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幻灭
朱桂英往前看,看到是姜老师进来,于是不解地问道:
“姜老师是中师生和读中师有优势有何关系?”
林维坤背对着门,没注意到姜老师已经走到他们后面了。
也顺着朱桂英的话说道:
“对啊!我姜老师长得挺普通的,能有啥优势?
就算中师女生长得漂亮,那也是男生读中师有好处,和朱桂英报考中师有何好处?
难道……阿亮你说的是……中师,俊秀的男生多?”
吕时亮和朱桂英是正坐着的,面向门口。自然看到姜老师脸黑了。
林维坤是转过身来聊天的,没看到姜老师进来。
填志愿,就那几个字。
主要是选择。
这不是上课时间,同学们进进出出的,林维坤自然没想到姜老师已经进教室来了。
吕时亮怕林维坤再说出什么诋毁姜老师的话来。
赶紧打招呼道:“姜老师好!”
姜竹云老师却指示道:
“吕时亮,你继续说下去。”
“我为何说中师生只招初中生是优势?”
“你想想,中专生,初中生招,高中生也招。
但大家发的是一样的中专文凭。
到社会上,可没人来给你们做区分。
很多人的印象就是考不上大学的才读中专。
小中专会被大中专给拖累。
往前看,96年开始,教育并轨,高校毕业生国家不再包分配,自谋职业。
大学招生并轨,高校收费。
高校有钱了,自然是大扩招。
到时,没国家包分配托底,大学扩招,中专又不包分配,中专生拿什么和大量涌出的大学生竞争?
中专包分配制度一取消, 成绩好的,谁还读中专?
中专招生分数线就会瞬间崩塌降下来。
中专和高中的录取分数线就会倒转了过来。
结果就是,考不上高中的才读中专。
你们这些成绩好的才读中专的中专生,又要被这些考不上高中才读中专的中专生拖累。
到时候,你们就被归为职高一个档次了。
也许你入学时还是尖子生考中专,等到你毕业就是初中掉尾车学生才考中专了。
这就如同你刚在省城专卖店高价买了一件品牌衣服。
你还没来得及穿上身显摆一下,人家品牌方第二天就跳楼价大甩卖,向乡镇小贩大倾销了。
回到县城,你刚高价买的品牌衣服,现在已经是地摊货了。
你想想,你毕业后走向社会,递出自己的中专文凭,你这文凭就如同由品牌服装变成了的地摊货。
招聘方,用人单位对你的中专文凭会是什么感觉?”
姜老师插话道:“吕时亮分析得对。
一但国家财政不再补贴大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了,大学扩招是必然的趋势。
咱们农村的女孩子,能有一份教书育人的工作已经远超我们的同龄伙伴了。
而且老师这份工作也非常适合女孩子。
还不会因结婚生孩子受多大的影响。
某些行业,结婚生孩子,就得面临事业还是家庭的选择。
一生孩子,你的事业就要被打断。
等你生了孩子再回来,你的位置早被人占了。”
吕时亮插话道:“而江湖已经不再是你生娃前的那个江湖。”
吕时亮看了一眼朱桂英,她虽然没反驳,但吕时亮看出了她对吕时亮的分析,和姜老师的话不以为然。
认为自己是特殊的,能平衡好事业和家庭。
不用国家兜底也能谋到好工作。
而姜老师这种女人没志气,当个老师就满足了。
良言难劝该死鬼,慈悲不度自绝人。
这是一种心理学上叫做“信念固着”的一种现象。
我们一旦为错误信息建立了理论基础,那么就很难让我们否定这条错误的信息。
一旦掉进了思维固执的陷阱,就自己会在周围建立起一道围墙来,并不断强化。
最终沦为思维的囚徒。
政治老师,课上的不怎么样,还特喜欢塞私货。
一节课,教学内容没讲多少,连念一遍的程度都还达不到。
往往是念一半就开始扯闲篇去了。
还教育学生,思品德课本上的知识,背下来应付考试就成了,没啥好学的。
还说啥应试教育,禁锢思想什么的。
上着上着就开始抨击社会不良现象,抨击教育制度。然后劝学生千万不要考中师。
说当老师是最没出息的。
班上很多学生都受影响,不愿报中师。
就连彭先政都一直犹豫不决。
像朱桂英这样的,特容易受政治老师的影响。
她缺少社会阅历,又用理科思维学习文科,容易把老师讲的话奉为绝对真理。
吕时亮对这种不务正业的老师特讨厌。你既然认为当老师没出息那就别当老师了啊!也没人拦你。
可政治老师当一辈子的老师,也没见他动过窝。享受当老师的好处,却天天嚷着当老师不好。
不好好搞教学,只会灌输负能量。
像吕时亮小学班主任周文峰老师,吕时亮就挺佩服。
