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回忆从两岁半开始 > 第30章 五年大学生活开始了

第30章 五年大学生活开始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小乐考上的大学叫河北大学,是第二志愿,她的第一志愿填的是南开大学,没考上。一入学她就听到一种论调,说河北大学是要钱的师范大学。当时师范大学是管吃管学费的,但河北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九个大系,要上五年才能毕业。小乐从幼稚园上到现在已经上15年了,以后干什么她还没想,所以对那论调没啥想法。况且,即便将来当老师也没什么不好的,自己爸爸、大姐、刚工作的哥哥不都是老师吗!

    开学那天,年级辅导员把大家,121名中文系的新生召集到操场上,顶着九月的骄阳,介绍了学校的历史。原来河北大学的历史也很久远,最早是1921年创立于天主教区的私立大学,1933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将学校改为私立“天津工商学院”。51年解放后,人民政府教育部将学校改为国立大学,张国藩出任校长。其间几次与其他院校合并,最后将工学院3系并入天津大学;财经学院3系并入南开大学;津沽大学以师范学院为基础,58年改称天津师范大学,60年才定名河北大学。

    怪不得学校的校址有三个呢,小乐学的是中文系,紧邻天津大学,这环境毕竟是她熟悉的,曾在那里度过了七年的幸福童年。

    既然前身是师范大学,一进学校大家就知道将来毕业了大部分是当老师了,而且学校是五年制,不但比当时其他的师范学院四年制多了一年,而且还不管饭。所以大家才说是考了一个要钱的师范。

    那个中文系一年级的年轻辅导员在操场上对着121名新生,汗流浃背、声嘶力竭地喊着:“你们是一千名考生里只录取两名挑选上来的,一定要珍惜这次学习机会。”

    121名学员来自河北省十几个地区,天津市取了五名。小乐才感到这次考上大学真有些万幸了。因为她的中学同学有几个,虽然学习成绩优秀,但因为父辈有历史问题,被剥夺了考大学的权利。而且初一总和她一起去工地慰问的小平也没能考大学,去新疆兵团了。

    小乐爸爸虽然是教授,属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但父亲没有历史问题,没加入国民党,便过了政审一关。后来她还听说,班主任给她写的评语也很好,这些对她考学都起了好作用。

    中文系是个大系。一年级分成两个班,小乐班61人 又被分成六个小组。上课时在一起上,但活动时分小组。同学们来自四面八方,操着小乐听不大懂的南腔北调,走到一起来了。还有一个女同学蓉儿是天津的,小乐算有个伴儿。蓉家是小职员出身,因此还获得5元的助学金。其他同学几乎都有,唯独小乐没有。

    班里贫、下中农成份的占大多数。还有一个烈士子女;也有一个地主成份、一个富农出身的,虽然数量不多,也要体现有成份论,但不唯成份论、团结大多数的原则。

    吃饭时就体现出不同了。每天午饭是一荤一素,小乐不喜欢吃那些肥肉片,炖南瓜。可是同学们却有的说“天天吃肉,跟天天过年一样。”

    小乐和蓉儿因为家在天津,星期六下午上完课就可以回自己家了。星期日下午再返回学校住。从来没离开家这么长的时间,住在学校宿舍里。一个屋子七个人。四张上下铺。辅导员特意给小乐分配一张床,让她选择住上层还是下层。其他同学都是分配好了,名字贴在床上,不能选择上下。小乐就选择睡上面,于是下面大家就放了杂物。中间一张大桌子,每人有个抽屉,这就是下课学习的地方。

    小乐吃饭时想妈,睡觉时想家。宿舍里同学们晚上不睡,也不学习。拿着助学金,省吃俭用买了毛线,一边织毛衣一边聊天。灯光晃得她睡不着觉,又不能让人家闭灯。她只盼着星期六能回家再吃一顿妈妈做的、哪怕是海米烧油菜,然后安静地睡在自己的小床上舒服一晚。

    五年的时间很长啊!她怎么知道以后发生的事情令她后悔考这所学校,还不如再降一等,上四年制的天津师范学院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