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会君的憧憬 > 第5章 婆母不放心

第5章 婆母不放心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憧憬和殿阁有两个孩子,都是男孩儿。两孩很密,老大不到20个月老二出生。婆母来伺候憧憬月子。大孩名字叫大勇,说话挺早,特别闹人。“弟弟撂炕,弟弟扔外,抱大勇,抱大勇,…,”整天说个不停,像贴树皮一样,昼夜贴到他奶奶身上。

    满月时,婆母决定把大勇抱走。开始憧憬不同意,憧憬不放心,因为婆婆公公都没退休,他俩当年才40多岁,再者,周家镇生活条件很差,没有细粮,还极缺烧柴,做饭得拉风轮儿。虽然吃供应粮细粮标准全国各地都差不多,但林业局有福利呀!林业局家家用木柈子当篱笆,勤劳的人家柈子围墙都有两米多高的,烧不完的。另外每年每户职工分两吨煤,也足够用了。还分大米呀,白面呀,在这里生活没亏着。

    可是,婆母说服了憧憬。她说:“条件再差,孩子小,怎么也能有他吃的。虽然我和你爸都没退休,我可雇个人,来回接送有你两个妹妹和弟弟都能拉扯一把,再说了,你们工作这么忙,这么小的两个孩子会累坏你们的。”

    其实呢,就是婆母看憧憬这个工作狂,她不放心孙子。憧憬25岁就入党,在学校是数学教研组组长,数学教研组17位老师,算是大组。另外憧憬一直担任班主任。那个时候(76年)是学校最缺人的时候,不但缺人,还缺老师。那时我国没有计划生育,有七、八个孩子的家庭很多。

    七十年代这些孩子都上学了。学校小学初中每年招生人数倍增,教室里学生黑压压的,讲桌都搬出去了,给第一排学生放书桌。学生增多了,自然教师队伍就得扩大,可是,上哪里去找教师呀?大学生都被打发到最远的山沟里接受再教育去了。那就从其他单位往学校调人吧。老师,是按干部管理的,当然好于工人管理。所以学校招人不难。

    憧憬是68届高中毕业生,高中课只读了一年,憧憬八岁上学在班里最小,那比憧憬小的都是初中生呗,小三岁以上的就是小学生了。他们到学校补充初高中教师队伍。显然,师知是危机的。

    憧憬呢,上学时学习挺好的,征文能获得一等奖,数学竞赛得过全学年第一名(在汤原四中22班,初中,一个学年四个班)。这样,在鹤立林业中学,就脱颖而出了,叫“鹤立鸡群”,或“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都行。越是这样,憧憬工作的积极性越高,是学校的一个骨干,主力军。

    生二孩子了,必须休产假了,学校没有老师代课,那学生就叫“放羊”了。憧憬的班没有“放羊”。憧憬把班委会安排到每组后面一座,每堂上课专管记名,表现好的,表现不好的都记,然后每天到憧憬家开班委会(憧憬家离学校很近,一沟之隔),然后第二天早课在班级总结,并把总结记录都保存起来,等开家长会时用。

    别说,这招真管用,这纪律比憧憬在时都好。有人当时把憧憬叫“遥控”老师呢。这样做,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班干部。班干部很懂事儿,主动安排了同学给憧憬煮鸡蛋,做小米粥的日程表。憧憬家根本不像月房,人来人往,像走马灯一样。那时,没有室内厕所,都去公厕。因为就是一间房子,没处回避。憧憬是天养的,没落下毛病。

    坐月子是大事,他们都去哪儿了?殿阁呢?老二出生第五天,憧憬三姨夫,就是殿阁的二叔去世了,第八天开追悼会。他是佳木斯税务局职工,才42岁,大孩子16岁。从病重、病危、去世,直到火化,殿阁几乎都守在那里,憧憬要临产,殿阁就天天通勤,因为鹤立到佳木斯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就是生老二那天,殿阁在家守了一天。当时憧憬身边还有个闹人的大勇啊,只好憧憬姐姐帮忙了。

    殿阁二叔从病危,到去世,周家那边的亲属来了很多,顺便都到鹤立镇看望憧憬。憧憬家热闹非凡。婆母也是佳木斯、鹤立来回跑。憧憬家的热闹,婆母全看在眼里。憧憬能感觉到,婆母心疼自己,担心月子里做下毛病。直到第八天开完追悼会后,婆母才安下心来伺候憧憬月子。

    好不容易满月了,婆母说什么也要把大勇带走,因为这样的儿媳妇带着两个孩子她实在不放心。婆母把大勇带走了。

    产假56天,到期憧憬就上班了,二孩子送托儿所。忙忙碌碌的日子过的可快了,一晃放寒假了。憧憬殿阁俩早就准备抱孩子回周家过年了。单位分的年货,能拿多少就拿多少。

    一路上很不容易,从鹤立到佳木斯,再从佳木斯到哈尔滨,最后从哈尔滨到周家。好在一路都有铁路,全坐火车。可是带个不到八个月的孩子,奶瓶,暖壶,尿布一大包。当时没有纸尿裤。憧憬奶水不足,怕火车上没有热水,就得带暖瓶。火车上的条件那个差呀,特别是哈尔滨到周家那段儿,真不知中国还有那么破的火车。在哈尔滨没出站台,等开往吉林的车去周家,等一个小时。大冬天,带的尿布,小棉裤,包孩子的被,全都尿湿了。好不容易咣当到周家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