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玄幻小说 > 与道争锋 > 第27章 现场赋诗

第27章 现场赋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说话间,三人就进入了宜安宫,太后、皇后还有两个皇子都在宫殿里叙话。

    三人进来以后,众人又是一通见礼,吴舟也再次巴拉巴拉为众人解释了一通……

    听完吴舟的解释,已是满头白发的太后在皇后的搀扶下走到他的面前,紧紧抓着他的双手,激动地得声音都有些颤抖了:“好好好,舟儿你不知道哀家听了这个消息有多高兴!”

    吴舟抽出双手,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向着太后、皇帝和皇后叩头表示感谢。

    如果不是皇家的竹简和天品丹药,他根本就不可能有今天,吴舟心中充满了感激。

    太后连忙让贴身宫女将吴舟扶起,再次紧紧地握住他的双手,埋怨道:“傻孩子,哀家早就把你当做亲孙子了,一家人哪来的这么多礼数!”

    皇后也在旁边附和着埋怨:“你这孩子,也算是本宫亲手带大的,在本宫心里,你与凌云、凌霄一样,都是本宫的孩子。以后可莫要这般客气了,没由得伤了一家人的情分!”

    吴舟连忙讨饶,然后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太后重新坐好,这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定。

    太后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随后转头看向赵儒,轻声说道:“舟儿能有今日,还要多谢赵先生的教诲,哀家心中感激不尽!”

    赵儒缓缓地摇了摇头,对着太后躬身行了一礼,语气诚恳地回应道:“老夫今日亲自前来,其实就是想要当面向娘娘表示感谢。老夫已经很久没有收徒的打算了,如果不是娘娘您一再坚持,老夫恐怕就要错过舟儿这么优秀的弟子了。”

    顿了顿,他又笑呵呵说道:“娘娘您有所不知,舟儿这孩子时常为百姓出头,为其主持公道,可见其有善心;这一年来尽管身体虚弱,舟儿依然坚持每日卯时练枪,寒暑不辍,风雨不停,可见其有恒心;舟儿知晓身边亲人皆望其能早日重新振作,是以其每日勤学,每日泡滚烫的药浴,每日吞服苦涩的汤药,可见其有感恩之心;能得到一个如此优秀的弟子,老夫自然是要当面感谢娘娘的!”

    被赵儒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夸赞,吴舟虽然心里是我要我要我还要,但是嘴上却讷讷说道:“先生您莫要再夸弟子了,怪难为情的……”

    众人看他的样子,不禁一阵哄笑。

    赵儒则笑骂了一句:“你这孩子,早上那股子‘少年当有拏云志,自是人间第一流’的气势哪里去了?!”

    啊?!吴舟听了赵儒的话,惊愕地看着他,这句诗他是早上在饭厅里对那几个兄弟说的,并没有告诉赵儒,但是赵儒却知道的这么清楚……

    大佬,咱可不兴这样玩儿啊,个人隐私了解一下……

    赵儒轻瞥吴舟一眼,没好气道:“莫要这般看老夫,老夫岂会无端探查于你,早间老夫遇到你那几个兄弟,是他们一直在念叨你这句诗!”

    听到赵儒的话,吴舟这才松了口气。

    如果赵儒想要监视他的话,那三品大佬的实力,恐怕他以后就再也别想有任何隐私可言了!

    承圣皇帝听了这句诗,心中不禁一动,若有所思地问道:“先生,舟儿这可是已经‘立志’了?”

    立志,在儒家是非常重要的。

    为什么人们经常把“有志之士”挂在嘴边,就是因为真正做到“立志”并不容易。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所谓“立志”,乃是心之所向,它并非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念头,而是一种开启精神空间的方式。

    正所谓“人心瞬有十万八千念”,人的思维在瞬间就可以产生数以万计的想法和念头,但这些并不能被称之为志向。

    只有真正立志,才能确实做到无往而不利。

    没有志向,人生就没有前进的方向,对于一艘没有前进方向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赵儒微微颔首道:“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这孩子立志要如老夫一般,去看那山巅之风景。”

