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家属探亲
天飞医院像其它民营医院一样,人员进进出出,陈默主任从最近辞职的人中似乎悟出了什么道理。
原因无非两种:一是老板把你的缺点放大,专挑你的弱点,揭你的伤疤,医院找借口不要你;二是你自己选择离开,你找出医院的软肋,比如管理乱,福利差,平台低等。你以工时长,待遇低,不受重用,工作环境差为理由提出辞职。
陈默分析,前一种情况,往往是你在医院的大浪淘沙中被清洗出。你发挥的作用已经很小,年龄太大,专业不强,医院不需要你了。后一种情况,你认为退一步海阔天空,抱着“到哪里都有饭吃”的心态,你显得自信。
陈默住的是医院提供的单身公寓。位于专家楼的这些公寓,高级职称的人才有资格住。几十套这样的房间,目前还有很多空房,医院宁可让它闲着也不会安排给中级以下的员工。从住房条件看,陈默还算满意。房间设施有空调、电视、网线、热水器和抽油烟机等,家具也样样齐全。阳台正对着大海,早晨起来可以看到初升的太阳。只是海风大时,必须拉起玻璃推拉门。
陈默主任抢救完病人带着一身疲惫回来,习惯先泡一壶开水。没有家眷在身边的单身生活他开始慢慢适应。在老家医院工作时,上班回家看到的都是老婆、孩子和双亲,这里没有,只能面对空荡荡的床和冷冷的灶台。如果是刚刚被老板数落,把情绪带回房间,会平添几分伤感。他希望这是暂时的生活,能不能在这里呆下去,不单看自己,还要看院方。现在是抱着走一步算一步的想法,也许这才是最现实的。
他刚往沙发上一坐,就接到孩子的电话。小女儿说,她很想他,爸爸怎么那么久没有回来?
他记得来天飞医院的第一天,就写了一篇日记,大意如下:
我从公立医院走向民营医院,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的,走出这一步到底是对还是错,还得让时光来证明。我满怀信心,是因为认同和接受天飞医院的文化。那法人、投资者、院长集一身的企业家,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的辉煌业绩足以证明,她的步伐走得多么坚实!
一个人驱车来到海滨城市,短短的两百多公里,却开了四个多小时。毕竟是离家外出,浮萍似的漂泊,满载着抛下家庭的沉甸甸的心理压力,艰难地匍匐前行。
一到医院,人事部门为我安排了房间。安顿下来后,我站在房间的阳台上,面对宽敞的停车场,心里涌起一阵阵酸楚。
就在一周前,爱人和小女儿陪我来这里面试,女儿太累走不动了,哭着蹲在太阳曝晒的停车场,是我哄她到阴凉的地方吃东西。想起她们现在都在老家,孤独的我万分惆怅。好长时间没有这种离家的感受了,小时候出外读书想念父母亲的情形,现在如出一辙。
陈默此时复杂的心情,真有他的原因。
老板在他上班的这段时间,曾找他谈过一次话。肯定了他的优点,也指出了他的缺点。林院长说:“在内科青黄不接最困难的时候你加入了这个团队,并且带领这支队伍,规范了医疗,我非常感激,但离我们的目标和要求还差得很远。”
陈默主任知道,科室要摆脱目前的困境,还需要花很大的功夫。内外环境的客观因素一时是无法改变的。他在为科室着想的同时也考虑过自己的未来。能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一是靠业绩,二是看老板的脸色。
他泡了一杯咖啡,放在书桌上,打开了电脑。
忽然他听到“嘣、嘣、嘣”,有人敲门,他以为是收水电费的。
门一打开,他大吃一惊:“天哪!你们怎么来了!也不事先告诉我一声。”
“爸爸,爸爸。”女儿一见着陈默,亲昵地叫了两声,便率先冲进房门。
陈默抱起女儿在原地转了一个圈,然后放下。“见到爸爸,高兴吗?”
“高兴。爸爸,我好久没有来了。明天我要去沙滩玩。”
“好吧,别急,你刚刚到。现在是晚上。明天我一定开车带你去。好不好?”
“太好啰,太好啰。”女儿兴奋得手舞足蹈。
海边是女儿最向往的地方。滨海大道一侧,大大小小足有十几个沙滩,那里有各种各样小孩爱玩的游乐场。
“你们肚子饿了吧!”陈默从冰箱里拿出鱼、肉和青菜,准备煮饭。
爱人胡氏说 :“你出来那么久,女儿天天在家念叨着你,你这个做爸爸的还不算失败。”
“当然了,她平时就很粘我。”他一边切菜一边说。
“我们暂时分开也好。家里都是我做菜。现在我是客人了,好好享受享受。”
陈默一笑:“今天你给了我一个惊喜,我应该慰劳慰劳你。”
胡氏也开玩笑地说:“我的突然出现,没把你吓倒吧。幸好你没有金屋藏娇……。”
“哈哈哈,怎么可能呢?我头发都那么白了,哪个mm看得上我啊。对了,刚才女儿还打了电话,她说想我呢。当时你们在哪?”
