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纪 > 第10章 宦官兴亡史

第10章 宦官兴亡史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东汉宦官兴亡史】

    东汉宦官干政,始于郑众。

    郑众,字季产,是南阳的犨人。他为人谨慎敏锐,心思周密。汉章帝即位后,郑众被任命为小黄门,后来又升任中常侍。汉和帝登基时,他又被晋升为钩盾令。

    当时窦太后掌握着朝政大权,她的兄弟大将军窦宪等人专权,朝臣们没有一个不追随他们,只有郑众一心侍奉王室,不与外戚势力交往,汉和帝对他非常信任。后来窦宪兄弟图谋不轨,郑众谋划诛杀了他们,因此被晋升为大长秋;从此以后,他经常参政议事。宦官掌权就是从郑众开始的。

    蔡伦是第二位有名的宦官,他表字敬仲,来自桂阳。汉章帝建初年间,蔡伦成为小黄门。汉和帝即位后,他转任中常侍,参与朝政。

    蔡伦有才学,尽心敦慎,匡正得失。每次退朝时,他都会关闭门户,谢绝宾客,不与人往来。后来他被任命为尚方令,在任上发明了“蔡侯纸”,用树皮、麻头以及破布、鱼网等物品制作纸张,逐渐取代了原先的竹简与帛书。

    汉安帝元初元年,邓太后因为蔡伦长期在宫中服侍,封他为龙亭侯,赐予三百户的封地。后来他还担任长乐太仆。蔡伦曾受到太后指使,陷害汉安帝的祖母宋贵人。太后驾崩后,安帝开始亲政,下令逮捕蔡伦。蔡伦为了避免受辱,就在使者到来前,沐浴更衣,服毒自尽。

    第三位干政的宦官叫做孙程,来自涿郡新城。他因诛杀阎太后党羽,拥立汉顺帝登基,得以执掌朝政,封为浮阳侯。

    曹操的祖父曹腾是汉桓帝时的宦官。顺帝在位期间,邓太后看中曹腾谨慎厚道的品质,让他侍奉皇太子,对他特别亲爱。当汉桓帝登基时,曹腾等七人因拥立之功,都被封为亭侯,曹腾还升任大长秋,加官特进。他在朝廷中任职三十多年,共侍奉四位帝王,从未犯过错误;所推荐的人才,都是当时海内有名的人物,比如陈留的虞放、边韶,南阳的延固、张温,弘农的张奂,颍川的堂谿典等。

    曹腾去世后,养子曹嵩继承他的爵位。种暠后来成为司徒,对宾客说:“现在我能升为三公,依赖于曹常侍的支持。”

    汉灵帝时期,曹嵩通过贿赂并贡献西园钱一亿万,因此官位一直升至太尉。

    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都是汉桓帝倚重的宦官,他们帮助桓帝诛杀外戚梁冀,所以被皇帝所倚重。五人在同一天被封爵,所以后世称他们为“五侯”。从此,朝中大权落入宦官之手,国家陷入混乱之中。

    段珪是十常侍里较早发迹的一个,他曾与侯览狼狈为奸,贪污受贿,残害正人。汉灵帝熹平元年,有司举报侯览专权傲慢,建议收回他的印绶,侯览为此自杀,段珪依然掌权。

    张让与赵忠是十常侍之首。他们年少时都是给事中,在汉桓帝时期担任小黄门。赵忠因参与诛杀梁冀而被封为都乡侯。灵帝继位后,张让和赵忠都被迁为中常侍,与曹节、王甫等人勾结。曹节死后,赵忠被任命为大长秋。他们贪污受贿,威势显赫。那时候拜访张让的车队常数以千计,只要张让写下一封信,就可以让任何人得到官位。

    张让、赵忠以及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这十二个人被称为十常侍,全都拥有侯爵,享受贵宠;他们的父兄子弟都被安排在州郡任职,各个贪婪贱质,残害百姓。黄巾起义结束后,宦官为害的势头依然不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