    承圣皇帝欣喜地回应:“先生已是山巅之人,自然目光深远。舟儿有此志向,再有先生悉心教导,日后必定会有所建树。”

    赵儒笑了笑:“陛下不用拍老夫马屁,老夫既然收了他,定然不会藏私。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将来他成就如何,到底还是要看他自己。”

    正当承圣皇帝与赵儒交谈之际,太后、皇后以及两个皇子都对吴舟这句诗赞不绝口,他再度获得众人的赞赏。

    见此情景,承圣皇帝便想到了吴舟“十步成诗”的事情,于是开口说道:“母后您有所不知,如今舟儿可是有一个‘十步成诗’的名号呢!”

    太后闻言,面露好奇之色:“还有这等事?”

    承圣皇帝这才忽地想起吴舟是在青楼做的那首《清平乐》,这当然不能让太后知道了,小师弟的脸面还是要顾及一下的。

    于是他连忙给吴舟递了个眼色,嘴里说道:“舟儿,你且在此赋诗一首,让母后也看看你的诗才!”

    吴舟点了点头,表示收到了皇帝陛下的信号,心中暗道:“幸亏我早有准备!这不是又到了我“人前显圣”的时候了吗?”

    他知道来了皇宫肯定逃不过写诗的命运,于是早上就准备好了一首应景的律诗,此刻恰好能够派上用场。

    吴舟答应了一声,然后转向承圣皇帝,恭敬地说道:“皇帝伯伯,请您差人取来笔墨,也容舟儿想上一想,待会儿定然作出一首让太后奶奶满意的诗词来。”

    承圣皇帝微微颔首,表示应允,随即下令让人去取笔墨过来。

    没过多久,几位小太监匆匆忙忙地捧着笔墨纸砚走到近前,并在吴舟面前的案几上布置妥当。

    吴舟毫不犹豫地提笔、蘸墨、落笔,刷刷刷地在宣纸上挥毫泼墨。

    “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很快地,一首描写过年时候生活的七言律诗便是跃然纸上。

    赵儒就坐在吴舟身前,看着他一气呵成,完成了这首律诗,不禁满意地点了点头。

    吴舟小心翼翼地吸掉多余的墨汁,便将这首诗恭敬地送到了太后手中。

    “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太后接过吴舟递来的宣纸,看着上边的诗,忍不住轻声念了出来。

    太后曾经也是母仪天下的后宫之主,自然不是目不识丁的愚妇,看着吴舟写的这首诗,是越看越喜欢,忍不住连连夸赞:“好好好,舟儿确实诗才了得!”

    承圣皇帝见太后拿着吴舟的诗非常高兴,嘴里还连连夸赞,自己却是看不到,不禁有些心痒难耐,又不好出言打扰自己的母后,只能眼巴巴看着。

    终于太后放下了手中的宣纸,笑盈盈递给承圣皇帝说道:“皇帝,你也看看吧。”

    承圣皇帝急忙接过宣纸,与皇后一起仔细端详。

    这首诗也确实是一首难得的佳作,词句并不华丽,却是将百姓家里年节时候的生活景象描绘得惟妙惟肖。

    尤其是最后一句,“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更是写出了农家对来年丰收的期许。

    承圣皇帝叹了口气说道:“朕只知道你喜欢为百姓打抱不平,却不曾想你小小年纪竟对百姓生活也知之甚详,甚好,甚好!”

    吴舟哪里知道这个世界百姓家的生活,只是在记忆里搜寻了半天,就找到这么一首关于过年的诗,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写出来了,却也是没有想到皇帝陛下竟然主动给他圆了过来。

    对于承圣皇帝的夸赞,吴舟连忙谦虚地说道:“皇帝伯伯谬赞了。舟儿也只是听人说过而已,幸得您英明睿智、勤于政事,朝堂诸公兢兢业业、施政得当,我大夏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乐享年节,这都是您和诸位大臣的功劳啊。”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对于吴舟的恭维,承圣皇帝听的是心旷神怡,不禁又是哈哈大笑:“好孩子,真是好孩子!吴雍真是生了个好儿子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