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章 谋划创业班底
听小侄女这话,林诗韵的眼神飘忽,还害羞了起来。
其他几人都暧昧地笑着。
吕时亮可没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对小侄女回话道:
“对啊!她以后要长你一辈儿了。
和你妈一辈,要变成像你妈一样的人了。”
“啊~”小侄女萌萌的眼睛瞪了起来,“那不是表姐她以后不陪我玩了?”
“那肯定啊!做了你叔妈,就要变成和你妈一样的凶了。”
“时亮叔,诗韵表姐不做你媳妇,行吗?”
”那可不行,……“
林诗韵瞪了吕时亮一眼,才笑着对侄女说道:”你别听你时亮叔的,我还没答应他呢!
我不答应,他哪娶媳妇去。
以后,我都陪你玩。”
”哦!“
小侄女放心地点头。
林诗韵又说道:”对了,过几个月,就又要有几个姑姑姐姐来陪你玩了。“
”你还记得心怡姑姑,还有诗琴表姐吗?
她俩9月份来陪你。就是你上二年级的时候啦。“
”心怡姑姑要来了吗?那就好玩啦!“
心怡,吕时亮的妹妹。
吕时亮想,估计自己的妹妹不会到乡中学来啦!
前世,自己的父亲打算安排妹妹到乡中学来就读。
妹妹在家玩绝食。
自己的父亲在外给人做上梁的祭司的时候,不知道从谁的嘴里听来的一句:
男孩要穷养,女儿要富养。
于是,对他吕时亮一向都横挑鼻子竖挑眼的。
只要发生点和自己有关的事,不管对错,先揍自己一顿在说。
穷养,对吕时亮的好处还是有的,就是抗打击能力特强。
对于挨揍,感觉和一个挠痒痒没差别。
挨揍对吕时亮都变得一点威慑力都没有了。
而父亲对于妹妹,捧在手心都怕被化了。老妈多说几句,老爸就阻止。
反正不管是妹妹和自己抢什么,老爸就是那么几句:
“男子汉大丈夫,大方点,别和女孩子计较。”
“和一个女孩子抢,像话吗?”
“你就不能让着妹妹一点?”
惹不起,那就躲远点。
后来父亲送妹妹去县一中读。
妹妹在县一中初中,成绩很好。
妹妹读初三时,二中办起了高中部,第一届招生。
同时还把从乡下小学掐尖招生的两个初中尖子班从一中的手里退了回来。
一中变成了只有高中部。
第一届,自然要打响名声。
名声不打响,以后招生难,甚至会被取消高中部。
有自己在乡中学的先例。
雄心壮志的二中招生老师们就提前来挖人了。
二中招生老师和自己的父亲谈过,说是自己的妹妹要是愿意报考二中,上一中尖子班的分数线,免学杂费。
分数超出州民中实验班的分数线,免学费外,另外还给奖金。
二中绝对会把优秀的学生集中到一个班来,调学校最好的老师来教,并保证学风学纪。
给优秀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父亲觉得,自己的妹妹和自己一样,有一个好一点读书环境就行。
多是靠自学,并不很依赖老师。
去二中,只要盯着州民中第一名的成绩努力,成绩也不会差下去多少。
就像当年林诗韵和吕时亮盯着县一中初中部尖子班第一名的成绩一样。
自己妹妹坚决要报考州民中。
别说二中了,好话说尽,才让她同意报考一中,而不是州民中。
自己知道家里供两个学生在县城读中学,压力很大。
但没想到对老爸的压力比想象中的大。
吕时亮和妹妹两人,谁都没考虑过给父母减压,甚至退学的事。
噩耗传来。吕时亮才醒悟。任何事情都得量力而行,过犹不及。
算了,不上大学也能活,不是?
二叔说,你要是临考前退,你老头白死了。你还有叔叔呢!
