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奉命远征
自秋收以后,祝灏的目光始终锁定在南方的安南上,那里的局势如同乌云密布,随时可能爆发一场风暴。虽然他不清楚战争的具体爆发时间,但他能感受到那股紧张的气氛越来越近,仿佛一把利剑悬在头顶,随时可能落下。
这不,刚用一个多月巡视完整个川南永宁道归来,还未来得及卸下一身的疲惫,中法战争爆发的消息就传到了他耳中。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他的心头瞬间笼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阴霾,但同时高悬在心头的大石也落了地。
中法两国之间的矛盾因为安南的归属权早已激化,战争的爆发几乎是必然的结果。然而,当这一刻真正来临,祝灏还是感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惊和无奈。
对于这场战争,祝灏早已通过历史洞悉其最终的结局。那就是虽胜犹败,即便战场上赢得了惨胜,到了慈禧老太婆和李鸿章手里也被迫签了个《中法新约》,把安南的利益拱手相让。
因此,他并没有对这场战争抱有太多的期待,他唯一期望达成的目标,便是借着这场战事出现四川地区部分的权力真空,悄然扩充自己的实力。
但与此同时,他又不希望四川因为大部分本地兵力被调离而发生大规模动乱。因为一旦乱起来,清廷必然抽身镇压这些势力,这就严重削弱了对抵抗外敌前线的支持,这是他不愿意见到的。
同样的,四川的乱局也有悖他韬光养晦、蛰伏发展的计划。他是参与镇压呢,还是统合几支力量在这个时候高举反旗?无论如何,他里外都会招来骂名。所以,这个时候绝对不能让那些蠢蠢欲动的家伙跳出来。
打定主意后,祝灏迅速地写好一封密信,检查了一遍,确保没有任何疏漏,这才将信交给了黄兴。送走黄兴前,他再三嘱咐,务必亲自交到廖观音手中,不得有任何延误。他相信廖观音看到信后一定会理解自己的意图,也会尽力配合自己安抚各方势力的情绪。
现在白莲教武装因为得到了八旗兵的武器,其战斗力得到极大提升,加上他们迷惑的数十万百姓,已成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若是安抚下他们,其他宵小便不足为惧。
然而,真正让他怎么也没想到的是,丁宝桢却在这时给他发来一道总督谕令,在其中还夹杂着一张丁宝桢亲手书写的小纸条。
接到谕令的第一时间,祝灏不敢怠慢,先是打开看了起来。上面的内容令他悚然一惊,竟然是命令他带兵出征的。并且不是驻守云南、广西两省协防,而是作为后备支援部队出国接受云贵总督岑毓英调度。
“靠!”惊愕过后祝灏当即大骂起来,打死他都没想到自己一个文官都能被送上战场。
可是,当他看到那张丁宝桢写的小纸条,一切都释然了。原来这一切都是张中道在里面捣鬼,明面上他收拾不了自己,就暗中撺掇岐元一起上奏清廷,先对自己大加夸赞,最后话锋一转,推举自己担任这份危险性极大的差事。
祝灏眉头紧蹙,张中道他们的心思昭然若揭,就是想让自己去战场送死。他心中虽有愤怒,但转念一想,似乎也不可谓不是一个机会。自己领导的勇营经过严酷的训练,也经受了自然灾害的洗礼,已经初具现代军队的雏形。然而,没有经历过实战,谁也不知道真实的战斗力如何。如今有这么一次难能可贵的机会,祝灏倒也想试试勇营的具体成色如何。
不过,他可不傻,勇营说白了就是个民兵团练,平时拿到的财政补贴相对于花销可谓九牛一毛。现在要出国作战了,那岐元、张中道脸皮厚,你丁宝桢也总不能好意思差饿兵吧。
想到这儿,祝灏提笔在信纸上隐晦写出了自己的顾虑。他在信中提到:岑毓英是广西人,又是云贵总督,三省都和他沾着边呐。他一个四川的道台领兵出境作战,待遇肯定不如别人好,武器装备那是大大的缺啊。而且,丁宝桢丁总督你也不希望自己的人在外给你丢面子吧,你那么大一个总督,多拨点儿军械银两又伤不了你的家底。
当丁宝桢接到祝灏的回信,只觉得一阵好笑,不过,他也不得不承认其中说得很多是事实。于是,只略作思考便大手一挥,直接从四川机械局划拨了五百支后膛枪、两万发枪弹以及一千斤黑火药。在粮饷上他也没有吝啬,从总督衙门拨付了一万两白银、三千石粮食作为开拔的安家费和军饷。
但是,最后祝灏拿到手的银子和粮食均不足实数的六成,气得他差点儿没把调拨的人给砍了,当然,这又是另外一个小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