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退役兵的安置问题
随着大昭国的军事改革进入深水区,原有的军士安置问题逐渐凸显。
改革之初,许多老兵被告知即将退役回乡时,心中充满了忐忑不安。他们中有不少人从少年时就开始服役,如今年过半百,虽然早已不复年轻时的锐气,但对军队仍有着深厚的情感。突然被告知要离开军营,他们难以接受。
在军营的一角,几名即将退役的老兵围坐在一起,神色凝重。领头的是一名老军士王虎,他年过五十,曾是战场上的悍将,如今却要面临退役的命运。
“老李啊,咱们这就要被赶回乡下了?”王虎沉声道,语气中充满了不甘。
“是啊,这一走,咱们这些人就真的成了闲人。”旁边的老李苦笑着回应,满脸无奈。
“可是,不走又能怎么办?现在的年轻人一个个训练有素,装备又好,咱们这把老骨头,早就跟不上了。”另一名老兵叹息道。
王虎重重拍了一下桌子,愤愤不平地说道:“跟不上?这可是我们用血汗打下的江山,怎么就能说赶我们走就赶我们走?不行,我得找上头去说理!”
这番话引起了在场老兵们的共鸣,纷纷表示要与王虎一起去理论。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这种情绪在军中逐渐发酵,已经引起了上层的警觉。
几天后,王虎带着一群老兵直奔朝廷设立在军营的指挥部,要求与统领官见面。当值的年轻军官看到这群愤怒的老兵,立即上前拦截:“诸位老前辈,请冷静,有什么问题可以通过正常渠道反映。”
“正常渠道?我们去找过了,可那些官员只会打马虎眼,说什么都不肯给我们明确答复!”王虎怒斥道,声音洪亮,吸引了更多人围观。
眼看事态愈演愈烈,年轻军官不敢怠慢,连忙将此事上报。
退役军士如潮水般涌来,如何妥善安置他们成为了朝堂上的一道难题。虽然人人心中明白,但因担心触碰禁忌,没有人愿意率先提及此事,唯恐稍有不慎被认为是反对军事改革。于是,朝中众臣将目光投向了大王子李德,希望他能代为出面。
在众臣的推搡下,李德无奈之下硬着头皮走进了父王李景的书房。书房内的气氛一如既往的沉重,桌案上堆满了尚未批阅的奏折,李景伏案苦读,手中毛笔时而悬空,眉头深锁。他年迈的身躯似乎被这些国家大事压弯了,偶尔的一两声咳嗽更是让李德感到心疼。看着父王头上的白发,李德心中一阵酸楚,踌躇片刻后,还是鼓起勇气道:“父王,儿臣有事要禀。”
李景放下笔,抬头看向李德,疲惫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柔和。“有事直言,不必拘礼。”
李德稍稍犹豫,随后恭敬地说道:“父王,军事改革以来,大量的军士退役,儿臣担心他们的安置问题会引发民怨,恐需早做安排。”
李景听罢,沉吟片刻,神情略显严肃。“你说得不错,退役军士的问题的确不容小觑。不过,这件事你不必太过担心。你去找云晓天商议一下,他向来有办法。”
李德闻言稍感宽慰,恭敬地回应道:“儿臣明白,立即前往拜访小国公。”
走出书房,李德的心情依旧沉重。他深知退役军士安置关系着朝廷的稳定,也关系着大昭国未来的走向。他不敢耽搁,马不停蹄地前往云晓天的府邸。
云晓天正在书房中翻阅一份关于光华学院的报告,听闻李德到访,连忙放下手中的事物,亲自迎了出去。“大王子驾临,有失远迎,请恕在下招待不周。”
李德见云晓天如此谦恭,连忙说道:“小国公不必多礼,今日前来是有要事相商。”
二人寒暄数句后进入正题。李德将退役军士的安置问题详细道来,言语间流露出一丝忧虑。
云晓天仔细聆听,不时点头,待李德讲完,便微微一笑,道:“大王子多虑了。军事改革乃是国家大计,但凡变革,必有取舍。至于这些退役的军士,倒也并非无法安置。我有几条建议,或可一试。”
李德闻言,连忙正襟危坐,认真听取。
“首先,”云晓天继续道,“年老的军士可以优先安排回乡养老。这些老兵为国效力多年,理应得以安享晚年,让他们回归故土,不仅能让乡间感受到朝廷的恩德,也能安抚一方百姓。”
李德点头称是,接着问道:“那那些年轻且能力出众的将领,该如何安置?”
云晓天目光一转,露出一丝深思的神色。“对于那些出色的将领,我的建议是安排他们在军机处挂一个虚职,作为军事顾问或专家,让他们继续发挥余热。还有一种选择,是让他们前往光华学院担任教官,教导新一代军士。这不仅能让他们继续贡献力量,也能确保军事知识的传承。”
李德若有所思,接着问道:“其余的军士呢?”
云晓天微笑道:“眼下兵工厂正急需人手,我们可以鼓励这些军士前往兵工厂工作。这样不仅能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也能让他们的经验在制造火器时得到发挥。此外,朝廷还可以成立消防所,吸纳这些军士作为防火巡查员,负责京城及各地的防火安全。这既能让他们继续为国效力,也能增强地方治安。”
李德听完后,心中大为振奋,称赞道:“小国公的建议果然周全,李德真是受教了。”
云晓天谦逊地笑道:“大王子不必客气,这都是我份内之事。只要退役军士得到妥善安置,朝廷的威信得以维持,国泰民安便是我等的福祉。”
李德感激地看了云晓天一眼,拱手道:“如此甚好,此事我会尽快上报父王。”
二人又详谈片刻,确定了具体的安置方案。离开云晓天府邸后,李德心中轻松了许多。他知道,这次的军士安置问题有了一个稳妥的解决方案,也让他在朝臣面前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当李德回到宫中,将云晓天的建议如实呈报给李景后,李景满意地点了点头。“晓天果然不负所托,此事就按他所说的办理吧。”
李德心头一暖,感受到父王对云晓天的信任,也暗自决定日后要多向这位年轻的小国公请教学习,为大昭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后,随着一项项安置政策的逐步实施,退役军士们或返回家乡、或转任新职,平稳过渡,朝堂内外也因此少了几分不安,多了几分和谐。而李德也借此机会,在朝臣之间树立了新的威信,为未来的储君之位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