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秦相求情 太子巡堤
太子崇德自被皇帝斥责,东宫内闭门思过月半有余。整日里谨小慎微,无聊透顶,却也不敢发泄怨言,唯有与太子妃及两个孩儿嬉笑玩乐,考考学问,倒显出一番父爱深厚来。两月平安无事,太后寿诞一过,急急寻一理由出宫,避人耳目,回到宫外私宅潇洒快活去了。
这日,正半醉半醒间,手下送来宫内眼线的信鸽密信,太子急忙屏退左右,拆开密信,只见“皇上欲废太子”六个字。太子一个激灵,立时酒醒,慌乱无比:“这可如何是好?”
来回踱步,“父皇这几日并未下旨申饬,恐此事尚未定论,还可挽救。如今之计,还得靠秦相舅舅相助,劝谏父皇”。
“来人,备车,去秦相府”。又命人从库房中拿了些金银珠宝,装满一箱,赶忙往秦相府去了。
门房守卫报告太子来访,秦相不敢怠慢,速速于大门外迎接太子。太子入秦相府会客厅,打开箱子,金银珠宝分送舅舅,舅母,外戚兄弟姊妹。众人喜不自胜,躬身答谢。
秦相见太子如此重金相赠,知太子必有要事所求,起身请太子于书房内议事。
秦相关上书房门。太子双膝下跪:“舅舅救我!!”
秦相急忙扶起太子:“太子,出什么事了,如此害怕?”
太子:“父皇想要废了我太子之位,另立他人!”
秦相大惊:“怎么会这样?断不可以!”
太子絮絮叨叨又说了一通,无非是推脱责任之词。
“只有舅舅能劝谏父皇,救侄儿于水火了。”
秦相看着太子,妹妹唯一的孩儿,如若妹妹还在世的话,太子断不会坠落至此。如若太子被废,牵涉甚广。断不能让此事发生。
秦相安抚太子,分析形势:“太子,你要冷静。皇上还没有下旨,说明还在犹豫。皇上与先皇后夫妻情深,你是他们唯一的孩儿。先皇后是老夫的亲妹妹,老夫断不会坐视不管。老夫即刻入宫觐见皇上,太子你安心,等我消息。”
太子躬身告别:“请舅舅务必劝谏父皇。侄儿一生荣辱,全在舅舅了。”
“侄儿告退。”秦相相送,又说了些要太子谨言慎行的话,就此别过。
--------------------
勤政殿内,秦相入宫觐见,皇帝正在批阅奏折。
皇帝:“秦相无需多礼,你来见朕有何要事?”
“老臣为太子而来。”秦相跪地,并未起身。
“哦?”皇帝放下毛笔。“太子出了什么事吗?”
“老臣听闻数月前皇上斥责了太子,命其闭门思过。可见太子必定犯了大错,冒犯了天威。”
“嗯,事情都过去几个月了。”
“太子是先皇后唯一的儿子,先皇后薨逝,太子失去母后,无人教导,性格是乖张任性了些,做事出格逾矩。老臣这个做舅舅的,未能及时劝阻,也很痛心。”
“秦相你到底想说什么?”
“皇上,太子不可废!”秦相跪伏在地。
皇帝大惊。“废太子还只是一个想法,前几日只在太后处提起,并无旁人。这几日忙于政事,还未决断,秦相怎知朕的意图?”