于是,吕时亮报考了公费师范生。
上大学,吕时亮拿到第一笔助学金,辅导员说:”这是给你读书的,不是谈恋爱的!“
吕时亮点头,明白。
吕时亮在大学就没谈恋爱。
而且,吕时亮是公费师范生,要回本地来,他也不想谈一场注定要分手的恋爱。
哎!想远了。
吕时亮心里叹了一下。
想到自己的父亲,也想到了林二嫂,她挣点钱也不容易,吕时亮想。
想到吕丹伶让自己找二嫂借钱,吕时亮心里苦笑了一下。
自己那妹妹估计就和丹伶姐的思维一样。
觉得自家人来钱轻松,使劲霍霍。
二嫂为了多挣点钱,经常是留小侄女一个人在家。
小侄女自己走路去上学,早饭、中午饭还经常没着落。
二哥是公务员。
虽然二嫂是农业户口,不吃公家饭,而二哥和二嫂都是苗族。按规定,可以生两个。
但公务员生第二胎得间隔时间长一点,二哥还没有去申请生第二个的指标。
家里还就她一个孩子。
这个时代,乡下的家长可没有去学校接送的习惯。
二嫂几乎每天要跑周边的集市赶集卖服装,多是早出晚归。
远的集市,凌晨4、5点就得起床去,迟了可就赶不上趟了。
起太早没来得及做早饭,那侄女和二哥就自个想办法解决早餐。
二哥在派出所一旦有什么事需要早走,或者外出了,那小侄女就得自己解决早饭和午饭。
很多时候,二嫂二哥交代了,吕丹伶还经常忘掉。
等吕丹伶想起来,不是下午,就得是要吃晚饭了。
不过就算吕丹伶做了,小侄女也不想吃。
吕丹伶做的饭菜,谁愿意吃?
还好,朱桂英和林诗韵都不是吕丹伶这种马大哈。
二嫂不在,中午都会帮着看一点小侄女。
要不中午回来给小侄女做点吃的,要不就是带着她到学校食堂去一起吃。
林二嫂有时候走亲戚什么的没能回来,二哥有事,晚上也不在家。朱桂英或者林诗韵就经常陪她玩。
加上还有隔壁邻居的一个女孩,一起读一年级的同学, 两人经常一起再去找别的伙伴,倒也不算孤独。
吕时亮又问侄女道:”你怎么知道你诗韵表姐要做我媳妇的?“
小侄女有点含糊地道:&34;我昨晚听……听……,听谁说的?我忘了……”
“哦!对了,早上,我妈说的。
我妈说是要回寨上去给时亮叔你说媳妇。
让我在家乖乖的。
她说要去说诗韵表姐给时亮叔做媳妇。
时亮叔没媳妇的话,以后就没人给时亮叔做饭吃。
时亮叔你就要挨饿了。”
小侄女说着话,碗里的腊肉都还没吃完,筷子又朝鸡肉伸了过去。
吕丹伶正好看了过去,看到她还要吃肉。
吕丹伶拍了下小侄女的手,然后捏了捏小侄女胖嘟嘟的脸,说道“少吃点肉,你看你都要胖成球了。”
吕丹伶对长得太胖的姑娘都看不惯。
想到吕丹伶评价林诗韵的妹妹,吕时亮就想笑。
说着,吕丹伶夹了一筷子莲藕给小侄女,“多吃点素菜。”
”肥得像猪一样,以后嫁不出去的。得要倒贴嫁妆。“
小侄女看着自己碗里的莲藕,有点不高兴,抬头扫了一眼四周,希望这些个叔叔,阿姨,阿舅,表姐给自己撑撑腰,压制一下小姑。
大家都觉得吕丹伶说得对,的确是太胖了,应该纠正下只喜欢吃肉的饮食习惯。没人给她撑腰。
林维坤还说道:“你小姑说得对,多吃点素菜。”林维坤算舅舅辈。
朱桂英也夹了一块莲藕,问道:“诗韵,你这是从你姑姑那里采来的莲藕?”
