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球场精算师 > 第37章 第二场赛后,胡说八道和新位置

第37章 第二场赛后,胡说八道和新位置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对于梁远的评价,最大的两份体育报纸观点差异太大,《进球》认为梁远:组织与带球能力出色,在中后场串联能力很强,对场上的洞察力既快又准。是中国队由守转攻中重要的环节。而且有一定的传威胁球的能力,小组赛里有几个关键进球,都是由梁远传出的。当然,即使是夸梁远的报纸,也指出了梁远的缺点。简单说就是他在对塔吉克斯坦队的主场比赛里,有过关键性的防守失位,虽然责任不完全在他,但是难逃一句防守能力一般的评价。

    一个防守能力一般的后场队员,这也是《体育世界》对梁远不认可的主要观点,他们觉得梁远在场上:一对一防守能力不强,对方重点人物从他这里进攻,他无法单独应对。而且绝对速度不快,而中国队传统打法里所谓的一高一快,除了前锋要有一个快马之外,最好边路也有其他人能高速带球突进,从侧面撕开对手的防线。梁远的绝对速度不快,证明梁远无法用纯粹的速度在边路打开局面。这对于边路球员来说也是个减分项。当然,《体育世界》也提到了梁远的优点,就是串联和接应的能力很强,有他在,中国队就能很轻易的摆脱对手的前场逼抢,快速高效的把球传到前场。

    对于一个人一些事,不同的报纸有不同的看法,方媛媛在大学期间是了解也学习过的。但是这次两份报纸对一个运动员是否优秀,给出了截然相反的解读,让她觉得十分有趣。方媛媛暂时还是实习记者,而且刚刚接触体育圈,所以更多还是以看热闹的心态来看。连球迷关注技战术的程度都达不到。只是因为这次争论的主角是自己现实接触过的人,是自己第一个“采访”的对象,所以额外留意了一下而已。不过也就一下下,毕竟她还要准备几篇草稿,来应对可能出现的不同赛果。

    不过写几个草稿的立意,主管并没有明确的说明。方媛媛自己揣测,虽然主管要求自己写的犀利点,但是真能上报的话,一定还是要经过修改的,尤其是点题那一笔,一定是主管他们几个人,根据几天后的情况再下结论。但是实际下笔思考如何行文的时候,方媛媛发现三种赛果实际要对应三个倾向:如果国家队和青年队都败了,那就证明这几年的工作彻底失败,虽然自己不能明着这么写,但是方媛媛在行文的时候,留足了各种铺垫,当然最后的点睛之笔,方媛媛还是自觉地留个了主管们;第二种可能是国青队出线国家队出局,这种情况虽然也是以否定这几年的工作为主,但是还是得提点亮点,比如青年队的工作,方媛媛在第一稿的基础上,稍微增减一些就可以了。

    而第三种情况,也就是方媛媛认为最可能打出的结果,国家队顺利出线而国青队遗憾出局,让她有些犯了难。国家队主场对越南,不输就肯定出线,国青队中立场地对阵爱尔兰,必须获胜才可能晋级,两场比赛的难度一眼可知。但是出现了这种结果,该如何行文呢?显然不能完全持否定态度,毕竟国家队的目标实现了。不过也不能完全持肯定态度,这支以能量饮料队为主的青年队,在国外留学几年,最后的成绩也是世青赛小组被淘汰,似乎让人觉得让人很遗憾,很不过瘾。即使是纯粹应对工作,方媛媛也不得不划掉稿纸上不满意的句子,放下手中的笔,双手托腮琢磨大致的方向。从交差的角度,方媛媛认为,如果打出这个结果,而且被借调的厉捷宇又没有上场,那可以指责的便是国家队只注重自己成绩,没有全局意识,也可以说国家队的管理者,没有培养青年队员的意愿。可是方媛媛又对自己这个想法很拧巴,毕竟无论是从之前在收集资料中的学习,还是和梁远的对话里,甚至是她对竞技体育最朴素的认知中,国家队的成绩显然应该最重要的。可是,这支国青队也是被寄予厚望的一个队伍。他们的意义甚至不仅仅是一届比赛的成绩,而是肩负有一定开拓意义,是国内足球界、体育界与国际职业体育接轨的一次试水,如果这次小组淘汰,那可能就会认为这次的尝试失败了。怎么写?方媛媛真的很挠头,此时她很想找个人问问,给自己答疑解惑。甚至少年人心性,幻想自己此刻就坐在西单那个小饭馆里,向着自己第一个采访对象好好的提问,把自己的疑问一股脑的说出来。可惜,这毕竟只是幻想,现实是她仍然要挠头发,写稿子。

    还没有完全走出校园的方媛媛,仍旧本着老师在课堂上教导的下笔如有千钧的训诫,搜肠刮肚的准备着三个方向的草稿,第一篇作者栏印着她名字的文章便在第二天刊发了。内容不出意外的有了改动,比如增加了塔吉克国内刚刚结束战乱(这是属实的,在97年初刚刚结束),以及国内水资源短缺的只言片语(这是春秋笔法,塔吉克斯坦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较多的国家,中亚缺水的是乌兹别克斯坦)。这么一个看似贫穷的国家,中国队竟然没有拿下对手,竟然一度比分落后,实在是有失脸面云云。而方媛媛原本文中提到的,塔吉克队继承了苏联甲级队的框架的介绍,被主管果断的删掉了。笑话,要的就是强烈的反差对比,你把这句有的没的加上去,对比效果就打了折扣了。

    当然了方媛媛东家发布的这篇文章,也在方兴未艾的各类都市报里能找到无数同类文字。这些以后世眼光看,连基本事实都不太明晰的文章,对国家队上下早已造不成什么干扰了,俗话说的就是: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而两世为人,经历过后世各样网络骂战的梁远,甚至还对关于自己的争论饶有兴致,教练组对梁远的战术价值,以及他的优缺点是心里有数的,不会被这种似是而非的文章所感染。但是这样的文字毕竟这可能影响到能影响主教练和教练组的人,对自己定位的认知,进而影响能否顺利参加后面的十强赛,他还需要在最后一场比赛中,用表现向更多的人证明自己。

    不知道教练组是否受到了几大报纸的影响,或者就是从专业角度,教练组的几个成员已经发现了梁远的新特点。为此,在备战最后一场小组赛的这一周里,梁远虽然没有穿上象征先发的背心,但是他在队内对抗练习中,出任的就是替补一方的后腰,并且为他专门设计了几套跑位方案。梁远练的很认真,他知道最后一场看似无关紧要的比赛,自己也一定有机会表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