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尘埃战火 > 第 14章 庙堂之高

第 14章 庙堂之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新的一天开始了,大臣们照例来到朝堂参与议事。朝堂上气氛庄严肃穆,众人静静地等待着皇帝的到来。

    不一会儿,只听一声高呼:“皇上驾到!”随即,高坐在龙椅之上的龙傲天面带喜色地开口说道:“诸位爱卿,朕昨日收到前方战线传来的捷报,咱们的远征军旗开得胜,首战便将敌军打得落花流水!”

    这一消息犹如投石入水,激起千层浪。朝堂之上顿时炸开了锅,众臣交头接耳,议论声此起彼伏。

    “没想到沈总督年纪轻轻,竟有如此军事才能,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北冥侯沈澄战功赫赫,此次又大获全胜,平定叛乱岂不是指日可待?”

    龙傲天对沈澄的表现甚是满意,不禁面露微笑,偏头看向台下一旁的司马南,夸赞道:“司马大夫,看来你有一个出色的外孙啊!”司马南赶忙躬身行礼,谦逊地回应道:陛下谬赞了,沈澄今日之成就,全仰仗圣上独具慧眼、善用贤才。

    不过,司马大夫啊,寡人还有一事需你相助。

    圣上请讲,陛下之事,微臣定当全力以赴。司马南答道。

    龙傲天脸上随即浮现出忧虑之色:如今我朝虽有沈澄和陈时茂这两位卓越的将帅,以及众多其他有能力的军事人才,然而,后续的人才却迟迟未能涌现。

    龙傲天稍作停顿,目光环顾朝堂一周后,又回到司马南身上,面带微笑地说道。

    “因此,我打算派沈默出去担任此次平叛的督军,借此机会好好锻炼他的能力,以便我朝人才源源不断。当然,兵部也应选派一位贤臣协助他。”

    司马南面露惊讶之色,略带惶恐地说道:圣上,沈默年纪尚轻,经验匮乏,前去恐怕只会成为累赘啊,还请圣上三思啊!

    &34;陛下,微臣以为司马御史所言甚是,沈默恐难以担当此重任,恳请陛下再三思量啊。&34;宰相张聚亦挺身而出,表示支持。

    &34;我朝向来未曾有过如此先例啊。&34;

    &34;祈望陛下深思熟虑啊。&34;

    一时间,朝堂之上群臣纷涌,皆站立而出,异口同声地进谏。

    然而,龙傲天却微微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然后一脸威严地说道:&34;诸位爱卿的担忧,朕已然明了。但这亦是沈澄之意,莫非他竟会蓄意谋害国家与自家兄弟不成?况且,谈及行军布阵之道,在座诸卿又有何人能胜得过他呢?故当信其判断力。&34;

    言罢,龙傲天环视四周,目光坚定而不容置疑。

    &34;此事无需再行商议,就这么定了!兵部郎中吴涵率队担任督军,沈默则从旁协助,速速筹备出征事宜。&34;

    众大臣闻听此言,虽心有不甘,但见皇帝心意已决,只得恭敬施礼道:&34;臣等谨遵圣谕。&34;

    紧接着,龙傲天又补充道:&34;此外,时茂将军估摸也快要归来了。礼部须妥善安排好相关礼仪事宜,朕要好生为之设宴庆功。&34;

    “诸位,可还有要事商议?”皇帝环视着朝堂上的大臣们,缓缓问道。

    这时,户部尚书徐奕站出来拱手说道:“陛下,昨日御史于泽林已起身出发任职。但臣下认为,虽然目前国库空虚,但这改革未免也太过仓促冒进、急于求成了一些。而且关于此事的商议似乎也过少了些。”

    龙傲天听后微微皱眉,思考片刻后回应道:“徐爱卿此言差矣,改革,改革,自然是要先有所改变,然后才能逐步革新。如果一直犹豫不决,裹足不前,又怎能解决问题呢?”

    “陛下说得极是!”一旁的礼部尚书王晓连忙附和道,“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只有先付诸实践,看看实际效果如何,我们才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完善和改进。这样循序渐进,方为上策。”

    然而,徐奕却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他反驳道:“陛下,微臣明白您的焦虑,但改革之事关系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若不谨慎行事,恐怕会适得其反啊!如今国库空虚,局势紧迫,我们更应该稳扎稳打,切不可贪功冒进。否则,一旦出现失误,后果不堪设想。”

    此时,工部侍郎李京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徐尚书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个过程,就像一个人尚未学会走路便匆忙奔跑,必然容易跌倒受伤。咱们还是应当脚踏实地,步步为营才好。”

    “好了,好了,各位爱卿。于御史乃先帝亲点之状元郎,其才学、能力皆深得朕心,且目前除此之外,并无其他更好良策。不妨便让他一试吧。”龙傲天面沉似水,不紧不慢地回应道。

    “胆子要再大点,步子要再快点。”

    “陛下英明神武,所言甚是。今日朝堂之事既已议定,微臣等就此告退,恭送圣上。”群臣齐声高呼道。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待皇帝起驾离去后,朝堂之上众人亦纷纷散去。

    下朝之后,御史司马南与宰相张聚二人身边各自聚拢了一批大臣。这些人或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或神情凝重,若有所思。显然,对于方才朝堂上所定之策,众臣心中仍有诸多疑虑与担忧。

    “张相,咱们如今在朝堂之上的权势怕是会遭受重创啊!”一名官员忧心忡忡地说道。

    “谁说不是呢,张相。这于泽林初出茅庐,竟敢轻言变革,深受圣上器重,咱们的谏言恐怕难以奏效啊。”另一人附和道。

    “呵呵,他于泽林就算再得宠,难道还能比得上那沈家不成?圣上居然动了派这么个愣头青去督军的念头。”有人愤愤不平地道。

    “圣上还说是那沈澄的主意,依我看呐,这沈家分明是想独占平定叛乱的功劳!”又有人怒斥道。

    “张相,您的长女可是当今皇后娘娘,能否请您出马与娘娘商议一番,劝劝圣上?”有人把希望寄托在张聚身上。

    张聚的嘴角却往下一沉,怒气冲冲地说:“够了!别再说了,这都是圣上已经定下来的事。咱们说再多也无济于事,仅凭我那女儿在圣上耳边吹风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然而,话锋一转,张聚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不过嘛,眼下他虽然受宠,但并不意味着将来也是如此。不妨想想,如果这次改革失败会怎样呢?毕竟,陛下也说了艰难险阻肯定会有的。”说完,他得意地笑了起来。

    与宰相张聚那边忧心忡忡、满腹心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司马南这边的人们氛围轻松愉悦得多。

    “司马大人,沈道台确实很有才能啊!照此情形发展下去,未来朝堂怕是要成为这位年轻才俊的天下喽!”有人感慨地说道。

    “司马大人,您真能放心让沈默前往那个危机四伏、生死难料的战场吗?”另一人面露担忧之色。

    “不过好在那吴涵是个保持中立立场的人。”又有人庆幸地插话道。

    此时,只见司马南面带微笑,缓缓伸出一只手掌,轻轻晃动着。

    “诸位不必担心,我对我的这个好外孙充满信心。想必这所有的计划安排,都已在他的掌控之中了。”司马南语气坚定地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