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开禁(4)
民国4年(1915年)3月,虽然已经进入阳春节气,但塞外的兴龙山一带还处于乍暖尚寒时节。“后龙风水”禁区开禁之初,那时候归京兆特别区遵化县管辖。东陵守护大臣皇族载泽会同马兰镇总兵崔祥奎,奏请爱新觉罗·溥仪(宣统皇帝),在与中华民国政府协商同意后,决定划出部分“后龙”禁地900余顷。因缺少勘丈(即勘察测量)经费,清皇室与北平(今北京)绸缎庄“天丰益”总老板蔡介之商量约定,由蔡老板出资56250元(银元)作为勘丈费用,并以兴龙山为中心的土地225顷作为抵押,批准蔡介之开垦解禁土地。1915年3月17日(农历二月初二),蔡介之带队来到兴龙山地区,以他的“天丰益”镇基局名义开垦兴龙山周围四个区域的开垦权。其中划定的有北区、大东区、小河南区、后地区的土地范围。从此开始雇佣本地劳力,大肆毁林、伐树,扩大地盘。
此外,在兴龙山周边,另外还划给八旗、绿营、内务府土地144顷,由其自种或出租;分给宗族、礼工部土地50顷,委托“天丰益”代管。
后来“天丰益”老板蔡介之自任总办,委派杨曙江、刘象舟二人为副总办,他们的扩充野心越来越大,竟然借着开垦之机,继续再次扩大自己的开垦地盘,时间不长就再增加达到800多顷,加上原来划定的,就有1700多顷了,并且还在继续肆意扩大着。
这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欲望的意念一旦形成,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住的。
北平段祺瑞部下官僚钱老训和大地主李润身、张振岭等在兴龙山本街设协记土地公司(协记局),他们得到礼工部兵丁授分地、扩地达200顷,在土城头设收租机构,以盘剥劳苦民众。马兰镇的崔宏道、崔子良等得八拨子梁以南至上关的土地30余顷;陈荫堂(即大席棚,也称停云山庄)从“天丰益”处租红梅寺一带土地十余顷;张善亭在上窝铺有地十多顷;王俊庭(承德县人),在北水泉一带有土地五顷……
北平“天丰益”老板任总办后,在兴龙山一带其地盘扩大得越来越迅速,远非原来划定的地域和限制面积,又在原来划定的900顷基础上,再次扩大800顷,其势力已经独占鳌头。
树大一定会招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在北平城中,除了“天丰益”之外,还有一家与其旗鼓相当的势力存在着。这家势力来自段祺瑞部下的大官僚钱老训以及当地的大地主李润身和张振岭。这三个人可都不是好惹的角色,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蔡介之如此嚣张跋扈,心中自然不甘示弱。于是乎,这三个心怀不轨之人竟然气味相投,开始暗中勾结在一起,企图联手打压一下蔡老板的气焰,从而实现彼此之间的力量制衡,甚至有可能超越蔡老板的地位。
就在那个雾气弥漫的清晨,太阳还未完全升起,朦胧的光芒透过雾气洒向大地。在雾灵山南门下方的苗榆桶路段,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和安宁。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事件打破了这份宁静。
一辆装满木材的三大套马车“跨、跨”快速驶来,马车驭手位子上举鞭坐着的正是刘世玉。他是一个勤劳善良的人,每天都会运送木材到附近的兴龙山下收购站交售。然而,那天的行程却注定不平凡。
突然间,一群身着黑衣的陌生人突兀出现在路中央,拦住了刘世玉的马车。他们面容冷酷,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凶光。刘世玉心中一紧,意识到这些人来者不善。
刘世玉“吁”的一声,使劲拉下手闸,马车停了下来。
这拨黑衣陌生人的幕后主使者,竟然是钱老训他们一伙,他们为何要派出这些人拦截刘世玉的木材马车呢?其中缘由错综复杂,令人费解。
或许是因为商业竞争,亦或是私人恩怨,但无论原因如何,这场拦截事件让刘世玉陷入了巨大的困境之中。面对黑衣人的阻拦,他该如何应对?他是否能够化险为夷,保护自己和木材的安全呢?这一切都将成为接下来故事发展的关键。
“天丰益”的副总办杨曙江经过一番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后,终于搞清楚了事情的真相:原来,拦截给他们送木材马车的罪魁祸首竟然是协记局的钱老训以及当地赫赫有名的大地主李润身和张振岭等人。杨曙江深知此事非同小可,于是他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将这一重要情况向大总办蔡介之做了详细的汇报。
蔡介之听到这个消息后,顿时怒发冲冠,火冒三丈。他的脸色变得阴沉沉的,仿佛能滴出水来一般。他紧紧地握着拳头,咬牙切齿地诅咒着那三个不知死活的家伙。
蔡介之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不能有丝毫耽搁。于是,他立刻行动起来,一方面将这一紧急情况向东陵守护大臣皇族载泽及马兰镇总兵崔祥奎详细汇报,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他果断地指示副总办杨曙江和刘象舟二人,迅速招募并组建一支属于自己的“锦衣卫队”。
这支“锦衣卫队”将会成为蔡介之手中的一把利剑,保护他和他所关心的一切。杨曙江和刘象舟接到命令后,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筹备工作。他们深知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但他们毫不退缩,决心要打造出一支精锐之师,以保护自己的势力不被别人践踏。
在一个夜晚,北平驻兴龙山协记局的钱老训心急如焚地将李润身和张振岭两个大地主召唤到自己家中。他们三人围坐在一张破旧的木桌旁,面色凝重,仿佛面临着一场巨大的挑战。
钱老训皱起眉头,声音低沉地说:“我们不能再坐视不管了。那个‘天丰益’蔡介之越来越嚣张,他在兴龙山一带大肆扩张地盘,妄图独霸一方。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李润身咬咬牙,狠狠地说道:“没错,我们必须想办法阻止他,不能让他得逞!”
