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休赛期的新任务
国家队回到了北京,队员与教练组成员在结束了近一个月的征途后,又回到了祖国的大地。为了缓解全队上下疲惫的状态,在距离下一场比赛还有10天的情况下,教练组决定给队员放假1天,让大家可以四处逛逛。
随全队一起回国的,还有几十名各个媒体的记者。虽然客场的比赛已经结束了,关于比赛的新闻已经播发,但是近一个月的三场比赛,面对两个陌生的国家和陌生的对手,难免让记者们有各式各样的感悟和思考。在距离下一场比赛的这段时间,周报普遍还有一两次刊期,电视节目一般还有一次播出时段,正是这些记者们的舞台与战场。
实习中的方媛媛也裹挟在了这个争夺眼球的战场里。远在马来西亚,跟随国青队采访的老张,张拾迈张大记者,不仅是方媛媛的师傅,也是这次《时尚东方观察》体育类大选题,足球专项的负责人。他给方媛媛下达了两个任务。第一他要求方媛媛搜集一些资料,表明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这两个年轻的国家非常贫弱,体育更是不值一提。老张要用这些资料开始他的系列文章,先写中国队对这两个对手胜之不武。第二个任务,张拾迈首先给了一个日期,让她去报社的资料库里找到一份1996年初的《中国体育画报》,让她重点看看头版下侧的反思文章。并且以那篇文章为思路,着重收集观看日本足球联赛的新闻,并且总结日本球迷比中国球迷专业与优秀的地方。
虽然组长早早的给安排了题目,方媛媛也知道自己的报社要向哪个方向写,但是她此时的第一身份毕竟还是学生。学习文学传媒类的学生,又是在大学生扩招前的九十年代,那妥妥的都是人尖子,而他们的学习环境又很容易让他们有些清高。或者说难听点是不食人间烟火。如果真的学习“扒粪运动”里的先辈,抛开自己清高的一面,方媛媛认为自己还是能够做到的。可是,让她抛开事实不谈,断章取义写一些煽动性的文字,她认为自己目前做不到。如果师傅只是让她提供些资料,还没让她太过抵触。但是,内心里对工作内容的怀疑,也悄悄地萌生了。毕竟她之前查阅资料,对中亚两个国家的基本情况做足了功课,虽然资料里很多语焉不详,或者数据缺失的地方,他们比较穷也是事实。但是,他们之前都是苏联的一部分啊,苏联对于她这个时代的学生来说,仍旧是力量、秩序、先进的象征。即使是老大哥的碎片,在一些角落发光发热也是很正常的(况且当年的那支塔吉克斯坦队,苏联印迹不轻)。
以方媛媛的理解,哪怕这两个对手,他们的国家年轻且比较封闭,但是场上比赛的仍然是11个人,比赛的胜负不是靠那个国家更有钱或者人更多就能决定的。前几届世界杯的纪录片她也都学习过了,三年前夺冠的巴西队,无论是人均收入还是科技发展水平,怎么也比不过决赛对手意大利啊,还有11年前的阿根廷,连续击败了英格兰和西德,他们可是刚刚经历了马岛海战的失利的。方媛媛潜意识觉得,是不是师傅报道的方向,是偏的。不过她不敢仔细想,也不敢问任何人,只能告诉自己:在工作中加强理解。
至于师傅交给的第二项任务,方媛媛刚刚看到也是一头雾水。好在报社的资料库里放着很多陈年合订本,去年的报纸很轻松就找到了。方媛媛饶有兴致的翻到了师傅指定的日期,看到师傅原来要自己看的是这么一篇报道。《中国体育画报》虽然名为画报,精美的照片必然不少,但是他们的评论文章和自家的照片比起来,也是多惶不让的。张拾迈要方媛媛找到的这篇文章,是发表在1996年中国国奥队冲击亚特兰大奥运会失败后的一个评论。文章内容很长,方媛媛作为一个顶尖的文科生,通读一遍后,自然能很清晰的感受到一股冷嘲热讽的失败主义气息。方媛媛生性虽然跳脱,但是对这种以哀叹为基调的文章天生不喜欢。
不过领导要你以此为蓝本,那再不喜欢也得学会去理解。方媛媛细致读了几遍,其实文章里涉及日本足球的内容并不多,毕竟96年的奥运会预选赛,日本没有和中国队一个小组。但是文章里提到了日本球迷的表现。没有方媛媛早已听说的,所谓:场边的观众在比赛结束后,把体育场打扫了一遍,这种神奇的新闻,更多的是比较中日两国球迷在场边的行为。首先作者比较了中日两国球迷带入看台上的标语,作者说:“我能看到日本球迷普遍带上看台的标语,一般是以某某球员应援为主,或者写着日本代表之类的文字。而且所有球迷无论着装还是旗帜,都是以深蓝色为主。反观中国球迷,与其说是给场上球员加油,不如说是突出自己。不仅在色调上没有像日本球迷一样统一,在标语上大多写着某地球迷会、某某地球迷为中国队加油的标语。”作者在为看台上的标语痛心疾首了一番之后,又开始细数球迷们的口号不统一。“反观日本队,无论场上的形势好坏,球迷们都有相应的口号,内容统一、声音震天。”“我总在媒体上看到说,中国的球迷是世界第一流的球迷。真真是自大的想法。慢说是有着百年的欧洲球迷,就是和我们经历职业化足球同步起步的日本球迷,也差的远呢!”
真有这么神奇么?方媛媛觉得这个作者是不是太吹捧日本了?不过文章内容就这些,师傅显然是希望方媛媛以此为出发点。深挖中国球迷与其他国家的差距。
师傅这是要写成“反思文”啊。方媛媛在心里默默的想。自从前几年《夏令营里的较量》发布以来,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作为以作文章为本业的专业,方媛媛和同学们都读过这篇文章。至于说事后的讨论,大学生总是各种见解都有的,在校期间方媛媛的同学们还有个激烈的讨论。不过方媛媛没有参加当时的讨论,主要是因为她觉得文中似乎有所夸大了,夸大了日本小学生的负重和行进里程。不过她也没有证据,所以也只好缄口不言。现在自己的师傅给布置了任务,看样子要写同样的内容,而自己这次负责收集整理第一手资料,方媛媛决心这次好好做做功课,好好完成一篇报道。
除了收集基础的信息,张拾迈还要求方媛媛多多关注这段时间,关于国家队的各种报道。以专业的角度来说,方媛媛觉得报纸上这些天的报道都了无新意,除了一些花边新闻,就是由编辑评选出什么国家队几大新人,中国队的新发现,这类凑版面的文字。毕竟距离下场比赛还有段时间,国家队都给了两天的假期。看着文章中不时出现的梁远的名字,想着在图书大厦那个有些生涩的强壮身影。方媛媛偷偷的想,要是能有队员,直接接受我的采访,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