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其实陛下已经意动了
看着眼前健步走出大殿的少年,李二叹了口气,多好的小子啊,为何不是自己家的呢?
揉了揉脑门,抚着额头,李二来到了两仪殿,一位宫装妇人缓步走来。
宫装妇人容貌清丽,身形修长,气质典雅,正是史上被称为千古贤后的长孙氏。
见李二扶着额头,长孙连忙趋步上前,扶着他坐了下来,双手在他脑门轻轻地揉了起来,温柔好听地声音响起:
“二郎为了大灾操心,可也要注意身体。”
李二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嘿嘿,观音婢,朕本来是为了大灾操心的,不过今天见了一个有趣的小子,倒是让朕为难了。”
长孙倒也不再问,内宫不干政,政事基本不问,若是李二觉得可以和她说的,自然会说出来,若是李二不说,她自是不问。
没想到李二在她的轻揉下,慢慢地说道:“观音婢,今天有人看上朕的皇家藏书了。”
“什么?谁人如此胆大,胆敢觊觎我皇家藏书?陛下没有打他二十大板?”
大唐皇家藏书承自隋代,从武德年间开始,就对这些藏书不断进行整理和校对,其后又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广收异本,不断进行充实。
此时的皇家藏书已达九万卷,涵盖各类经史子集、历史文献、艺术作品等,便是佛道等宗教作品也收集不少,这是任何一个世家也比不上的。
皇家藏书,这便是家事了,长孙是有权利发言的。
“嘿嘿,打不得啊,冯家的那个小子,拿着数十万斤的蔗糖果脯,说是捐献给朕,朕要赏赐他,他就提出这个要求。”
“啊,岭南冯家的,是那个老大?”
“哈哈哈,不是,这次是他们家的小五,比承乾大一岁,却甚是古怪精灵”
“他拿皇家藏书何用?”
“说是拿一部分去印刷,要成立大唐岭南皇家书院,教化岭南百姓。”
“啊”长孙也有些蒙了,教化岭南百姓,这是何等宏愿?千年来也没有人能做到啊。
可这要是真做到了,便是千秋伟业,史书上必然会有他浓墨重彩的记述。
“嗯,二郎,教化百姓是好事,可是这其中太难了,要不千年以来不会没人去做啊。”长孙慢慢地说道。
“不,他或许真的可以做到,观音婢,你知道吗,他掌握造纸术了,事情这便有了可能。
再加上这小子会赚钱,制糖术便是他发明的,此前用制糖术赚钱打造了十艘战舰,现在横扫岭南海域,听说现在岭南成为海盗不敢滋扰的存在。”
李二捋了捋思绪后,从冯智佑的角度思考岭南书院的可行性。
“啊,二郎,捐献蔗糖果脯救济灾民,心存宏愿教化万民,这是个好孩子啊,只是他当真掌握了造纸术?”
“唉,观音婢,人家拿着纸包装果脯,你没有发现吗?”
“什么,拿着纸包装果脯?嗯,这还真是,妾身明明见过,还摸过,却还是忽略了。”长孙面有愧色地说道。
李二摆摆手:“无妨,后宫不干政,你忽略了也是正常的,但满朝文武齐齐都忽略了,这就是问题啊。
而且这小子制作果脯,是为了岭南百姓一条生路,用糖来腌制、用纸来包装,就是为了制作出一文一斤的果脯?
朕敢断言,他用来腌制果脯的糖和纸拿来卖钱,都远超一文。”
“既然如此,陛下是不是该给他一些支持?”
“唉,这小子要朕的藏书,还要朕来题写岭南皇家书院,这几个字,你知道意味什么?”
长孙毕竟是被誉为千古一后的存在,瞬间便即想明白了,说道:“陛下还是担心办不起来。”
“当然,他能打造战舰,是因为朕给他送了五百工匠,否则凭岭南的工匠,想要打造出战舰,还不知那个猴年马月呢?
可是教化百姓,需要教习啊,这教习从哪里来,朕也不可能给他送五百教习啊,别说五百,想想岭南那个烟障之地,就是五个十个都难啊,所以朕才没有答应他。
他要是在长安办这个书院,朕马上就答应他了,但岭南啊,唉,不是朕不帮他,他要是能集齐十个朕看得过眼的读书人,或许朕可以考虑考虑。”
长安,耿国公府。
冯智佑出了宫,骑马回了府里,有些愁眉。
虽然当时在殿中是灵机一动,想到要成立岭南书院,但想要教化岭南万民却是早已有的想法。
结果这李二是典型的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糖衣收下,炮弹送回,自己本来没求什么赏赐,但提出来后,什么皇家藏书啊、书院名字题字啊,都没有着落啊。
哎,要是李二不提赏赐,自己估计还没想到这些,但想到这些了,李二又不给了,这不是难为人吗?
冯智彧见冯智佑回来,有些愀然不乐,便细细问了下原因。
听闻了事情经过后,便是哈哈大笑,说道:
“五弟,陛下已经意动了,只是担心事情办不好而已,到时不仅是我冯家,他皇家的脸面也要落了,到时一起被各大世家们嘲笑。这是大事,陛下要多加考虑是应该的。
既然陛下意动了,但没答应,就说明你说的那些东西还差了些,条件还不够,你好好想想怎么增加筹码就是。
现在先把那些蔗糖果脯,还有陛下这个月的分红也运进宫去便是。”
冯智佑想了想,二哥说的有道理啊。
果然是如此,李二担心落了颜面,这是既要又要的心理,可以理解啊。
自己二世为人,但都是在学习中度过,对于这种人心的弯弯绕绕,还是不如二哥这种久经商场的人看得明白。
造纸术有了,印刷术也会有,还差什么呢?
嗯,学校可以盖,在岭南,土地也不值钱,想盖多大盖多大,费点钱财而已。
对了,教习啊,冯智佑拍了拍脑袋,这才是关键的,否则空有一堆书本,谁来教?没有教习,还能叫书院?
唉,二哥明显已经想到这个了,但却没直接提醒自己,只说自己条件不够,实在是这个问题无解啊。
现在的读书人本就金贵,“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他们的追求。
官本位的思想在这片土地上不知延续多少年了,当了官,便是光宗耀祖,全族之人与有荣焉,这是社会地位上的认同,可不是用钱可以解决的。
冯智佑用膝盖想都能得到一个结果,即便他以十倍的俸禄招募这些读书人,恐怕也难有人去岭南。
除非,李二像上回送工匠一样,也送给自己五百学子。
但李二要是胆敢流放五百学子去岭南的话,保证一个桀纣之君的名头是跑不掉了。
更有可能的是,弄得天下读书人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大唐倾覆之祸也不是没有可能。
秦皇四十万大军填充岭南,随即就二世而亡,殷鉴不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