“秦相,你快起来。”
秦相见皇帝不辩驳,不肯起身,更确信皇帝已有废太子之意。
“皇上,太子是嫡长子,襁褓里即跟随皇上您南征北战,稍微长大就立为太子。。。。”秦相历数太子成长经历和功劳,以情感人。皇帝情感触动。
“皇上,废黜太子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此事万不可行。太子妃上官家族是名门望族,其父亲和兄弟在朝堂根基深厚。”秦相分析朝堂格局利害关系。皇帝沉思不语。
“皇上,如若废黜太子,朝野震动,诸位王爷蠢蠢欲动。到时候同室操戈,群臣无所适从,朝堂必乱,大庆国危在旦夕!”秦相讲到危害之处,不禁动容痛哭。
皇帝知秦相所言非虚,自己犹豫不决也是有所顾虑。
皇帝起身,扶起秦相坐下,又安抚了一番,说道:“秦相所言极是。朕是责罚了太子,只因他做事不合朕意,任性妄为,朕只是严加管教而已。不过朕并无废太子之意,秦相多心了。”
秦相将信将疑,拜别皇帝。
傍晚间,太子妃父亲上官大人前来觐见,禀告了些朝政杂事。又说起了太子妃及其两个儿子,言语间也是旁敲侧击,迂回婉转,为太子说尽好话。皇帝顾念两个孙儿,也是和颜悦色,用心安抚,以免上官家一众族人心生不满,徒生事端。
---------------
次日早朝,太子正惴惴不安,但皇帝并未颁旨。秦相轻拍太子,“太子勿须紧张。”
皇帝:“常尚书!”
工部尚书常旭出列,“臣在。”
皇帝:“清河县的河堤水利兴修的怎么样了?”
常尚书:“禀告皇上,还有十数日,赶在汛期之前即可全部完工。”
皇帝转头望向太子,文王,拿起茶杯喝茶不语。常尚书又陈述了水利工程的完工情况,支出等事项,等待皇帝示下。
皇帝:“不错,常尚书辛劳。”
“如今,水利工程完工,清河县老百姓安居乐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太子,朕命你为钦差,前往清河县巡视,举办工程完工典礼。你要代朕慰问受灾百姓,发放救济粮食,彰显皇家恩德。具体事宜着工部一应办理。”
太子正恍惚间,听到皇帝旨意,不敢怠慢,“儿臣领命。”
---------------
太子回到东宫,长吁一口气,不安定的心总算稳定下来。“父皇还是关心我的。此次多亏了舅舅和岳父大人鼎力支持,劝谏父皇,不然也不会如此顺利过关。”
回想前事种种,文王数次与自己作对,不由得恶从胆边生:“总有一日我要你对我俯首称臣。”
“此次父皇没有下旨废我,下次呢?文王武王已成气候,父皇只会越来越器重。我绝不能坐以待毙。”
太子叫来手下,嘱咐一番,手下领命而去。
太子疑心,自从私宅之事被皇帝斥责后,不敢再频繁出入私宅,有事多派手下前去处理。手下忠心,又网罗一批武士,勤加训练,以备来日。此为后话。
-------------------
文王牵挂王妃和腹中骨肉,每日早朝按时点卯,朝散即刻回府,避免与太子照面,倒是免生了诸多是非。皇帝自然体恤,也不安排太多事情,免去文王请安之礼。
今日皇帝将巡视之事交与太子,文王倒是宽心。既可省却奔波劳累之苦,又有时间陪伴妻儿母亲,没有必要与太子争功,还可缓解与太子的紧张关系。
文王回府,告知清儿父皇旨意,清儿欣喜,有夫君陪伴,自是最好。用过晚膳,闲话家常,说起腹中孩子,憧憬未来可期。早早歇息。
----------------
清河县河边,河堤完工,太子沿河视察,风景无限。常尚书,各级都府衙门官员紧紧跟随。庆典典礼准时开始,一时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百姓围观,好不热闹。太子宣读皇帝圣旨,表彰有功之臣。群臣跪拜,山呼万岁。一时间晕晕乎乎,仿佛自己已坐上那天子龙椅,傲视群臣,俯天下。
典礼毕,太子一众回驿馆休息。是夜,清河县衙刘知县安排酒宴歌舞,众臣轮番敬酒,吹捧拍马,阿谀奉承。正推杯换盏之际,县衙外传来一阵吵闹之声。太子不悦,命人出衙查看。
只见县衙外乌泱泱一群人,各自手持扁担,劳作刀具,笤帚簸箕,原来是修筑河堤民工,上衙门来讨工钱来了。
“知县大人,如今河堤已经完工,还请知县大人依律发放工钱。”
“胡闹,太子殿下正在府中,你们不要闹事!”刘知县呵斥道。
“我们已经来了五六次了,知县大人次次推脱。太子在县衙里?正好,我们要太子给我们主持公道。”众人意欲闯入县衙。衙役全力阻拦,推推搡搡之间,砸头流血破相。众人高呼:“还我血汗钱!”衙役退守,紧闭大门不出。人群在外头骂骂咧咧砸门,折腾半夜方才散去。
太子恼怒,责问知县,“怎么回事?朝廷拨的银两足够,为什么会欠民工工钱不给?”