“是我叫她挂的,制造一个在家里的假象。你万万没想到吧,我就在你医院门口。”胡氏摆出一副很得意的样子。
“你这个鬼精,是在哪本侦破小说里学到的,给我来这一套!”
女儿自顾玩她的电脑小游戏。胡氏从行李包中取出一袋食物。
“这是你最喜欢吃的猪血灌大肠。你妈早上做的。”
“哦。难为老人家了。我也很惦念他们。他们都还好吧,这段时间你也辛苦了。”
饭菜已做好,正准备吃饭,陈默突然接到妇产科急会诊的电话。胡氏看他忙碌的样子,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还冒出一句“嫁个医生总没好日子过。”
一张单人床上躺着陈默三人,女儿挤在中间呼呼大睡。夫妻俩似乎有好多话叨不完,一夜都没什么困意。胡氏在想,长期两地分居不是办法,又不可能放弃教育部门的公职,她要调入这里,必须参加统一考试,这是唯一的途径。但考试也是有门槛的,必须老公的户口在该市。陈默的户口医院目前还没有得到解决,胡氏因此错过了今年本市公立学校大量招聘教师的机会。
陈默能不能安心工作,家庭因素是关键。医院不可能对每一个员工都解决家庭上的问题,只有靠他自己努力。院方也曾表态过:你的困难就是医院的困难,会尽量配合。特别是像陈默这样被引进的高级职称人才,医院若要留住他,更要想办法解除他的后顾之忧。话虽这么说,操作起来却没有那么简单。
陈默今天是真正意义上的休息,如果人不出门呆在医院,随时有可能接到科室或总值班的电话,结果不是抢救就是会诊。他在内科能独当一面,随叫随到正是医院所需要的。
一大早。他们三人便起床,随便用了早餐,女儿就闹着要出去玩了。按他们的计划,是游览著名景观黑虎岛。
经过和风村,他们被这里的奇特建筑所吸引,便停下车漫步。
和风村被市政府誉为“最美丽乡村”,从村中穿过的双溪如同一条绿丝带飘向大海,平和而又优雅。他们站在石桥上,看见几个村民在网鱼,一些村民披着头巾正在田间劳作,好一幅远山近水掩映下的田园风光图。村中道路很洁净,两旁种着许多三角梅。双溪畔错落有致的别墅,石头的墙、石头的门、石头的窗,造型独特,远看近看就像童话里的宫殿。许多别墅内的绿化如同公园,有的还建有游泳池。从一家别墅大门往里望,一个农妇装束的老奶奶正在庭前晒衣服,那种悠然和幸福的样子真让人羡慕。从一居民那里得知,这里的群众,利用自家小院,见缝插绿,种植各种花草盆景。并建有农家书屋,还有腰鼓队、南音队、广场舞队等。看来这里村民的文化生活还真丰富呢。
女儿只顾往前跑着玩耍。陈默和胡氏边走边聊。
陈默说:“其实啊,不一定要在市区买房,又贵得吓人,能住上这样的小院,比那些高楼大厦清静多了。”
胡氏说:“你以为这里盖房子容易啊,这里的人都非常排外,不是同宗的还插不进来。何况地头蛇我们不认识。”
“我也是开开玩笑而已,真让你住这里,你还是个乡下人。”
短暂下了一阵雨。雨后的阳光格外灿烂,驱车半小时就来到黑虎岛这片曾经饱受创伤的土地。到达黑虎岛商品市场附近,看到一些游客,各样的游览车在环岛路上穿行着。一位中年妇女拦住他们的车,说下面有免费停车场。车停定后她马上笑脸相迎,对他们说可以带路游览,按人头每位三十元。胡氏算会讲价,每人二十元成交。
海岛风大,陈默衣服穿得少觉得有点冷。中年妇女能说一口较为标准的普通话,沟通能力还行。她为他们沿途介绍一些风景,说当年大桥没有建造的时候,这里是个孤岛,去趟外面很不容易,靠坐渔船过去,所以当地人都比较穷。岛上的居民除种少量的庄稼外,多靠打鱼为生,她说她就是一个渔民出身。说现在好了,准备在这里建机场,各种产业都很快会带动发展。
来到一个景点叫独木成林,一棵茂盛的榕树繁衍了那么多子孙还真不容易。大大小小的枝条上挂满了红布条,上面的祝福和许愿应有尽有。
女儿非要爬到树上玩。陈默一把撑女儿上去,胡氏“咔嚓”一声用手机拍了照。
胡氏对着母树,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
陈默说:“你保佑多子多孙吗?我配合你!”
