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阅卷
因为这次高考事先没有预告。
全国各地的考生,面对中科院给出的试题几乎全部都手足无措。
所以,在批改试卷的过程中,他们见识过各种各样的卷子。
有的学生强行把高中知识往丝毫不相干的题目里靠。
也有的学生干脆交了白卷。
更多的学生则是天马行空,写起了童话故事。
甚至还有不少学生直接在题目下充分表达对高考出题人的谴责和抱怨。
卷子改的久了,也就麻木了。
可圈可点的卷子不是一张也没有,但也只是瘸子里挑将军,只能说勉强合格。
可直到他们看到眼前的这张卷子。
所有人的瞳孔微缩了一瞬。
那是一张语文卷子。
今年的语文和往年的八股文不太一样,它可以天马行空,不受约束。
可当这些院士们看到眼前这个学生的想法之后,背后竟不由得发凉了起来。
批改语文试卷的研究室内。
“老,你来一下。”
一名张姓院士停下手中的笔,抬头看向正愁眉苦脸批改试卷的老者。
“怎么了?”老孙没有抬头,只是嘴里嘟囔道:“这些学生们是都学习学傻了吗?一点想象力都没有,一个个都是红夜红夜红夜,也没想过出卷子的时候哪有红夜什么事儿?动不动脑子的?。”
“不是,你来看看这张卷子,要不要和荀院长汇报一下?”
老孙似乎听出来了张姓院士语气中的异样,微微皱眉:“怎么了?”
张姓院士挥挥手,示意他过来:“你来看看这篇作文。”
老孙满脸疑惑的走了过去,随后微微弯腰,目光顺着手指向那篇作文看去。
开篇没有什么值得夸赞的地方。
只是抒情,没有什么明确的观点。
直到两百字之后,关于人类三万年前和六千年前的文明进步的假象提出,让他开始感兴趣了起来。
“这个卷子有点意思啊,居然没有写红夜。”老孙嘀咕道。
张姓院士摇摇头:“往后看。”
刚刚批改这张试卷的时候,他和老孙一样的反应。
但这只是开始,这篇文章真正让人细思极恐的内容,是在后面。
果不其然。
随着往下阅读。
老孙的目光中也出现了几分惊惧。
“水……?”
“他这个猜想……”
老孙话还没说完,但这篇作文给他带来的接连不断的震惊,便打断了他自己要说的话。
直到看见作文最后,这个学生的猜想,他才将自己说到一半的话,续着说了下去:“三万年前、六千年前,他的猜测大概率是正确的,”
“但会是水吗?”
水。
生命之源。
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
那么洁净和单纯。
以至于很少会有人把水想的太复杂。
可偏偏就是……
这篇作文作者给出的论据是那么的充分。
“按照他的推测,水中携带着信息?”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水里携带着开启基因的钥匙。”
两位院士相顾无言。
虽然这只是一个猜想。
没有经过任何实验验证。
但仅仅是这个猜想、这个推理、这个逻辑,便足以让两人认为,这大概率就是这次高考语文科目中的榜首了。
更重要的是,这个猜想和昨天中科院的猜测有些不谋而合的意味。
“很难想象写下这张卷子的学生,有着怎么样的想象力。”
老孙拍了拍张姓院士的肩膀:“你先把这张卷子标注好,等到批改完成之后去找荀院长。”
“嗯。”
……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
高能物理实验室,负责高考理综试卷批阅的科研人员围成了一圈。
他们正对眼前的一张试卷展开着激烈的辩论。
是一个思维实验。
内容是——两个光滑的镜子互相对立,反射次数是否会达到上限。
“我倾向于无穷。”
“类似于十除以三,得出来结果是3333……那是有无数个三,不会到尽头的。”
“我不这么认为,数学概念和物理学难免会有分野,我认为总会有一个极限。”
“数学对于物理是有指导意义的。”
“我承认数学对于物理的启发,但完全用数学去解释物理我认为是胡闹,就像芝诺龟,难道人就一直追不上那只慢吞吞的乌龟吗?很显然,在物理世界里,数学的解释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缺陷的,尤其是无穷层面。”
最后一位科研人员发言结束,争辩就稍微停歇了几分。
很显然,在第一回合中,物理学四大神兽中的芝诺龟,确实让支持镜面反射无穷次的科研人员们有些难以招架了。
从物理层面来说,人去追乌龟,别说相隔一百米,就是相隔一公里,也总会有一个准确的时间点能追得上的。
但在数学解释下,人追了一百米,乌龟又向前了十米;人又追了十米,乌龟又向前了一米;人又追了一米,乌龟又向前了01米……最后得出结论却是如果把时间和距离无限细分,人是永远追不上乌龟的。
毫无疑问,芝诺龟搬出来之后对无穷党非常不利。
于是他们开始静静的去思索,寻求新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论点。
不过很快,大约一分钟左右,他们就找到了新的阵地。
“那圆周率怎么解释?”
圆周率最初被发现,是因为人们察觉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似乎是一个定值。
可随着测量工具的越发准确,圆周率的位数也就越来越多了,直到普遍认为π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圆是人类现实中的东西,如果芝诺龟是无穷观点的最大敌人,那圆周率就是无穷观点的最强大支持者。
于是,最强的矛和最强的盾相遇。
持有镜面反射无穷次观点的科研人员,把局面给扳了回来。
但当安静下来之后,所有人才突然意识到他们好像是在批改试卷。
于是收回辩论,当所有人把目光再次放在这张理综试卷之后,无疑都在心里给出了高分。
物理猜想让所有院士们耳目一新。
化学生物前面的题目不怎么开放,所以只能说这位学生知识扎实。
但后面当他从光谱分析中,得出可能不是黑洞吸积盘的结论时。
他们也就清楚,这个学生恐怕不仅仅是知识扎实的问题了。
在天体物理上的造诣,甚至超出了他们平常带的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