林诗韵的姑姑家,也就是吕时亮的堂三叔,改开后就承包起了村里的一个比较大的池塘用来养鱼和种莲藕。
吕时亮他们读小学时候,就去采过,同学们都知道她姑姑家有莲藕。
“没有去采。”林诗韵解释道:“这是邻居送的。周姐今天回娘家来了。”
邻居是两个老人带一个孙女。
女儿嫁在隔壁乡。
儿子在市里工作,却离婚了。
离婚后,儿子就把女儿交给老家的父母带,邻居的孙女和小侄女是同学,而且邻居平时家里有什么事搞不定的,还都是喊二哥和二嫂帮忙。
邻居有一丘大田,不过因为修公路改变了溪水的走向,导致发大水时,溪水就容易灌进他的大田里去。儿子不在家,两个老人种田也麻烦,儿子干脆就把大田挖深垫高,改成养鱼种藕的池塘了。女婿时常过来帮忙照看一下,收获季节过来帮忙收成。
女婿女儿过来捕鱼采藕什么的,两个老人都会拿一份给二哥。远亲不如近邻嘛!
二哥和二嫂说过,他俩不在家,邻居或者老家来人送过来的农产品,由吕丹伶他们在家收的话,他们就自己处理吃掉,免得二哥二嫂没注意到,放烂去。
二哥和二嫂日常吃的大米和蔬菜,多数是赶集日,家里人送过来的。
或者回家带过来,两人上街买菜还真不多。
吕丹伶的父母才50几,还非常能干,两个人种的菜,两个老人吃不了多少,又没市场换钱,不带给二哥二嫂吃,又来不及砍去喂猪,就只能烂在地里。
吕时亮家也差不多,爷爷奶奶种菜,母亲也还种菜,家里就那几个人,也是吃不了多少。
种的蔬菜,多数也是砍来喂猪。
有堂二哥这里做据点,可比去县城读书的吃得好,还省钱。
…………
吃好饭,稍休息一会儿,吕是亮就在院子里给吕丹伶他们四个开小灶,补一下课。
主要是针对他们几个的各自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改正意见,并检查他们几个是否执行到位。
朱桂英的数理化不算差,后面的大题,她很少碰到不会做的,但考试的成绩不高,数理化,100分制,不管难易,都是80分左右。
和吕时亮高考时一样,题他丫的都会做,分数就是考不高。
吕时亮看了她前些天刚做一张物理卷子,点评道:
“还是以前的问题,明明会做,思路也都对,但还是做错了。
这些错误,我们很多时候都说是自己粗心和马虎。
但就算你记住了这点,到考试时还是没多大作用,该犯还是犯。
所以,要靠平时训练,养成正确做题习惯。
一般人考试的时候开考前心情多数是会比较紧张的,也有人会表现为激动、兴奋,很少会有人非常淡定的。
一旦开考之后紧张、激动等情绪就会发生变化——有很多人遇到题目容易的时候就容易松懈下来,也有很多人遇到了题目比较难的时候就会紧张起来,但是多数人都会在开考后慢慢进入一个“无我”的境界,在很长时间里他们都会保持全神贯注。
不管是进入哪种状态,我们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在考试的时候都很容易就忘记了之前的各种所谓叮嘱、提醒。
所以,不是考前提醒自己就可以的,必须要在日常中养成做题的好习惯。
习惯成自然,养成了肌肉记忆,才不会犯这种所谓的马虎的事。
你看,后面的大题,你就又忘了写’解’字。
少个‘解’字,阅卷老师说不定就会扣了05分到1分。
一个大题05分,几个大题,几分就没了,冤不冤。
还有这个题,上面还有单位,写到下面就把单位丢了。又会扣你05分到1分。
你平时做练习的时候,为节约时间,可以口算,写个答案就行,可以只写公式看自己的思路对不对。
但一旦做是要交给老师打分的卷子,或者给别人或者自己给自己打分的卷子,就要把这些细节做好。
养成了这种,一考试就是标准化答题的习惯,到了考场,不要自己提醒自己,自然就会按照日常正规考试训练的做下去了。
另外,你这个题,上面写的还是9,到下行就变成7了。
这不是白丢分吗?
你做题的速度不算慢,检查的时间还是有的。
顺着检查,按照原来的思维,也许还是检查不出来。
你可以换一个解题思路检查一下,或者从答案倒推看一看,对不上了,自然不是做错,就是哪里写错了。
高中中考还有20多天,20天内养成个好的习惯,物理考满分其实不难。”
林诗韵在旁边笑道:”是不难,某个人,答案都对,物理才99分,那一分是怎么丢的?”