吕时亮他们读一年级的时候,人家刚分下来,人家水平可不低,思维也开阔。
看他给吕丹伶和林诗韵取的名字就知道。
男女同桌这事,在吕时亮他们县,还是周文峰首提的建议,然后从苗洛小学向周围扩散开去的。
连乡中学都受到影响,跟着小学一起这么安排座位。
他从三年级开始接手吕时亮他们到毕业。
每届小学毕业生的强化补课复习,都需要他去讲课。
在吕时亮他们村小学一干就是7年。
然后又到乡中学干了4年,才进县机关单位去。
周文峰现在就教初二的语文。
人家时常在报纸杂志上发表点豆腐块文章积累起来了名气,让县宣传部门都重视起这么一个老师来。
然后经常被借调去县里帮忙。之后才有机会彻底留在县城机关单位工作的。
吕时亮重生时,周老师开始退居二线干县人大的主任去了。
周老师没想着干一辈子老师,但人家做一行爱一行。11年,教育出多少优秀学生。
吕时亮跟他读了4年书,从未听他说过任何一句他不喜欢做老师话,以及和教育无关的话。
人家教书,就把教书水平搞好。
但有的学生有逆反心理,觉得政治老师这样的老师敢说真话,有水平。
而姜老师、周老师这种认真搞教学的,上课就上课,不会扯闲篇,去课堂上抨击社会,抨击教育制度什么的。
教师是苦是乐,那都是自己的事。不会把教师苦,教师累,教师没地位这种负能量输送给学生。
认真搞教学,交浅不言深,和教学无关的话少说的老师,容易被这些学生认为是家燕,胸无大志。
不过吕时亮对朱桂英的信念固着也没啥遗憾的,也不指望她改正。
吕时亮这么一说,就是为了等日后他们吃了亏,想起吕时亮的先见之明。
到时,吕时亮去招揽他们就省事了。
说着话,吕时亮却感觉姜老师看他他的眼光有点怪怪的。
吕时亮转头看了一眼姜老师,发现她的手上拿着一本《知音》。
这估计是林诗韵干的好事。
林诗韵又从吕时亮那里拿走了几本杂志。
为了给姜老师证明吕时亮有能力让林诗韵和吕时亮读高中的。
杂志估计到姜老师的手上去了。
姜老师的目的不是要啥证明,估计就是为了有书看而忽悠林诗韵的。
毕竟这年头,郎集没报刊亭,要想买本杂志,都得到县城去。
老师也非常缺消遣的书看。
看到那些打着亲身经历,或者朋友经历的,不平凡的感情和爱情故事,相濡以沫,白头偕老,风雨人生,以痛苦见证坚贞,以坚贞见证伟大,以伟大见证幸福……
让人感动不已的新闻纪实故事,居然是吕时亮这种人编出来的。
姜老师肯定有一种幻灭感。
班上的大部分学生没啥好犹豫的,因为他们没得选。
只有成绩比较好的那一部分学生才纠结。
姜老师进教室来了,首先是吕时亮拿起他和林诗韵两人直接报县一中的志愿交了上去。
接着彭先政把自己填中师的志愿也交了上去。
交了志愿,吕时亮走出了教室。
该说的都说了,那几个成绩还算不错的同学,但第一年估计考不上中专,却一定要报中专,甚至计划好了第一年考不上,复读也要继续考中专的,那是他们自己选择,怨不了谁。
吕时亮走出了教室,准备出去活动活动身体,彭先政也跟着走了出来。
走出教室,正好碰到带了他们半个学期的班主任,现任物理老师胡呈祥。
胡老师向两人招了一下手,意思是出去走一走。
“你俩志愿都交了?都填了什么?”
彭先政道:“吕时亮直接填的县一中,没报州民中。而我填的是中师。”
胡老师点头应道:“从我个人来看,选择都是是恰当的。”
“吕时亮和林诗韵你们两个真想走少年班的路,在县一中得到的帮助会更多。
州民中是不太支持学生走少年班路子的。
我们这穷乡僻壤,没有超前教育的土壤,也没有搞竞赛的师资力量,单靠个人,考上的几率太小。
像你俩这成绩,州民中更多倾向是好好培养三年,能出可以和别的重点高中争省状元的学生。
反正都是没有培养少年班的师资力量。
到县一中,环境宽松一点,老师也更重视一点。更重要的是,费用低一些,压力也就小一点。”
“而彭先政……”
胡老师顿了一下,才又说道:
“这话就咱们三人私下说,传了出去,我不会承认是我说的。
而且有什么得罪彭先政同学的话,也请你原谅。”
此时两人在胡老师的带领下,已经走出学校,沿着诸葛江江岸边小路往下游走了出去。
夏天的晚饭后,不少老师和学生都喜欢沿江散步。
感受沿江的凉风,还有就是可以顺便下河洗澡。
听胡老师这话,吕时亮猜想,肯定是和政治正确的大道理有所差异的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