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红夜之后 > 第28章 最满意的继承人

第28章 最满意的继承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众人和荀敬昌告别之后,便陆续离开。

    荀敬昌站在研究所门口,叹了一口气,身子缓缓靠在墙上。

    自从十年前杨林安离国之后,他们就很少联系了。

    虽然在离国之前,杨告诉了他一个两人之间可以联系的方式。

    但这十年来,他发送了无数条讯息,但对方从未理会过。

    在国人谩骂声山崩地裂的时候;

    在宙斯反导系统过后他被定为叛国贼的时候;

    在弦理论刚起步时他孤立无援的时候,

    他非常渴望能得到他的一条消息。

    或许凭他一个人的能力改变不了,但至少能让他内心坚定下来。

    可一条都没有。

    荀敬昌不知道这次是否还能有回复,但他相信自己的直觉。

    他会回来。

    荀敬昌取出手机,简单编辑两句话后就发送了出去。

    研究院里蝉鸣聒噪,吹过来了一阵风,热的人毛骨悚然。

    从编辑文案到发送,连半分钟的时间都没有。

    整个流程就像是熟人之间的寒暄,没有丝毫异样。

    看到送达回执之后,荀敬昌关上了手机,稍许平复了一下心情回到了研究所。

    大门打开的瞬间,

    工作台前的科研人员纷纷回头向荀敬昌看去。

    眼神十分复杂。

    或许是火种计划迫在眉睫的缘故。

    让所有人都开始深刻的意识到时间的贫瘠和不近人情。

    柳月走了过来,似乎看出来了荀敬昌的状态有些低落,关心道:“怎么了?火种计划的事情吗?”

    “没事,继续工作吧,”荀敬昌道:“我们的时间非常紧迫了。”

    “嗯。”

    两人还没有回到位置上,敲门声就再一次响起。

    大门打开,

    几位院士将身子探了进来:“荀院长,发现了一张很有意思的答卷。”

    其中一位院士举着一张答题卡,眼神中有几分惊喜。

    这次的阅卷,是为自己找继承人,所以能从年轻一辈中发现一个十分满意的继承人,自然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

    荀敬昌快步走了过去。

    “什么答卷,值得你们兴师动众的跑一趟?”

    话还没说完,又陆续有两批院士也匆匆忙忙的赶到了天体物理研究所。

    手里也都带着一张答卷。

    三拨人互相对视了一眼,随后哈哈大笑了起来。

    “你们来做什么?”

    “一张很意外的答卷。”

    “巧了。”

    三人将答卷分别拿了出来,

    当三张答卷拼接在一起,所有人看到试卷上的字迹之后,

    都愣了下来。

    虽然还没有看卷子上的内容,但看着统一的字迹,所有人都陷入了深深的质疑和不可思议之中。

    “不会是同一个考生吧?”

    一个院士倒吸了一口冷气。

    研究所里的不少同僚也都放下了手中的工作,陆续围了过来。

    经过再三的比对之后,基本可以确定三份试卷都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紧接着,试卷开始在人群之中相互传阅。

    荀敬昌只是粗略的看了一眼,便回头看向人群外的柳月微笑着点头示意。

    这份答卷的内容,和儿子的推论契合。

    所以他基本可以确定是荀风的答卷。

    荀敬昌提前就知道了试卷上的内容,但其他院士并不知晓。

    所以,当所有人看到试卷关于三万年前、六千年前的猜测之后,一个个目瞪口呆。

    尤其是天体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表现的更为惊讶。

    因为他们这些天正在进行相关的研究。

    “这……他猜到了六千年前?”

    “这是个天才啊。”

    能猜到三万年前,不稀奇。

    对红夜事件猜想也不稀奇。

    但偏偏猜测六千年前。

    且言之凿凿的提出六千年前一定发生了什么重大天文事件……

    这就稀奇了。

    虽然从头到尾没有提红夜事件,可整篇文章的猜想,似乎都在以一种十分诡谲的方式和现实完成了印证。

    “不止如此,”一位院士道:“他对水的推测,更让人细思极恐。”

    荀敬昌也颇感兴趣的把目光又放在了试卷上,看到荀风在文章中对于大洪水和人类文明的论证关系后,也为之一愣。

    儿子对他藏拙了。

    虽然这个问题似乎是生物学范畴和他的领域毫不相干,但不得不说,这个猜测也非常有必要进行研究。

    因为荀敬昌对于这场红夜危机的解决希望,正好就寄托在人类文明的进步上面。

    如果水是文明的载体这个猜测是正确的。

    那么华夏无疑将少走很多弯路,在这场红夜危机中更快的找到一条破解之法。

    如果说之前他对儿子是寄予厚望的话,那现在他甚至开始有些微微佩服自己的儿子了。

    想象力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小风无疑是一块宝玉。

    荀敬昌果断的把这个项目分配给了脑神经相关的研究室,以及生物化学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

    虽然火种计划近在眼前,这短短一段时间基本很难有什么发现。

    但总要试试。

    带着希望走入死亡,对同僚们而言,也是幸事。

    “很想知道这个考生的名字和身份啊。”

    有人迫不及待的开始询问。

    只可惜,遮挡的卷头看不出丝毫信息。

    虽然中科院拥有拆封答卷的资格。

    但因为批改还没有彻底完成,为了尽可能的避免舞弊,规则上是不允许拆封的。

    荀敬昌道:“把这试卷先标注好,然后加快批阅速度,争取明天确定好一千五百份试卷,然后统一查看信息。”

    因为选中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所以还需要预留一部分时间来解决学子赴京问题。

    “这个学生放在第一顺位怎么样?他来做第一继承人。”

    有院士建议道。

    意识继承,从理论上来讲,是有一个递衰过程的。

    这很简单,所有能量都会逐渐消散,意识也不例外。

    随着继承的次数不断增加,能量势必也会越来越弱。

    因此,所有院士都非常希望这位学子能够继承下来他们完整意识。

    但,福祸相依。

    第一个继承和第一个奉献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有可能失败。

    倘若意识继承程序上有什么纰漏,那将造成巨大的损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