“数学答案都对,怎么才118分?”
两人考完后,对过答案,一致。
哈哈!吕时亮就没有得满分。
吕时亮心想,这丫头,今天又故意给自己挑刺了。
重生再考一次都没考满分,也考不过她,的确丢人。
算了,好男不与女斗,不和她争辩。
筛选考试,吕丹伶416分,林维坤388分,吕时钦是412分。
去年普高的录取分数线是342分。
今年普高录取分数是347分。
他们三人都是要考高中的。
如果1个月后能考到这个分数,考上高中没问题。
朱桂英,筛选考试474分。
别看中专分数线,前年和去年都超过500分。
480到500的一大堆,但那是集中了好几届优秀生复读堆上去的。
他们这山区的教育,并没有中专分数线看上去的那么优秀,否则也不会导致很多乡中学应届生考上中专的历史记录还是零。
他们这地方的应届生,能考到450分以上,就是优秀学生了。
朱桂英考到474分,20多天的突击,再增加个20分,预选考试差不多可以选上了。
预选考试后,再刷点题,正考就可以考到500以上了。
今年小中专录取分数线是494分。
前世,朱桂英、林诗韵和吕时亮他们三人,完全就靠天赋,凭本能。
很多应试技巧和学习方法都不知道,也不知道如何去弥补自己的不足。
别说其他,要是他们三个知道搞一个错题集。数理化就不会出现,题他丫的都会做,有满分的水平,但考分就他丫80来分。
答题规范点,知道怎么复查。数理化每门提升个10几分,难道不可行的吗?
朱桂英的问题就是数理化学得好,就是没能考高分。
而英语又拉了点后腿,才导致第一年连预选都考不上。
复读一年才考上小中专。
这半年多,在吕时亮给他们开小灶的情况下,吕丹伶和吕时钦的成绩基本能稳考400分以上,考上高中自然没任何问题。
问题在于能否考进尖子班。
如此,他俩还需要努力,认真复习。
一些老师上课的时候,经常说做老师不好,叫学生不要学他们。
导致于朱桂英和林诗韵都受到了影响,前世两人都没报中师。
朱桂英复读一年考上粮校,毕业出来,粮站都要取消了,哪还有工作安排。
最后南下打工去了。
也成了后世中专上访生中的一员。
是地方需要重点盯防的维稳对象。
报中师的,2000年后才开始没安排。
2000年前毕业的,都有编制。好些的,就是被乡镇中学给要了去。
最差也就是回村里去教书嘛!
而且回本村,正好还可以照顾家里。算是一个不错的分配呢。
像彭先政这样,回本村去教书,然后努力进修文凭的,还不是一样的跳出了农村。
吕时亮上午在班上分析了一下,很多人都听到了。
吕时亮相信朱桂英应该也听到了。不过,她不管是报考中专还是中师,有自己,这一世,她的命运都能改变了。
前世为了一个编制,不停上访。
这一世,朱桂英要是再报考中专,毕业后,吕时就收拢过来做班底好了。
林维坤和吕时钦也可以好好养成,等他们大学毕业的时候。
好好历练些年,自己退休做闲鱼了,有能力,自然可以接手一个摊。
没啥大能力,也可以做个董事,相当于监工,给自己做眼睛盯一盯也不错。
而吕丹伶,周文峰老师认为她有歌舞的天赋。
可惜,没机遇。
读了师专的音乐专业。
毕业回到中学做了一个音乐老师。
这一世,可以试一试。
看看,丹伶姐能否成长成大明星。
林诗韵?
这丫头,自己把握不住。
她能走到哪算哪吧!
治理一国,一个县的一代人才就够了。
刘邦靠的沛县老乡,朱元璋靠他的凤阳老乡,刘秀的队伍的骨干就是他的那些南阳老乡。
一个县域内的人才就够治理一国了。
他吕时亮有一个乡的一代精英,还不能搞好一个企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