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会君的憧憬 > 第11章 下乡,满腔热忱

第11章 下乡,满腔热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这是当年人民日报的首版大标题。憧憬正在学校复课闹革命。复课是假,闹革命是真。 紧跟党中央,紧跟毛主席,电台,报纸发出声音,全国上下一片沸腾。他们上街喊口号,游行。把毛主席语录编成歌曲高唱:“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要说服城里的干部和其他人,把子女送到乡下去。”和他们同龄的人对这些话,一定不陌生。

    当年下乡也是分档次的。大城市,重点校,多数都去生产建设兵团,其次就是国营农场(劳改农场),再其次就是农村了。憧憬是汤原县四中的(在鹤立镇),无疑就是去农村了。

    憧憬一点儿也不犹豫,立刻报名下乡插队。

    家长们都不放心啊!可是说不听啊,若劝阻有过激行动,那就是反革命。

    憧憬姐姐偷偷地把家里的户口藏起来了。后来憧憬知道是藏在墙上挂的大镜子后面,还用纸给糊到镜子背面了,那让憧憬上哪儿找去呀!翻箱倒柜也没找到。憧憬爸爸还说,咱家户口丢了,上次用就没找到。

    憧憬和镇革委会说户口的事儿,回答憧憬,先去插队吧,户口可后迁。

    憧憬插队到距鹤立镇30华里地的半截河,插那个生产队的有同校的十几个知青,还有一个带队的老师也同他们一起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老师不迁户口,是临时的。

    “呆子、二流子”,这两个名词,在这个生产队憧憬是真对上号了。她们是十一月下乡的,是农闲时节。社员里有几个男青年,整天跟着她们,她们走到哪儿就跟到哪儿,她们打水,他们就跟到井边,去商店,他们就跟着进商店,更为甚者,她们去厕所,他们也跟到厕所旁。农村的厕所是室外的,用草围起来的,围墙不高,只有蹲下去外面才看不到人。你说有一帮呆子、二流子围着怎么用厕呀?她们只好女生集体上厕所。一人用厕,其她人轰二流子。

    因为是农闲,白天和社员学习毛主席著作,给他们表演节目,晚上知青也经常组织学习。

    女生中憧憬有两个好伙伴儿,文革同一派的,她们三人形影不离。她们身穿绿军装,来时背行李像解放军那样,捆行李的带子上还插了个乐器,秦琴、月琴,她们三人都有。确实挺显眼。开始被围观,还没觉得咋样,可围的如此紧密,如此完全彻底,她们就受不了了。

    有一天,她们带队老师通知晚上开会,男生参加,女生不参加。为什么?从来开会都是全体知青啊? 晚上,她们几个女生就偷偷地跑到男寝室窗下偷听。那时农村的窗户没有玻璃,用的是厚纸糊的,上面刷油,白天也就算亮堂,不透明。 她们听到屋里老师领着男知青批判那几个二流子的对话:

    “你们为什么总跟着女知青?” “我稀罕(喜欢)她们。”

    “你们这就是耍流氓!你们在一起都议论啥了?必须交代!否则,明天就把你们送到大队革委会,告你们耍流氓!”

    “我们也没说啥,我就是说那个女的那对双眼皮就值2000元,……,”

    憧憬她们听不下去了,都跑回宿舍,心里砰砰乱跳,那种受到侮辱的气氛真是难以忍受,可她们又有什么办法呢?她们商量,马上过年了,放假回家再说,再想办法。

    年后,憧憬把这些事告诉四姨了。憧憬有俩个姨都在佳木斯,俩个姨娘说,你那环境太危险了,不能再去了,幸好没迁户口。咱们去兵团或农场吧。

    四姨找她的高中同学(当时是中学校长),就把憧憬算他们学校的学生,报名到兵团去。憧憬可高兴了,因为那是知青最好的去处,就像现在的高考一本院校一样。

    正好”明天”就走最后一批。明天从佳木斯出发。

    憧憬来不及回鹤立了,四姨就赶紧准备行李,第二天送憧憬到火车站。

    佳木斯火车站,“知青专列”已停在第一站台,知青队伍浩浩荡荡排队上车。车门有人查人数,不要车票,但看介绍信,人家都是集体介绍信,憧憬算散兵,最后轮到憧憬,看了憧憬的介绍信,那人说:你这缺一个公章,就是接收单位的公章。

    憧憬四姨傻眼了,接收单位是农场啊,人家成批走的一定是集体办的接收手续了。

    车站的广播里已响起了开车音乐,列车慢慢地启动,车里的知青和站台的家长挥手告别,还有流泪的。

    列车开走了,憧憬身背个小行李,手提个网兜,里面装的是脸盆和牙具,望着列车开的方向,呆呆地立在站台上。

    “憧憬,别着急,咱们再想办法。” 四姨说。说完,拉着憧憬向“出口”走去。

    去兵团是没戏了,最后一批都走了。可还有农场啊!当时知青下乡都愿意去农场,兵团也是去农场,因为那里开工资,有人管理,农村是记工分,没人管理呀。

    一打听,佳木斯去劳改农场的还有最后一批,是去鹤立河农场,大约一个月后。

    要接收单位盖章,就得找鹤立河农场啊!怎么办呢?

    1969年是文革后期,两派斗争还没有彻底平息,各单位都有解放军支左,叫军代表,军代表很有权利,鹤立河农场也有军代表。

    憧憬四姨夫是现役军人,在西藏军区多年。当时还在西藏。憧憬四姨有军属证明。

    四姨去了鹤立河农场找到了军代表,说:“丈夫参军多年,外甥女憧憬一直帮我干家务活,如今下乡,鹤立河农场距我家较近,望能接收。”

    军人的心好像都是相通的。很快,接收公章盖好了。

    如愿以偿了。

    1969年3月12号,憧憬同佳木斯知青一行,兴高采烈地登上火车,开往鹤立,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改天换地去了!

    鹤立河农场九分场距鹤立30华里,路过四分场。从四分场去九分场有八里路的山坡,山坡比较陡,陡的自行车下山不能骑,一般手闸都不管用。后来她们试过,摔得很惨。 她们知青坐的是敞篷汽车,因为是上山,速度有点儿慢。

    是土路,不平,颠簸厉害,灰尘挺大。路两边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不见人烟。

    看到九分场了,低矮的几栋房子,并不集中。

    在他们之前,鹤岗知青已经到这里了。几个月后,又来了杭州、宁波的知青。

    贫下中农(农场干部)和先来的知青很多人敲锣打鼓,这比去农村可强多了,去农村是被围观,来农场是被夹道欢迎,心里热乎乎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