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闲言碎语说梗讲故事 > 第12章 “我不吃乌鱼,因为它孝顺”

第12章 “我不吃乌鱼,因为它孝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我不吃乌鱼,因为它孝顺。乌鱼产子之后,头昏眼花,看不见道儿。这母鱼,就得活活饿死!怎么办呢,小鱼苗主动游进母亲嘴里去,喂自己的亲娘。因为它孝顺,所以我不吃。这就是民间老说那乌鱼食子的 来历。。。。。。”

    这段话源于郭德纲老师的,一段评书视频录音中。乌鱼,就是黑鱼,又有孝子鱼的美名。

    当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还没来得及感动。一条网友评论的弹幕映入眼帘:“我就吃黑鱼,因为它不孝,活着的乌鱼都不孝顺!”

    当时一下子我就笑喷了。。。。。

    这话说的没错呀!就是郭德纲老师亲临现场也不好辩驳。孝顺的小黑鱼,都游到母亲嘴里,主动牺牲去了。那么活下来的,肯定都是些贪生怕死、不懂事的逆子呗!那我吃乌鱼,还有什么心理负担和罪恶感呀!

    如果再延伸一下,如今的大黑鱼,都是当年不孝顺的小黑鱼。小的时候不肯舍身饲母,长大了还要吃掉自己的孩子!这不是妥妥地“化骨龙”么!还有什么面目做。。。。。。做鱼呢?

    这番话要是一出,黑鱼听了不得惭愧死!估计不用你收拾,自己主动就跳到锅里去了。一天到晚游泳的鱼,此时巴不得赶快被水给煮了吧!

    民间传说里,确实有“孝子鱼”这个说法,以及那番生动的演绎。当然,这个并不是真实情况。

    如果更准确的描述黑鱼特性,倒不如说其是舐犊情深的“慈父慈母”鱼。

    黑鱼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产生了护子这一能力。但母黑鱼并不会失明,小黑鱼也不会反哺母亲的意识。

    有些鱼类遇到危险时,大鱼会张开大口让幼鱼藏进去,黑鱼也是这习性。过去的人没有科学知识,也没有高端设备,难免观察不到位。只能凭印象、直观地去理解这个现象。看到小鱼进入母鱼口中,就以为小鱼以身饲母了,所以美名其曰:“孝子鱼”。

    如果古人有今天的科技,凭借观察仪器就会发现,进入大鱼口中的小黑鱼,过一会儿还会游出来。

    而且黑鱼产子之后会失明的说法,本身也是站不住的。有一种不厚道的垂钓黑鱼手法,就叫做钓“窝子鱼”。从黑鱼产籽,到孵化出小鱼苗,很长一段时间里,雌雄黑鱼都会在附近守护。

    有的朋友可能见过,水面上的浮草里,有时会有一滩滩黄色的胶状液体,仿佛打碎了的鸡蛋黄,这就是黑鱼产下的籽。曾有好奇宝宝不明所以,就用一根手指去触。然后他的那根食指上,就留下了终身的印记——黑鱼给咬得呗!

    孵出的小黑鱼苗,会呈现团状,在水里忽左忽右的群体游动。远远看去,仿佛一个随水而动的黑色塑料袋。母鱼呢,就守在这团鱼苗底下的位置。而公鱼,则不断游走在周边区域,仿佛打野。

    这在民间有个俗称,叫做“黑鱼护江”。老年间有人要钓窝子鱼,就会抓一只活蛙,用钩子勾住后腿,扔进游动的那团黑鱼苗里。如今的路亚玩家,把塑料雷蛙扔进去也是这个意思。

    在这个时候,护崽心切的黑鱼极为凶悍,一口就会将来犯之敌吞下去。

    但是钓走了一条,另一条也不逃跑,还会在原地守护孩子们。如果你忍心再次扔下饵,那么就会钓到另一条。

    但这个时候,对于这窝黑鱼,几乎就相当于灭门了。因为失去大黑鱼的庇护,赶上周围有白条什么的,就会过来乘机吃掉小黑鱼苗。成年大黑鱼吃白条,那是一口一个,嘎嘎香。这会儿的白条,也是如此对待小黑鱼,也不知是不是出于报复。。。。。。

    动物界,弱肉强食是自然法则。其实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黑鱼孝子鱼这件事,郭老师是说错了的。但老艺人毕竟不是科学家,曲艺素材一般来自于民间。所以您也别拿科学道理去指责。

    故事的原意,无非是以物喻人、彰显孝道。但事实的真相却是,黑鱼为了护子可以奋不顾身。这个本能,被一代代传承了下来。《红楼梦》有道是:慈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天下间美好与丑恶并存,这真实与虚幻,又有多少是一时难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