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约堡的黎明 > 第1章 出国

第1章 出国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据说它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国家之一。我不知道有多少国人去过,又有多少人在那里生活过,他们眼中的南非又是什么样子。

    我没有见过克鲁格国家公园的雄狮,没有看到好望角的企鹅,也没有遭遇手舞砍刀的暴徒。

    但在我的记忆中,那里依然是个自然风光非常美的地方:峡谷、高山、草原、河流、花鸟植被、农场、房屋都那么漂亮,空气清新,天空蔚蓝无云。

    物价水平不算高,生活节奏不快,城市也很繁华,大部分人都还好相处。但要享受这一切美好的绝非易事……——《张骁远日记》

    1997年发生了很多国际大事,我只记得其中三件——香港主权收回、英国戴安娜王妃去世,我经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出国。前者让我切身感受到了祖国的日益强大,后两者让我知道了生命的脆弱。

    6月初的某天,香港启德机场,晚上10点30左右。

    天空中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我们一行4人从出租车跳下,匆匆走进大厅,直奔行李处取下午就寄存好的行李。

    其实我们上午11点就到了罗浮口岸。第一次出关,什么也不懂,一些同样的问题被两边海关人员反复问询了几遍。最麻烦的是,我们用的是反向签证,当时这种签证形式在商务中并不常见,以至于有些海关人员都没有见过。

    深圳这边,工作人员坐在亭子里冷冷地看看护照又看看我。长期的职业习惯,他们一般都没有表情,尽管我理解,但依旧被看得发毛。

    他开口问道:“你这个签证怎么不是大使馆的?”

    “这是公司办的,我不清楚。”我勉强挤出一些笑容,故作镇定,声音却毫不掩饰地发虚。本来天气就有些闷热,又排了很久的队,加上紧张的情绪,脑门上的汗珠更多了。

    那人严肃地盯着我,企图从我的言行中发现什么罪恶似的:“你不清楚?你到这边来一下!”

    他起身离座,同时拿起旁边的对讲机呼叫什么人。

    我惊慌地看着他,又望向身后一米外的刘海波,从那人方向偏偏头,想让他解释一下。

    刘海波上前半步,说道:“我们是一个公司的,是公司客户在国外直接办的商务签证。”

    “你退回去!”那人毫不客气地向他做了个退后的手势,然后示意我站到一边。

    我分不清他身上的制服是海关还是警察,但是后面靠墙站着的是一个真真切切荷枪实弹的武警战士。

    我心里开始痛骂刘海波,说什么锻炼年轻人,非得让没有任何经验的老子排第一个过关,其实他经常出入境的。最倒霉的就是这狗屁反向签证,谁说得明白啊?老老实实在大使馆交押金签证不好,非得显聪明玩花活。按现在的话讲就是“骚操作”。

    很快另一个穿着类似警服式样的中年人出现了。我清楚地记得那人看上去三四十岁的样子,圆脸,和之前这个干瘦的办事员比,他的脸色要随和很多,而且级别应该高一些,因为办事员对他很客气。

    他接过办事员手里的护照稍微看一眼就笑了,指着上面跟办事员说:“这个正常,有的。签证是对的。这种情况一般是国外的企业或者个人为这边的人在当地申请签发的。”

    他看看崭新的护照,又看看我:“第一次出国?”

    我像是看到了救星,赶紧堆笑着说:“是的。签证是公司客户办的,然后直接寄过来公司,我们就是打工的,不懂。那个,那个邀请函办护照的时候已经上交了。所以”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他又笑了,估计是看着我很窘迫:“没事,他们不太熟悉这种签证。有什么申报的吗?”

    “申报?申报什么?”我一脸懵逼。

    “超额现金,还有贵重物品等等。”

    “这个真没有!”我开始放松下来,钱包就两千块人民币。

    他看了眼已经通过安检的行李箱,没再问什么,又和那个办事员嘀咕了几句就拿着对讲机走了,那办事员一边听一边点头。

    办事员回到自己的亭子,给我的护照郑重地盖了戳就放行了。我才发现自己的背上一层汗,给吓的,好像真干了什么坏事一样。

    没来及等我发牢骚,又到了香港这边的入境口了。还是我打头,海关人员就问了两句:“为什么来香港,待多久?”

    这个我倒是很清楚,而且经过了刚才的“洗礼”,这就是小儿科了,于是平静地回答:“坐飞机,香港是直飞,快很多。今天晚上就走,待不了几个小时。不是来旅游的!”

    这位倒是没有多话,啪的把章一盖。我看了眼,可以临时停留七天,可惜用不上。

    过了关,本想埋怨几句,结果刘海波主动走上来拍拍我的肩膀:“第一次出来,干得还算不错。就是要你多尝试尝试就不怕了,非洲可比这可怕得多!”

    “好吧,算你赢了。”我想想还是算了,别刚出门就闹别扭,试试也好,“接下来去哪?”

    “先去机场寄存,还有大半天,总不能扛着四五个箱子到处跑,那不得累死。走,先去坐到九龙的地铁,然后转巴士。”他对香港很熟悉,一年去n趟,这对于长期在深圳的人很正常。

    虽然第一次坐地铁(当年全国只有北京、天津和上海开通了地铁,而广州的地铁是在我们出国后没多久,也就是97年6月28日才开通试运营的),我也不觉得有多新鲜,感觉无非就是小火车在城市里穿梭,一会地下一会天上的。不懂粤语就少说话不说话呗,只看不问,免得被人家当作乡巴佬。

    寄存好了行李,刘海波就带我们逛逛香港。毕竟第一次出来,一切都那么新鲜。从九龙到油麻地、尖沙咀、长沙湾,大巴、的士和步行分段进行。

    香港给我的印象是什么都贵——尤其不能打的,200米跳一次表,那表数走得人心惊肉跳。

    中午4个人在一边路边小店吃饭,类似于现在的小盒饭店和苍蝇馆子吧。五个菜居然花了四百多港币,还是很平常的菜。要知道那可是差不多三十年前,真是让我惊掉了下巴。所以晚餐的时候我坚决要求去麦当劳,那和内地消费倒是差不多。

    实际上,这些国际连锁洋快餐,还有雪碧可乐一类的东西,全世界的价格数字都基本相当,唯一不同的是货币不一样。

    那时很多香港人看不起内地人,部分市民如此,的士司机如此,有些公共场所的服务人员也是如此。街头人很多,摩肩接踵,路边的喇叭宣传、广告牌全是粤语甚至是白话文,除了热闹真没有亲切感。繁华但是不特别。走着走着,我便失去了兴趣。

    我沉默无语,忽然想起有一个小学同学上初中前就全家移民到了香港,不晓得街上能不能偶遇,不过遇上了也未必认得出了。

    还有一件事有些不解。刘海波所在的公司是一家进出口企业,在香港有办事处的,他也待过一段时间,可那一次为什么他没有安排人请客喝茶呢。当然后来我才知道,他的人际关系不佳。

    终于在刚刚开始下雨的时候赶回了机场,此时离起飞还有不到一个半小时。我们取到行李后便去柜台办理登机牌和托运手续。

    晃了一天,我已经有些累了,只想快点上机睡觉去。另外,对那块遥远的黑色高原的想象和憧憬远不是香港可比的。所以我推着行李车走在了前面,后面三个家伙还在不急不慢地边走边聊,谈笑风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