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小城小巷小事 > 第19章 风雨同舟

第19章 风雨同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总体来说王琳娟还是一个很务实的人,她想着既然扩张店铺的计划一时半会儿实现不了,那就脚踏实地的做好现在手头的工作。

    第一步计划开发适合长阳本地人口味的融合菜,创新菜。通过新颖的菜品,打响口碑,扩展客源的同时招揽新客。第二步就是稳定客流量,增强客户粘性和忠诚度,打造出一批稳定的口碑老顾客,这样有利于今后店面的扩张。只要前面这两步走好了,后面扩张店面的第三步、第四步就顺水推舟了。

    王琳娟心里一边计划着,手中一边写写画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写着写着她越发的感觉闷热。“这才四月份,这天气咋就这么热,比往年的端午过后都燥热?”她心里嘀咕着。

    今年的天气是有点反常,冬天结束的特别早,刚进入阳历3月天气就突然变热了,中午能达到20多度,完全已经有了春末夏初的感觉。而且整个春天特别干燥,几乎没有下几场雨。到了5月份夏至时节,雨水又骤然多了起来。特别是在长江上游,几场大雨下来,长江水暴涨, 甚至碧波江这条支流的水也有了明显的涨势。

    槐树巷里住着一位百岁的老人,这位百岁老人经历过1931年和1954年两次特大洪水,这两次的经历让他终身无法忘怀,当时铺天的洪水漫来席卷了所有的屋舍和农田,一瞬间,万物皆为一片汪洋,一次又一次的洪峰首尾相连,好似深渊巨口,要将万物吞灭。他虽然两次死里逃生,但是现在午夜梦回惊醒后,依然会感到无法名状的恐惧,大自然的威力实在是太可怕了,毁天灭地。

    在他的印象里,这两次大洪水前的春天气象也是这样的反常,几乎没有春天,一秒入夏,还缺雨干旱,所以这个夏天恐怕会有大水。

    真的就如同这位老人所预言,从6月中旬起,因洞庭湖、鄱阳湖连降暴雨、大暴雨使长江流量迅速增加,受上游来水和潮汛共同影响,碧波江沿岸潮位自6月25日起全线超过警戒水位。由于沿江潮位高,内河排水受阻,形成外洪内涝的严峻局面。7月下旬至9月中旬初,受长江上游干流连续7次洪峰及中游支流汇流叠加影响,大通站流量8月2日最大达82300立方米/秒,仅次于1954年洪峰流量,为历史第二位。南京站7月29日出现最高潮位1014m,居历史第二位,在100m以上持续17天之久。仅比1954年低1cm,居历史第三位。

    看着窗外的倾盆大雨,王琳娟心急如焚。

    长阳市老城区内涝严重,李家饭店的那条街已经被淹了,所有的门面都是在歇业中。槐树巷的地势稍微高一点,但是现阶段也岌岌可危,如果不是巷口的阻水墙的抵挡恐怕现在也是水漫金山。

    碧波江的江水已经蔓延到防洪坝的最高警戒线上。市里各单位和应急部队都派出了人手去抗洪抢险,市水利部门给每个单位和部队都分派的有责任段,严防死守,人在堤在,誓死守卫。

    一眼望去,河堤上站满了抗洪抢险的人民子弟兵,他们不断的将装满沙石的编织袋码放在河堤上,增加河堤的高度,发现任何一个细小的管涌都会有人用自己的身体将它堵住,再用砂石袋堆砌成堆,加固防护,他们用身体构筑起堤坝,抵御汹涌的洪水。

    每天的新闻都子报道在这场洪水中,人民子弟兵挺身而出,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抗洪抢险的战斗中。长时间的浸泡在水中,他们的皮肤发胀,身体疲惫,他们吃水都在在河堤上,河堤上条件有限。没有热水,没有热饭。但他们依然坚持不懈。

    王琳娟坐立难安。她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哪怕只是一杯热水,一口热汤面。

    她必须行动起来。

    换上雨靴,穿上雨披,打上雨伞,冒着狂风暴雨,王琳娟一头扎入了滂沱的雨雾中。他的目的地是槐树巷所在的红星社区居委会。

    槐树巷所属的红星居委会,管理着包括槐树巷所在的八个居民巷子和四个厂家属区,辖区约有2万多常住人口,已经算是一个比较大的社区。

    社区书记是一位40多岁的转业军人——刘铁军,这几天刘书记带领社区民兵团在碧波江防洪堤上忙碌着。他已经几天几夜没回家了,吃住都在河堤上。

    王琳娟在社区扑了一个空,没有找到刘书记,但是社区其他的工作人员告诉她,现在整个长江流域抗洪形势都不容乐观,持续的强降雨,特大洪水导致上游江西九江大堤撕裂,长江流域其他城市形势也岌岌可危。预计马上第8次洪峰也要来袭,即便是在碧波江这条支流上,防洪形势也很严峻。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抢筑围堰战斗中,上到将军,下到普通士兵。大家无论是手上起血泡、皮肤生红斑,还是身体浮肿、伤口糜烂,无人因轻伤而下“战场”。他们在堤坝上没有热水可以喝,没有热饭可以吃,后勤补给的匮乏,持续长时间的劳作,使他们的战斗力得不到补充。

    “我要尽己所能的为他们提供热水热饭,不能让抱薪者寒,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王琳娟在心中呐喊着。

    王琳娟回到槐树巷,将李家、王家、槐树巷所有在家的邻居都动员了起来,在这是非大义面前,没有人会推卸责任,大家要众志成城,为前线抗洪抢险的战士做好后勤保障。

    所有的邻居都在自己院子里搭伙起灶,昼夜不停的蒸馒头、烙煎饼、烧开水、炒咸菜、煮姜汤,大家都是有人的出人,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物资的提供物资。王琳娟在内涝前将饭店里储存的米面粮油全部都转移到了地势更高的槐树巷,现在这些米面粮油都派上了用场,她毫不藏私的全部捐献了出来,只要“战场”上需要的,只要是她有的,她愿意,她真的愿意付出。家国情怀,爱国,在60和70人的心里不是一句口号,那是印刻在血脉里的记号,是使命的召唤。

    一瓶瓶的开水、一筐筐的馒头煎饼、一锅锅的姜汤源源不断的送往抗洪抢险的一线,送到每一个人民子弟兵的手中。

    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了保障后勤的行列,各个社区都组织了自己的志愿者服务队,每天都有手推车、三轮车排着队在小巷和堤坝一趟一趟的往返。

    抗洪英雄们的热水热饭有了保障。

    第八次洪峰还是来袭了,危急时刻,无数的解放军舍命以身抗洪,昼夜奋战,击退了洪水的一次又一次的猛攻,成功封堵了决口。他们日以继夜,争分夺秒,只为保护更多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有些士兵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军人的职责和担当,成为了人民心中的英雄。

    险情一直持续到九月中旬,长江流域雨势减弱,老天终于给了人活命的机会,防洪压力减小,各个城市逐渐解除了险情,人民子弟兵陆陆续续的撤离了防洪堤坝,转移到了灾后重建的工作中。

    多年后总结这场灾难,国家直接经济损失约为1660亿元人民币,间接经济损失3000亿元人民币,受灾人口223亿人,因灾死亡人口4150人,投入抗洪抢险的人民子弟兵有30多万,因抗洪抢险而牺牲的人民子弟兵数以万计。

    人民子弟兵的抗洪故事,是一曲壮丽的赞歌。他们的奉献和付出,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历史中。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