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帝师传奇之乱世风云 > 第10章 朱允炆还活着

第10章 朱允炆还活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怕啥来啥心难宁,

    风雨兼程愁绪生。

    昨日尚安今日变,

    人生难料是非成。

    但愿心坚如铁石,

    迎难而上勇不轻。

    风雨过后见晴日,

    怕啥来啥亦无惊。

    郑三保远洋有段时间了,舟楫万里,风浪险阻,所至之处,皆开通四海,宣扬国威。

    海天一色,浪卷云舒,壮志不衰,郑和大人的远洋信鸽有几个月没传信了。

    朱棣愁绪缠身,食不知味,夜不能寐。

    御膳房送来的珍馐美馔,他也只是草草几口,便搁置一旁。

    嫔妃们侍奉在侧,眼看着皇上日渐消瘦,心中不免焦急,却无计可施。

    入夜时分,朱棣常独自坐于御书房,案上堆满奏折,烛火摇曳,映得他眉宇间显愁苦。

    即便躺上龙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他时常步出寝殿,徘徊在空寂的宫墙内,月色清冷,唯有清风拂面,略减心头重负。

    一天,朱棣半夜传朱高煦进宫。

    朱棣目光深沉,凝视着朱高煦,缓缓道:“煦儿,父皇近来心事重重,夜不能寐,特召你前来商议大事。“

    朱高煦见父皇神情凝重,心中隐隐感到不安,恭敬答道:“愿为父皇分忧,请父皇明示。”

    朱棣挥手示意他起身,走至御书房前,推开沉重的门扉,烛光照亮了满桌的奏折与文牍。

    “这些官员们递上来的折子大不了累点,可是父皇心里,总是在想……

    靖难之役后,建文帝仿佛人间蒸发,不知所踪。

    民间可有建文帝的下落?

    建文帝一日不见,便如一根刺,深深扎在朕的心头。”

    朱高煦说:“民间传说建文帝削发为僧,隐于山林寺庙。

    还有有传言他被忠心侍卫护送,逃亡海外。

    但这一切都虚无缥缈,难以捉摸。

    儿臣,派出锦衣卫四处探寻,可是所获甚微……

    儿臣不孝,慧智尚浅,要不传沈师傅进宫与父皇相商一下如何?”

    “对,对对…

    快把你的沈师傅传进宫里。”

    2个时辰后,沈天被宫里太监匆匆带至御书房前,尚未进门,便跪伏在地,高声请安:“奴才沈天叩见皇上。”

    “进来吧。”朱棣声音从内传出,带着一丝威严。

    “沈师傅,朕听说你曾与建文帝有君臣亲信关系,知晓许多宫中秘事。

    现在建文帝很久不知所踪,朕心中忧虑,需你倾力相助,查明此事。”

    沈天心中一惊,面上却不露声色,恭敬答道:“皇上所言甚是,奴才愿尽犬马之劳,助皇上查明建文帝下落。”

    “据臣的朋友在民间听说建文帝朱允炆,他隐姓埋名,以一名普通僧人的身份生活在寺庙中,过着清贫而平静的日子。

    臣下经佛道界朋友们打听,建文帝很在可能在山西省定襄县,一座叫瞿昙寺的庙里作着和尚。”

    当朱棣听到建文帝的下落有信时,表情复杂难以捉摸。

    他的双眼微微眯起,目光中闪烁着一丝难以掩饰的震惊和疑虑。

    他的呼吸稍显急促,胸口的起伏略有加快,似乎在压抑内心的波澜。

    “煦儿,速速安排人手,前往山西瞿昙寺,将建文帝接回南京。

    不惜一切代价,务必保证他的安全。

    此事绝不可有任何差池,明白吗?&34;

    朱棣的声音铿锵有力,充满了不可抗拒的威严。

    目光炯炯有神,紧盯着朱高煦,仿佛在用眼神强调命令的重要性。

    “父皇,煦儿一定竭尽所能,要是建文帝在山西瞿昙寺,煦儿用项上人头,保证把朱允炆送回南京。

    可是,父皇,这只是坊间市井小民的无聊推理罢了,要是在什么瞿昙寺,那锦衣卫们早把建文帝送回来了。

    您也不是不知道,锦衣卫现在在全国的人数多达几万人。

    一个小小的朱允炆,那瘦弱的身体,几个锦衣卫就绑回来了。

    用得着儿臣这么招摇过市的再跑一趟山西。

    上次,去山西办的那个山西知府庄什么光的,噢,庄绍光,可把我吓得,差点没死了过去。

    这次,又让我去,你还是叫锦衣卫去吧。”

    朱棣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失望:“煦儿,你要明白,你是我皇上的儿子,要有担当。

    朱高煦的眉头紧皱,眼中闪过一丝冰冷和失望。

    沈天这时插话说道:“陛下息怒,二世子不想去山西瞿昙寺,但这并非全因他之过。

    更有可能是,建文帝前朝的亲信在民间放出的烟雾,让皇上分散精力去寻找建文帝的下落。

    我们不妨派人再去打探,或许建文帝真不在瞿昙寺。”

    没过几日,山西锦衣卫的信鸽飞书传来急报,消息言简意赅,却字字如雷霆般震动人心:“朱允炆不在瞿昙寺。

    只是发现寺里一间屋外写着一副对联:

    僧为帝,帝亦为僧。

    叔负侄,侄不负叔。”

    朱棣重重地拍了拍桌子,声音低沉而威严地说道:

    “看来,朱允炆早已察觉我们的行动,早脱身了,看来建文帝在宫里的眼线奸细还有不少。

    令,锦衣卫全力追查,务必查明他的行踪!同时,进一步封锁各地关卡,严防他逃出边境。”

    朱棣的目光转向身边的王振,冷冷地补充道:“任何地方,只要有一丝线索,都要彻查到底,绝不能让朱允炆逃脱。”

    王振见状,赶紧上前一步,恭敬地对朱棣说道:

    “陛下,请息怒。锦衣卫已经全力追查,我们必定会尽快找到建文帝的下落。或许他已转移至他处隐居,但不论他藏身何地,我们都不会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我们可以利用朝廷的资源,悬赏通缉,并发动民众举报,这样必能早日抓获建文帝。”

    这时沈天说:“陛下,万万不可这样。

    陛下自靖难之役后,名有所不正,言有所不顺,再诏告天下百姓,有找到建文帝者,有重赏,这不就承认了陛下属实继承大统而不正?

    这样一来,恐引百姓议论,动摇国本。”

    “臣下认为,不如暗中加强搜查,调动锦衣卫和密探,秘密进行,不必昭告天下。

    这样既能确保不引起百姓猜疑,又可在暗中掌控局势,稳妥处理此事。”

    再说,建文帝如果活着从皇宫逃出,天天为了生存而奔波,必定积劳成疾,必苟活不久……

    再假设,建文帝逃出边境,出国逃入国外,那样的话,更不必担心,在国外,他一无亲信投靠,二无生活技能,也必定生活无着,陛下也可不必殚精竭虑,为一位不存在落难前帝而天天忧愁。”

    朱棣深吸一口气,沉默良久,点了点头:“你说得有理。

    看来,建文帝的确是难逃此劫。

    此外,陛下即位以来,四处派人暗查,从未有确切消息传来。

    若建文帝果真还在,他断不可能长时间隐匿而不露丝毫痕迹。”

    朱棣心中的疑云似乎逐渐消散,挥手示意沈天:“好了,朕知道了,你先退下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