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民间第一道士 > 第2章 不堪回首的往事

第2章 不堪回首的往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徐明海虽然是个糙老爷们儿,也烧的一手香气扑鼻的农家家常菜。

    但这些饭菜咀嚼在徐成鼎老人的嘴中,如同咀嚼蜡烛和棉絮一般索然无味,但脸上却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异常。

    见许明海将稚嫩的婴儿抱出来之后,简单的逗了逗与自己初次见面的孙子。

    徐成鼎便自顾自的回到老房子中休息去了。

    此时,天色已经彻底的黑了下去。

    现在的时节,尤其是夜晚的气温非常寒冷,很多人家中早早就烧上了火炕和火炉子,显得暖哄哄的。

    但徐成鼎却躺在冰冷的土炕上面,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倒不是他懒惰不肯烧火炕取暖,实则是徐城鼎老人在很多年的时间里,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习惯。

    他一连抽了好几个烟斗的焊烟之后,还是不能平静下来睡觉。

    只能起身从小炕柜子的抽屉里,拿出一根具有凝心安神的香点燃了,当袅袅青烟缓缓升腾起来,片刻之后这才缓缓的睡去。

    睡梦之中,徐成鼎好像恍惚之间,又回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那个时代。

    那是一段令他不堪回首的过往。

    年少时的徐成鼎一家,生活在靠近当时的帝都附近,靠种植几亩田地,勉强维持生计。

    但就是这样的生活也没有维持多久,老百姓们都没有反应过来,就迎来了军阀混战的枪炮洗礼。

    人们慌不择路的背起不怎么值钱的家当,四处逃窜,却还是没有逃过凶残土匪的洗劫。

    徐成鼎的父母也没能幸免于难死在了一次的土匪扫荡当中,只有他自己侥幸逃过一劫。

    接近饿死的徐成鼎,一直往深山老林里头钻,想找个野果充饥,也为了逃避土匪们的追击。

    就在他深山中迷路,将要饿死之际,被一个山中道观的老道士救下。

    就这样,他就住在了道观当中安顿了下来。

    老道士听说了徐成鼎的遭遇,也是唏嘘不已,见他比较聪明伶俐,为人也踏实能吃苦,况且道观中只有自己一个人,年事已高,很多事情都无法自己去做。

    就将他留在了身边收了徒弟,教授道门秘法,好以后能有一技之长养活自己。

    可就在徐成鼎学有所成不久,老道士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撒手人寰。

    只留下徐成鼎一个人,此时的他已经是个气血方刚的青年人,哪儿能受得住那深山清闲的道观生活。

    索性带着师父留下的一众法器书籍,背上行囊踏上了自己游历的生活。

    最终走到当时的伏牛村时,或许他当时走累了,或许是被当时村庄的美景吸引住了,就在这里安顿了下来。

    因为徐成鼎掌握各种道门绝技,很快便在当地十里八乡打出了自己的名气。

    什么算卦驱邪,堪舆阴阳宅风水,红白喜事等等无所不能,也都相当精通。

    赚的也是盆满钵满,娶妻生子有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徐成鼎本以为自己的一生就这样幸福美满的过下去,不会再有什么太大的风浪。

    没成想,一个诡异恐怖的神秘组织的出现,就连当时算是相对偏远的伏牛村也被卷入了其中。

    当时的每一个人都像是陷入到了深深的恐惧之中,惶惶不可终日。

    令人更为不解的是,这个诡秘组织当中的人,打着清除封建迷信的口号,更是成为了悬在徐成鼎这号人头顶上的一把利剑,随时都会掉落,将他们劈砍的体无完肤。

    幸运不会一直眷顾同一个人,有一年刚刚入冬,北方的人们收完了庄稼地,就集体进入了猫冬的状态。

    每个人都闲下来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这时公社上下来的几个青年人,无疑是给大家带来了行动的方向。

    他们自称是复生教会的人,叫周良,要在这附近几个村子里抓几个封建迷信的典型,来进行全公社的批判。

    大家都是朴实憨厚的老农民,都不知道这几个所谓复生教会的人说的是什么意思,大家在寒冷的天气,被召集在公社的大院儿里恐惧的窃窃私语。

    老村长不解的问道:“额这位小同志,那啥是封建迷信啊,总得告诉我们到底是谁吧?”

    叫做周良的年轻人显然是有些文化水平的,看着村长那没见过世面的样子有些很不耐烦。

    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说道:“看看,你们这些人的脑子真是太迟钝了,既然不知道,那我就告诉大家,我直说一遍,大家要牢牢的记住了啊,这封建迷信嘛,就是旧思想,旧风俗,旧习惯,旧文化,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只要跟这个沾边儿的都算,大家仔细想一想,你们当中到底有没有这号人呢?”

