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毕业季
上学的时候总期待着快点长大,快点工作,憧憬着赚钱还有自由的快乐。出来工作后,深刻体会到以前的傻,套用群友的一句话,“学习是最简单的事,比起喝酒应酬和捧领导。”
曾以为遥遥无期的四年大学一下子过去了。毕业季到来。
2018年7月,毕业典礼如期在学校的体育馆召开。大家开开心心的找毕业跟拍,抓紧留下自己在这学校的回忆。
我跟啊槿两个人开开心心的交换毕业礼物,在宿舍楼下绕着圈子走,聊着自己的职业规划。她已经签了某建二局,去深圳跟一个新项目。国企劳务派遣,对于我们这种普通二本出来的,也是很高起点。我则是想去初创公司,一家咨询单位,其实也可以说是一家咨询工作室。
主席台上一年见一次的校领轮番慷慨激昂的勉励大家,建筑行业是大有前途的,尤其我们造价行业,依旧是多方向发展。我们这个时候就要转变身份,积极进入工作状态,又再大夸了一把今年的就业数据是完美的。最后再给我们灌输就业后爱岗敬业的正确观念。
四年前校领导还在说,我们建筑行业是大热专业,大家前途无量。四年后他在前途无量的前提在提醒我们,要未雨绸缪,有行业危机意识。所以四年后,就翻天覆地,我跟啊瑾不理解,这算什么好运气,给我们碰到,行业红利没碰到,别变成行业跑回家就好了吧。
大夏天热辣辣的太阳在体育馆铁皮屋顶上炙烤,零星几把大风扇呼哧呼哧的吹,我实在啥都听不下去。大家都在吐槽每年收那么多学费,学校基建建设就随随便便。这铁皮房顶就比学校外面吃大排档好点。
学校每年就业数据当然很好,毕竟有规定,都是需要找到实习工作才能顺利毕业。用师兄的话说,就算你去做清洁工都算完成就业。听到毕业典礼最后脑子里只剩下,毕业证,学位证,还有前途的迷茫。
现在有个观念大学分数让很多不同阶层的孩子在某段时间一起读书,给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大家都是一样的层次,实际上不过是四年的短暂交错,然后各自回到自己轨道。四年后大家说不定都是陌生人,依旧待在属于自己的阶层,以后大概率也不会碰面,破层不太容易。
有名气的校领导、老师、校友也好,只是我们遥不可及的光。以前没有啥感触,直到现在,听着旁边的人在聊自己的安排,人家谈着自己已经拿下的某中,某央的工作,谈着行业排行榜上遥遥领先的房地产的工作,或者回自己的家族企业。朋友圈再刷刷他们的到账工资截图,福利待遇分享,心里面是有点微微发酸,是我遥不可及的梦想。
套用当年我们流行的,比你有能力的人还比你努力。别人一出生就已经有了祖上几代人扎下的深厚家底作为基础,后天在资源的助力下,自己又拼搏,更是锦上添花。就算是躺平的同学也无所谓,别人不需要工作,就好好的追求自己的梦想,回到自己的世界去了。工作只是我们普通人生存的手段,而不是小时候作文纸上高大上的梦想。
我看着自己入职的小公司,在同学拉我进去的学校行业地方群上默默的改备注,再顺带偷窥下别人高大上的就职公司名称。
输人不输阵的。有的倚仗当然省心省事,平步青云,没有的话靠自己也很酷。整理完自己住了四年的宿舍,发现自己最值钱就是课本以及为了上课买的图集,定额清单书籍,以及自己的电脑。妥妥的精神食粮。反正以后上班还要用到,把自己的笔记书籍整整齐齐的打包 寄存在亲戚家里,说好了等在公司宿舍安顿好就搬走。
大学时期就很迷上港剧职场剧,很欣赏他们的精神,不怕重头再来的勇气,也给小人物设置了正能量的形象。他们的角色,并非非黑即白,每个人个性鲜明,都在情节变化中角色成长变化。更贴合我们现实生活吧,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挣扎起伏。也有张爱玲笔下的那张袍子,袍子下面是什么我们尽力捂着。
毕业典礼结束,我开始批着成熟的外衣隐藏自己不成熟的心态去假扮大人打工人。进入社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