常尚书见状,示意众人离去,仅留刘知县一人。
刘知县战战兢兢,道了事情原委。清河县河堤淤泥堆积,地基松散,大庆国建国以来,每隔几年就要发洪水冲跨堤岸,淹没河道两边田地房屋,县衙修堤年年亏空。今年重修河堤,皇帝重视,拨付银两超过往年。但上级官员常来视察,名为督造施工,实则挑毛剔刺,吃拿卡要。刘知县微末小官,不敢不尽心接待,每次均耗费颇丰,花费超支。工期紧张,今年招募了两千余人修筑河堤,方按时完工。县衙亏空,无奈只有延缓支付修堤民工工钱,待征收赋税后再行发放。然民工人多势众,多为穷苦人家,靠此工钱养活一家老小,又有工头恶意挑唆,纠集数十人等,屡次来县衙生事,云云雾雾说了一通。
太子无语。知县所言,正是官场恶疾。自己此次前来清河县巡视,人员众多,排场盛大,下面人不可谓不尽心,然而银钱花费也必然巨大。正所谓拿人手短吃人嘴软。
太子安抚刘知县一番,又吩咐常尚书再拨付一些银两给清河县。刘知县感恩涕零,跪地拜谢一番,亲送太子一行回驿馆歇息。
------------------
次日,太子一行人等前往县衙处,刘知县已准备好粮食粥棚,循太子嘱咐,又增添了不少衙役守卫。
太子满意,寻思道:“今日无事才好,早早回宫,免生事端”。
太子宣读皇帝旨意,百姓跪拜谢恩,有序排队领取粮食,喝粥吃饼。太子安心,以为平安无事,可以回宫向父皇交差了。
就在此时,昨日闹事之工头又带百十数人前来县衙门前,意欲再讨工钱。一群人一拥而上,抢夺粮食,踢翻粥棚,打砸路人,太子在护卫掩护下落荒而逃。
回到驿馆,太子惊魂未定。“穷乡僻壤,如此刁民,气死我了!”。
刘知县赶到驿馆,“禀告太子,衙役护卫已击退匪徒,请太子安心”。太子无意再停留,夸了几句刘知县办事得力的话语,午膳也不用,启程回宫了。
----------------
皇帝看了奏报,知晓了太子在清河县的所作所为,摇摇头,“太子毫不收敛,趁巡视之机大搞排场,好大喜功,闹出这般大事,太让朕失望了。”
“安总管,请孙相前来勤政殿议事。”
“是。”安总管退出勤政殿,去请孙相。
孙相来到勤政殿,入内觐见皇帝,礼毕。皇帝给孙相看了奏报。
皇帝,“孙相,你亲自前往清河县,查明原委,一有结果,速来报朕”。
“是,微臣即日动身。”孙相跪安,带齐手下,前往清河县去了。
太子回宫,向皇帝复命,只道巡视河堤工程之事顺利完成,赈灾粮如数发放,百姓感恩皇恩浩荡,闭口不谈其它诸事。皇帝也不拆穿,夸奖太子几句,嘱咐太子回东宫休息。
太子不疑有他,事情总算交差,也不奢求父皇赏赐。回宫坐定,手下报告了文王近期言行举动,没有什么异常,就早早歇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