    老村长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是从这字里行间已经明白了是什么意思,也知道接下来的工作该怎么个干法儿。

    但他也怕得罪这些村民,双手交叉着插进棉袄袖子当中,低着头不言语,好像好在沉思这件事情。

    见一时冷了场,复生教会的周良轻咳了几声继续说道:“我们过来之前都已经调查过了,这些公社当中,就属你们伏牛村的思想工作最不积极。”

    这时的村民当中,有些年轻人已经明白过来,但都唯唯诺诺的不敢声张,谁也不想当这个出头鸟去出风头,既然说有,被大家想到的一个人,首当其冲就是名气颇高的徐成鼎了。

    当地人很少叫他道长之类的,都是习惯性的叫他阴阳先生,甚至见识过他神乎其神的本事的人,也叫他徐半仙儿。

    尤其是村里的教书匠李全喜,多少也算是村里的知识分子,夏天时候他的老母亲不知道冲撞了什么,高烧不退胡言乱语,一度到了濒死的危机时刻,跑遍了县城的大医院,请遍了十里八村的大夫们也无济于事。

    钱倒是花了不少,但李全喜最后还要落得个人财两空的境地。

    他原本是坚定的无神论者,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思找到了徐半仙儿。

    徐成鼎也是和其他大夫一样望闻问切,最后诊断的结果却是大出意料,说这李家老太太不敬鬼神,冲撞了亡灵,才被邪祟缠身导致身体病入膏肓。

    李全喜当时是跪在地上求爷爷告奶奶的让徐成鼎救救他的老母亲一命。

    徐成鼎也深知这个教书匠平时的为人,也不说是尖酸刻薄,但有个毛病就是事事吹毛求疵,刨根问底,喜欢钻牛角尖。

    但是人命关天,刻不容缓啊,徐成鼎也答应了他。

    当下便取出一张符咒捏在手里,空中左右晃动了几下便无火自燃起来。

    在老太太的头顶晃动了几下,随后快速的掰开老太太的嘴,将那些符咒灰搅拌进清水里灌了下去。

    不到半个小时时间,已经面如死灰的李老太太的脸上,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了红润的血色,微弱的气息也变得均匀了起来。

    徐成鼎号了一下脉搏,和缓有力,显然是已经没什么大碍了。

    他临走时,象征性的收了五毛钱作为酬劳,要是按照之前的行情,至少是这十倍以上的酬劳才行,无奈教书匠李全喜还曾经是自己儿子徐明海的老师呢,不能不给这个面子。

    但李全喜可不这么认为,所谓升米恩斗米仇啊,他觉得徐成鼎就点燃了一张擦屁股都嫌硬的黄纸,就把病治好了,也没理会自己的询问,解释清楚病因病机。

    最可恨的是还收了两毛钱的酬劳,当时就怀恨在心。

    一想到此处,李全喜按耐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高声喊道:“小同志,我是咱们村里的老师,我可以提供线索。”

    一直期待着线索的周良,顿时两眼放光说道:“哦?快,你快说是谁?”

    李全喜扯着嗓门喊道:“就是咱们村儿的徐成鼎,人称徐半仙儿,平常就靠着一些封建迷信的手段,蛊惑老百姓,榨取钱财供自己享乐,集体劳动更是相当消极对待,大家伙儿说说,是不是啊?”

    这些村民们十有八九都曾经和徐成鼎打过交道,谁家平常还没个头疼脑热,红白喜事的呢。

    李全喜本以为自己的一番慷慨激昂的言论会引起如同滔天巨浪一般的回应,但没想到依旧是哑火了。

    村民们都纷纷低着头,手指头扣着棉衣棉裤的布料,嘴里嘟嘟囔囔的不知在小声议论着什么。

    革委会的年轻人比李全喜还着急,他也不再征求这些村民的意见反馈,在他们眼里,这些人都是土的掉渣的老农民们,实在是太难沟通了。

    当即便喊道:“谁是徐半仙儿?痛快的站出来。”

    李全喜环视了一圈公社大院儿里面,人头攒动黑压压一片,就是找不见徐成鼎的身影。

    他迅速的拨开人群,找到一个磨盘跳了上去,踮起脚尖看了半天,依旧没有见到徐成鼎的身影。

    “嘿!真是邪门儿啦,明明来的时候就见徐成鼎跟着走进来了呀,这会儿功夫跑哪儿去了呢。”

    徐成鼎何许人也,从小在战乱和土匪的夹缝中生存的人,也饱读各类书籍道门秘籍,比很多人都精明,有文化的。

    当周良带头说出来意时,他敏锐的神经已经察觉到了不对劲,当即便悄无声息的脚底抹油,溜之大吉。

    见半天也找不见人,复生教会的几个年轻人带着同伴,对老村长说道:“村长,麻烦你快带我们去找到那个徐半仙儿,要是找不到人,你的麻烦可就大了,到时候可没有你的好果子吃,明白了吗?”

    老村长听了连忙叫苦,并迅速划清界限说道:“哎呀, 小同志你可不能乱讲啊,我是地地道道的贫农出身,怎么会跟这些人搅在一起呢,跟我来,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我现在就带你们去他家里。”

    正说着,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奔向徐成鼎的家中。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