胡氏:“我可是计划生育模范。”
战地观光园坐落在风光旖丽的黑虎岛东南端,这里曾经历过炮战的洗礼,一度成为战争废墟,据说平均每平方米的土地就落下过15颗炮弹。昔日的前沿阵地,如今旧貌换新颜,成为一个融爱国主义教育、军事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教育旅游胜地。
他们看到了一大批在炮战中立下显赫战功的飞机、大炮、坦克、巡逻艇、战舰及各式轻重武器。
女儿好奇地说:“好大的飞机大炮啊。轰隆隆,轰隆隆。”黑虎岛时值海水退潮,只看到一批停泊在避风港的破烂渔船和海风中横七竖八沉睡的小舟与浊泥沙滩。
胡氏说:“要下去么?”
女儿一听来劲了:“我要捡贝壳,我要下去。”
“很多泥巴,不要去了。明天再带你去滨海大道。那里够你玩的。”
黑虎岛紫菜多。他们一路都看到晒在路边的叠成四方型块状的紫菜。整个岛上弥漫着一种海腥味大概和这有关。中年妇女和他们讲述了紫菜养殖收割的过程,说成品分成各种等级,经过晒干或烤熟制成紫菜干品的过程共需十个月。
女儿调皮地说:“叫阿姨送一点紫菜给我们,好不好?”
陈默说:“你长大会赚钱了再来阿姨这里买。”
坐落在岛西南部的明清古庙,供奉着唐代祖王。王爷本为牧马监兽医,医术甚高,不仅能为牲畜治病,还能够医治人间各种疑难杂症,有“神医”之称。胡氏对陈默说:“是你同行,老祖师啊,该拜一拜。”
环岛完毕,胡氏建议那妇女带他们去镇里兜兜。七弯八拐被拉到一家农家饭店门前。中年妇女介绍说是她娘家开的饭店,就进去用餐。这是他们来到黑虎岛留下的唯一遗憾,包括他们在内的好几帮游客都被重重地宰了一回。
陈默休息都不得安宁,并没有打算回去,科里又来电话,说那个脑出血的病人可能再次出血了,现在人事不省,非要他马上回去抢救。
他挂通了周主任的电话,周东阳说病人很重,叫他必须回去。陈默长叹了一声。
待陈默主任赶到科室,那病人已经转院。陈默问周东阳,你一直都在抢救现场吗?周主任说他当时在ct室看一张片子,接到周小燕报告后,立马坐电梯,没有耽误。胡东也一起参加抢救的,还和家属做了谈话,并把病人要求转院的事情向医务部作了报备。
陈默了解了整个过程,医生护士都没有什么环节上的缺陷,病人家属也没有意见,便放心了。
但第二天还是受到了领导的批评。
方副院长说:作为科主任,你要现场指挥抢救,那么危重的病人,要判定转院时机,如果死在路上怎么办?再说,还可以请外院专家会诊,你们的技术也可以提高,留不住重病人就是科室病人数上不去的原因之一。
陈主任正要辩解,被方副院长抵制住:“什么都不要说了,以后要多动脑筋!”
胡东、周小燕和周主任都哑口无言。
胡东说:“医院怎么老和我们科过不去,这个事情领导简直无理取闹,我们做错什么了?院长从来没有表扬过我们,遇到一点鸟事就唧唧歪歪。大家散伙算了……”。
陈默主任马上制止了他的话:“动摇军心的话千万不要说,不然你成了千古罪人,老板会拿你开刀,是我没有把科室管理好。”
医生们都知道,并不是陈主任无能,他来科室并不久。他来后还完善了很多医疗常规。
周小燕坐在电脑前终于忍不住了:“职能部门不知道临床一线的苦,他们不直接接触病人,只看表面现象。比如查岗,医师的工作位置是不固定的,陈主任有时坐门诊的时候,有事被病房叫去,或者去做胃镜,就不能说他门诊脱岗,应该打个电话问他在哪里,去落实才对。”
周主任说:“人是有运气的,如果刚好有事你不在,没出事就好,出了事自认便了。所以你们去哪里都得说明去向。”
“大家都说得对。在别人的屋檐下,你不得不低头,有责改之,无则加勉。都想想办法吧,怎么样才能让老板高兴,不是叫大家去奉承她,她不吃这一套。更重要的是让她发自肺腑竖我们的大拇指。”陈默说。
董护士长走进来,“怎么这么热闹啊。你们看看,谁来了?”
大家一个个都探出门外,四五个脑袋叠成一个梅花瓣似的。
周主任首先惊叫:“哇哇,美女耶。我怎么没见过!”
“翠姑,什么风把你吹来?”胡东看来早就认识她。
“翠姑妹妹,快进来坐。”周小燕热情地迎她进办公室。
这个叫翠姑的漂亮姑娘今年才十九岁,虽然是农村出身,但她的衣着打扮和城里人没有什么区别。这天她穿了一身牛仔衣和牛仔裙,长长的黑发披在肩上,深潭似黝黑的双眸象会说话,骨子里散发的纯朴和天然芬芳让人想起一首歌“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