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难忘的岁月
小乐四岁时,中国为了保家卫国,开始了抗美援朝。一天突然邻居的崔妈妈告诉鹤龄说你们家的小琚报名参军了!崔妈妈是消息灵通人士,妈妈一听女儿参军自己竟不知道,就心急火燎地往女儿学校跑。韩琚当时刚满16岁,在学校的鼓动和宣传下,毅然决然地报名了护士队,想在战争中救护伤员。她知道自己是家中老大,母亲肯定不同意,就偷偷报了名,准备不辞而别。就在已经站好队伍准备出发时,看到母亲跑过来了,被母亲一把拉出队伍,结果军没参成。
在这个家里,大姐琚从小就累的慌,不仅要带比她小好多岁的弟妹们,还要帮助母亲料理家务。由于战乱原因,在四川的成都、重庆、嘉定和乐山,几个流浪辗转之地,她都是母亲不可缺少的小助手。每天要过河去老乡家买菜,买鸡蛋鸭蛋,还要背柴火烧火。小小年纪就压的不长个子了。但是她特别喜欢小她十多岁的乐妹妹。回到天津后,每当学校有运动会或是表演会 ,刚十三、四岁的她会抱着乐走很多路,去自己的学校玩,其实是显摆自己有这么一个漂亮可爱的小妹妹。于是小乐就被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传递着,享受着爱抚的气氛。
现在她要去参军,妈妈更怕的是战争的危险,当然要阻止她去。姐姐于是终生都遗憾没能参军。
到朝鲜战争结束时,小乐开始读小学了。上学前的幼稚园是不会教算数语文的。所以第一课语文的内容是“开学了”,第二课是“来上学”,一课只有三个字,对于孩子们是非常轻松的。
这时乐的二姐哈儿却得了中耳炎,发现时已经不可救药。也是她能忍,疼痛也不说,直到流脓时才被发现。妈妈每天带着哈儿坐着三轮车去一家专门看耳鼻喉科的私人小医院就诊,最后只能对着一个痰桶,把烂到耳朵后面的皮肉都挖掉了。等到长好肉便留下一个一厘米多深的洞。为了这只耳朵妈妈说花了八百斤小米。哈儿因这次手术也受到刺激,耳聪是做不到了。
建功的学校此时改名天津大学,要搬到天津的六里台去,那里为教授们盖了几栋楼,除了有六栋两层的小洋楼,还有五排平房,住着学校的职工家属们。这里统称为五村,建立在三面环水的一片陆地上。乐头一次坐搬家的大卡车来到新家,头晕了一天。她的兄弟姐姐们却没有她娇气。
她家被安排在一条红砖路的第一排的二楼,一层两户,对面是高教授,楼下则是钟妈妈一家。这所学校好大啊!前面是一个死水坑,右面是一大片河流,后面则是农民的荷塘,里面养了鱼。还有一个和平湖,湖水很深,说是锅底坑,大人都不敢下水游泳。但是小孩子们喜欢在湖边钓鱼。因为湖边的职工食堂每天都把烂菜叶子和厨余倒进湖里,引得那些鱼在水面啄食甚欢。
这真是一个鸟枪换炮、如鱼得水的好地方啊!小乐和弟弟每天除了上学就是在院子里疯跑,不到饿时不回家。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趣!项目多多!
夏天,去草丛中捉蚂蚱喂鸡,用大扫帚扑蜻蜓,夹满手缝里玩。还把墙根底下的砖头扒开,里面的癞蛤蟆就遭了殃。她和弟弟用棍子把蛤蟆翻过身来,敲它的白肚皮,蛤蟆气得肚子越来越鼓。直到楼下的婶婶们说这蛤蟆是益虫,不要害它才停手。
湖里的白条鱼是野生的,现在也遭了殃,因为孩子们只需一根破竹竿,拴根绳子,用牙膏皮做铅坠,只要几分钱买一个鱼钩一个鱼漂就可以钓鱼了。鱼太多了,一会功夫就可以钓半桶,那鱼在大太阳底下一会就翻白儿死了。小乐和弟弟把鱼拎回家,妈妈会给炸着吃,很脆很新鲜。但是钓的多了,有时妈妈就不理了,于是那些鱼就白白死了。
而他们的哥哥却是到荷塘里钓梭鱼。那是农民养的。虽然河边写着“禁止垂钓”,但是哥哥和他的伙伴们不管这些,钓到的鱼很肥大,放到厨房的水池子里,小乐看到很心疼,因为这是人家养的鱼啊!还好妈妈后来不让哥哥干这种事了。因为那时的螃蟹和对虾很容易买到。螃蟹四毛一斤,对虾很大,是按照对儿来买的。有时妈妈买两对儿,四只对虾切成段儿,可以烧成一大盘呢!
夏天晚上,小乐喜欢看大孩子们钓螃蟹。他们把一根根棍子插在河边,棍子头上有一根短绳,绳子上拴半只青蛙肉,然后打开手电筒,照着绳子。螃蟹专往灯光处跑,就在它们吃青蛙肉时,杆子已经慢慢提起,等那贪吃的螃蟹刚一露出水面,一只网子已经把它兜起来了。
夏天的荷塘清香四溢。妈妈有时会让孩子摘一片嫩荷叶回来熬粥。那淡绿清甜的稻米粥喝起来真令人难忘!那时的庄稼好像不上化肥。
到了秋天,莲蓬亭亭玉立着,但人们并不去摘,只等它的主人们去收获吧。
男孩子就去捉蛐蛐。捉到了放到专门的小瓷罐里,用毛毛草做成了斗蛐蛐的草签,互相撩拨着,看谁的蛐蛐厉害,都乐此不疲。小乐的幼儿园朋友东风那时野得很,一宿不回家的去逮蛐蛐,他妈竟也不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