有礼貌?”就转身走了。
我非常讨厌死洋鬼子和他们的仆从们的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尽管并非人人如此。但只要有一小部分人表现出来,就足以让人对整个群体产生厌恶。
终于开始登机了。外面还在下着雨,工作人员给即将登机的乘客派发一种很薄的透明雨衣,临时一次性的那种。我觉得用不着,因为出门几步就上了机场内的摆渡大巴,机舱下的舷梯也就那么长。
但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确实让我刮目相看,不得不承认著名国际机场的服务确实不一样。我在国内也经常飞来飞去,发雨衣真没见过。
下了摆渡车,看着巨大飞机我再一次震惊,这是我第一次亲身体验到波音747。这玩意比我之前乘坐过的任何飞机都要大得多,差不多6层楼高,六七十米长,妥妥的巨无霸!
机舱又长又宽,每一排分成三列,双过道,按343排列座位,中间4个座位,两边各三个座位,也就是每一排可以坐10个人。
整个飞机从上到下有三层还是四层,头等舱就在上层。满员据说可以坐400多人,光是卫生间都十几个。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项目比起机场又高了不止一个档次。不过我没看见几个漂亮空姐,空嫂空姨倒是不少。
刚坐下我就马上又发现了一个新鲜玩意——每一个座椅的背后有一块电视屏。我从来不知道居然还有这么小的电视机,很好奇它是怎么装进去的。但探索了半天也没有发现个所以然,只好悻悻收手。
屏幕边框上有几个按键,可以选频道和调节音量。每个电视机配了一副耳机,避免干扰影响他人。频道不多,三四个吧,就是飞机内部传送的闭路电视节目。有影视剧和音乐,分国语、粤语和英文三种语言频道。另外有一个频道,专门播放显示实时的航行线路、轨迹、途经地区等飞行情况,有点类似于现在导航图。这些东西当年可都是很神奇的。
刘海波见我到处打量,东摸摸西看看满脸稀奇的样子,就在一旁笑着:“亏你还是大公司出来的,怎么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
旁边的台湾男人含笑不语。我心说笑你妹,老子不信你生来就会!
当年从中国到南非的航班当时只有两条线,一是从北京停经新加坡到约翰内斯堡,二是香港到约翰内斯堡的直达线,我们走的第二条线路。
约翰内斯堡俗称“约堡”,是南非最大的城市和唯一的国际航空站,也是非洲最大的商业中心城市。但这个终点我们却不能马上进入,因为手续上的原因必须先到达南非的邻国莫桑比克的首都马普托,然后再那里掉头回到约堡。真是奇怪的旅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