张振岭点点头,附和道:“可是我们该怎么做呢?直接跟他对抗吗?那样可能会引起更大的冲突。”
钱老训沉思片刻,缓缓开口:“我们可以从长计议。首先,我们要了解他的弱点,然后针对性地制定计划。也许我们可以联合其他势力,共同对抗他……”
李润身眼睛一亮,兴奋地说:“对呀!我们可以联络一些与蔡介之有矛盾的帮派,组成联盟。这样我们的力量就会更加强大!”
张振岭接着说:“同时,我们也要加强自己的实力。可以招募更多的人手,训练他们,提高我们的战斗力。”
钱老训微微点头,表示赞同:“嗯,这是个好主意。不过,我们还要小心行事,不能让蔡介之察觉到我们的计划。否则,他可能会提前采取行动,对我们不利。”
三人继续密谋着,讨论着各种可能的方案和策略。他们决心要限制蔡介之的势力扩张,保护自己和周围人的利益。
夜已深,但他们的斗志却越发高昂。在这个充满危机的时刻,他们将团结一致,共同迎接未来的挑战。
“天丰益”蔡介之老板可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不仅拥有强大的商业头脑和卓越的领导才能,更以其铁腕手段而闻名于世。在京城这个风起云涌的地方,蔡介之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闪耀着无尽的光芒。
人们对蔡介之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无论如何,都无法否认他在商场上的卓越成就。他的企业“天丰益”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崛起,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这无疑证明了他的非凡实力。
然而,蔡介之的成功并非偶然。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果断的决策和顽强的毅力,一路披荆斩棘,克服重重困难。在竞争激烈的商海中,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畏惧任何挑战,敢于迎接一切风险。
蔡介之的铁腕作风让人敬畏,同时也为他赢得了许多尊重。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要求严格,绝不容忍丝毫的马虎和懈怠。在他的带领下,整个帮派充满了活力和斗志,不断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总之,“天丰益”蔡介之老板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梦想。无论是在商界还是其他领域,他都是一个值得学习和效仿的典范。
民国四年的春天,阳光明媚,万物复苏。这一年,“后龙风水”禁地终于迎来了解禁的时刻。这个禁地一直被视为神秘而神圣的地方,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它的好奇心愈发强烈。
在这个关键时刻,蔡介之展现出了他非凡的洞察力。他凭借着自己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深厚的背景实力,迅速洞察到了这个机会的巨大潜力。他毫不犹豫地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开垦行动。
蔡介之的出手可谓不同凡响。他精心策划,巧妙布局,将 900 顷的开垦权稳稳地收入囊中。这一举动不仅展示了他的果敢与决断,更彰显了他的雄心壮志和卓越才能。
消息传出,整个社会为之震动。人们纷纷对蔡介之的壮举表示赞叹和钦佩。他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也成为了无数人羡慕和效仿的对象。
然而,蔡介之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深知,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但他有信心,也有决心,要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正是由于蔡介之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在兴龙山脚下蓬勃发展,这让钱老训心生嫉妒和贪婪。于是,他和大地主李润身、张振岭他们暗中勾结,企图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来遏制蔡介之的扩张步伐,以满足自己的私欲。
商场如战场,竞争对手往往会高估自己的力量。一决高低,其结果也往往是两败俱伤,最终却没有赢家。
在兴龙山脚下这个被称为“后龙风水”的宝地上,一场激烈的较量正在悄然酝酿之中。而这场较量的主角对手,正是“天丰益”和“协记局”。
天丰益,一个实力雄厚、背景深厚的商业巨头,一直以来都在商界崭露头角。他们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广泛的资源,凭借着强大的实力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迅速崛起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而协记局则是另一家不容小觑的竞争对手。他们以稳健著称,注重跨界合作和精细化管理,通过长期积累和不断创新,逐渐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这两家企业看似风格迥异,但却都对这块“风水宝地”虎视眈眈。兴龙山下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和发展潜力,谁能在这里占据一席之地,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更大的优势。
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拉开了帷幕。双方各自施展浑身解数,展开了一系列策略和行动。他们不仅要在土地开垦上互相角逐、争夺,还要在林木资源上拼命争夺,在市场份额等方面展开激烈对抗。
在这场较量中,每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到最终的胜负。天丰益和协记局的高层们都在紧密关注着局势的变化,不断调整战略,力求在这场激战中脱颖而出。
究竟谁能笑到最后,成为这场较量的胜利者呢?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较量必将引发业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每一场战争的导火索,都是引发战役的第一声枪响。
这天,天丰益派人给刘世玉带话,让他照常像往日一样,装满一马车木材,路过上次被拦截的路段——雾灵山南坡下边的苗榆桶。刘世玉还在心有余悸,害怕再次被拦截,来人叮嘱他:这次别怕,照常出发,有人暗中保护着他。
就这样,刘世玉套上三大套,大白马驾辕,两匹高大的青鬃毛骡子拉梢,装满一车木材,耀武扬威的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