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玄幻小说 > 转生老祖,我靠做梦庇佑家族 > 第50章 凑数

第50章 凑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随着国家的逐渐统一及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象征着贵族政治权力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必然与皇权产生矛盾。议政王大臣会议人数的增加﹐较低级别的贵族和大臣的参加议政﹐实际上降低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与地位。顺康时期﹐由内阁处理政务﹐而雍正时又设立军机处﹐作为赞襄皇帝决策的机构﹐使权力日益集中于皇帝。议政王大臣会议虽然继续存在﹐但所议之政﹐已只限于军务﹑皇帝出巡﹑旗务﹑少数民族事务及重大刑审案件等具体事务﹐无关乎军国大事。乾隆帝取消了议政王大臣职名﹐自此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也随之消失。

    说起来对于灾情的报备,清朝确实要算的上历朝历代中首屈一指的存在,相比之前的王朝,清朝明令规定,地方一旦有灾,必须及时上报,而宋明两朝则并不要求灾情要立即上报。出现“秋诉夏旱”“冬诉秋旱”也是常见之事。

    清朝继承了明朝的救灾机制,但较之完善颇多,灾情出现后,清朝要求当地督抚立即上报户部的同时,立即成立一个救灾小组,亲赴实地考察灾情,更要求对受灾人群亲自上门核实,并且特别区分受灾较轻与家庭极度窘迫的受灾户。以便日后赈济时候能正确对待。胆敢在这种事情上隐瞒不报、虚报,一经查实轻则丢官,重则杀头。

    古代王朝还给灾害划分出相应的等级,以清朝为例:灾害分为10个等级,一级最轻、十级最高。

    这些零零总总的规定即便是放到现代也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

    多管齐下的赈灾方案

    平抑粮价

    古代天灾无非以下两种:

    农业相关的虫灾、水灾、旱灾、霜灾

    大规模伤亡:地震、海啸、洪水、瘟疫、飓风

    农业相关灾难必然导致减产、甚至无产。而大规模人员伤亡也会导致人们在一段时间内无法投入生产(农田被淹、青壮年劳力感染瘟疫诸如此类的情况)。

    最终结果就是物资减少,而价格飞涨,毕竟无论哪个年代都不缺发国难财的商人。这个时候,单纯用行政手段施压也也无法改变物资毕竟短缺的现状。

    还需要配合另外一些手段,比如常平仓,各地定期按一定比例存储储备粮,以防灾年。而粮食丰收的年份可以借机吸纳粮食,防止出现粮食价格过低的情况。

    赈灾物资

    其实任何灾害救治,最根本的要素就是物资调配,将其他未受灾地区的物资尽量调配到受灾地区。物资也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作为朝廷救济粮,根据情况分发给受灾群众,而另外的粮食则是输送到市场上,保证物价平稳。

    而赈灾物资举措能否实行下去,就是很好的判定一个朝代行政体制是否僵化关键要素,当年元朝末年的就是家中遇到灾害导致其被迫出家的,但是其实当年元朝中央政府有调拨救济粮,不过钱粮都进入官员的腰包。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减税免税

    而这种家破人亡的灾民规模一旦扩大,民变便随时到来。

    而明朝末年陕西遇到百年一遇的灾害,在这种情况下,陕西澄城知县张斗耀不顾饥民死活,仍然催逼赋税,引爆了明末农民起义的这颗炸弹,导致大明最终亡于民变。

    而说实话,在这点上后来的清朝要比明朝做的更好。一旦确定受灾情况后,会立即镯免减征缓征相应税赋。

    减轻民怨

    对于很多天灾,虫灾、地震往往根据儒家那套思想体系,那是皇帝“德行有误”,所以天降灾祸。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