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初中报道
大伯带周大川来到了镇中学,镇中学离大川家大概十二三公里、离集镇大概两公里,大川12岁了还是第一次来镇中学。镇中学所处的位置很妙,一条河缠绕着学校三面缓缓流过,学校大门却正对着一座高山,只有唯一的一条公路能够进出。走进学校大门是一条宽四五米的缓坡石板路,路两边是整齐高大的柏杨树,石板路的尽头是学校食堂,食堂西侧有个土操场,后来大川才知道那是学校的足球场,食堂往东是两个连在一起的篮球场,上七八步台阶还有个排球场,篮球场南侧有三栋楼,两栋教学楼和一栋男生宿舍楼,篮球场东侧是老师宿舍区,排球场北侧是女生宿舍区、大礼堂、水房除了一栋新建的六楼高的教学楼外学校内其他建筑都不超过三层,几乎所有建筑地面一层都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布局也算错落有致,学校内花草树木繁盛,别有一番韵味。
大川上了6年的村小只有一排平房三间教室加上一个凹凸不平的土操场,第一次来到镇中学有点大开眼界的感觉,也对未来的初中生活充满憧憬。学校里面人潮熙熙,人来人往,后来大川才知道他们这一届有7个班、每个班学生都超过60人,他们这一届是这所乡镇中学的巅峰也是最后的辉煌,再往后在县城的虹吸效应下老师、学生不断流失,直到2016年这所有50年历史的乡镇中学已经停办了。2018年大川回母校故地重游过一次,目光所及之处皆一片荒凉破败。
通过问询,大伯带周大川到排球场教务处设置的新生报道处办理报名手续,交了420元学费,当年九年义务教育还没免费,老周在广东工地上做小工每天的工钱大概15元左右,每学期的学费对每个农村家庭都还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一个星期前老周托人给大川带回来500块钱学费,大川暑假的时候抓田鸡、钻黄鳝自己也攒了三十多块钱零花钱;
办完报名手续,大伯送大川到学校分配的宿舍,那是一间大概15平方左右的房子,里面放了8架上下床:中间两架、挨着东西墙壁各两架、南北墙壁各一架,每个床位要睡两个人,一个上下床要住四个人,床铺之间的间隙过道非常狭窄,都必须要侧身才能过去。大川到宿舍的时候,已经有好些同学和家长在收拾床铺了,还有个二十来岁身高一米七左右、头发打了发胶、脸上还有青春痘印的年轻男子在和人说话,他是师范刚毕业的吴文斌,是大川他们班的班主任老师。吴老师给大川分配了床铺,大伯把大川的行李放好就离开要去镇上办事了。 和大川分配到同一个床位的同学叫李维,是镇完小毕业的,李维的父亲帮忙收拾床铺,李叔问了大川是哪个村的、父母叫什么名字,同一个乡镇,李叔说认识大川的爷爷,李叔收拾完,叮嘱李维和大川以后都是同学了要好好相处。
陆陆续续,宿舍每个床位都有人了,房间里面显得非常拥挤,大川和李维是在下铺,上铺的两位同学是李刚和王斌。见人差不多齐了,吴老师临时指定了宿舍长,要求吃过中午饭后宿舍长带领大家打扫宿舍和外面公区卫生。这是一栋两层高的宿舍楼,大川他们班宿舍在一楼,紧挨着东面是新教学楼一楼的厕所,门口是一道排水沟,宿舍后面就是围绕学校的那条河。
周大川和李维一起去食堂吃饭,花了一块五毛钱打了一份青椒炒肉加米饭,大川觉得学校食堂的饭菜真香,不过他知道这不是他经常能享用的,交完学费后大川还去学校小卖部买了暖水瓶、毛巾、牙膏牙刷等日用品,他身上已剩下不到一百块钱了,这是他整个学期的零花钱,平均到每个星期不足五块,从明天开始都是要用自己带来的搪瓷缸装上带来的大米和红薯,每个班统一交到学校的蒸房蒸饭,就着带来的咸菜才是自己的日常伙食。
周大川要开始自己的初中生活了,他有点忐忑、有点兴奋、有点期待、有点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