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朱棣升天
……
奉天殿外,巨大的热气球傲然挺立,成为了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它那庞大的身躯与奉天殿的庄严宏伟形成鲜明对比,吸引了所有经过的大臣们的目光。
早朝的大臣们从旁经过,无不指指点点,议论纷纷。他们中有的人露出惊讶之色,有的人则是满脸好奇,还有的人则是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这新奇事物背后的深意。
&34;这是何物?竟能如此庞大,莫非是天外来物?&34;一位年长的大臣惊叹道。
&34;非也,非也。此乃李晋公子所造之热气球,能载人升空。前日正是此物闹得京师人尽皆知,大人不曾知晓?&34;旁边一位年轻的官员解释道。
&34;哦?竟有此事?倒是本官孤陋寡闻了。如此,岂不是如同神仙一般?&34;年长大臣的眼中闪过一丝向往。
&34;确实如此,李晋公子果真是博学多才之人,当日朝堂之上,果然不是狂言。&34;年轻官员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敬佩。
其他大臣也纷纷加入讨论。
“就是当日郑公公带回来那个李晋?”
“是他,陛下令其展示才华,他竟如此……浮夸。”
&34;此物虽新奇,但不知用途几何?&34;一位身穿紫袍的大臣提出了疑问。
&34;大人说的是,哗众取宠,徒费钱财而已。&34;一位白发彬彬的官员附和道。
李晋站在一旁,默默地听着众人的议论。
早朝本是没有他的事的,前日热气球试飞,闹得满城皆知,于是宫中来了消息,要他参加今日早朝。
工部尚书宋礼朝李晋走来,面露笑容。
李晋抱拳行了一礼。
“李公子,这次圣上的差事,公子完成得很好啊,想必龙颜大悦,必有重赏。”
李晋呵呵一笑,“全仰仗宋尚书统筹协助之功。”
“李公子是有大才之人,工部诸多事务,还望公子以后多指教指教啊!”
“宋尚书言重了,如有能用到在下之处,在所不辞。”
……
大殿上,李晋和上次一样,站在队伍的最后面。
叩拜大礼,三呼万岁后,龙椅上的朱棣脸上阴晴不定,扫了一眼殿下的群臣,先开了口。
“众位爱卿,可有本奏?”
大臣们闻言,面面相觑。谁都知道今天要讨论什么事,可是皇帝不发话,大家伙拿不准发言的方向。
眼见皇帝的表情逐渐转冷,工部尚书宋礼狠了狠心,出列行礼。
“陛下,臣奉旨协助李晋制造器械,日前已制成热气球一个,并已成功试飞,今日献于殿外,请陛下视察。此事李晋功劳甚大,恳请陛下予以嘉奖。”
朱棣脸上闪过一丝笑容,随即迅速收起。
“李晋。”
李晋闻言,出列行礼。
“陛下,草民在。”
朱棣寒声道,“你弄的好大阵仗啊!这两日京师百姓可真是只知有你李晋,不知有我大明朝廷啊。”
李晋冷汗,这不是您老人家叫我弄的大阵仗嘛。
“回陛下,草民奉旨行事,侥幸在百姓中博得一点贱名,这不也显得陛下慧眼识人水平高嘛。”
朱棣笑道,“胡言乱语!李晋,朕且问你,这热气球,除了哗众取宠,有何实际用处?”
李晋脑袋一转,这话题,还真没准备过。哎,话说这位永乐帝喜好啥呀?女色?这位好像是个妻管严,应该不对。
李晋沉默片刻,想到靖难之役,想到五征漠北。对了,军事!肯定是的军事!
小时候,封神榜电视剧风靡一时,雷震子大战辛环,小伙伴们羡慕不已,要是自己能飞,那打起架来多威风。
唯有李晋不屑一顾,都会飞了,还去战场一线打架,岂不浪费?做做侦察,掌控战场全局,岂不用处更大?
“回陛下,这热气球,于军事上大有可为啊!”
朱棣的眼里一下子放出光芒。
“哦?具体说说?”
见朱棣上道,李晋清了清嗓子,娓娓道来。
&34;陛下,热气球之于军事,其用途甚广。&34; 李晋不急不缓地说道,他的声音清晰有力,&34;首先,热气球可以用于侦察。居高临下,可以俯瞰敌军部署,了解其动向,从而做出更为精准的战术安排。&34;
朱棣微微点头,显然对此颇为感兴趣。可不嘛,当年多次北击北元,最大的麻烦便是敌军行踪不定,极其机动灵活。
茫茫大漠和草原里想要寻找敌人,那难度可真不是一般的大。就算是蓝玉全灭北元王庭的捕鱼儿海一战,也是他狗曰的运气好,瞎猫碰上死耗子,闯到了北元王庭所在。
如今鞑坦、瓦剌在草原坐大,时常侵扰边境。朱棣虽已两次御驾亲征,不过也只能保一时之安宁。要想永绝后患,还得找到其主力,一举灭之。
李晋继续说:&34;其次,热气球可用于传递信息。在战场上,信息的传递至关重要。热气球可以快速将命令或情报从一个地点传递到另一个地点,不受地形限制,大大提高了指挥的效率和灵活性。&34;
&34;再者,&34; 李晋顿了顿,&34;热气球还可用于心理战。其庞大的身躯和独特的飞行方式,足以震慑敌军,提升我军士气。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34;
朱棣的眼中光芒更盛,显然对李晋的见解十分满意。
&34;此外,&34; 李晋补充道,&34;热气球还可以用于特殊任务的执行,比如夜间突袭,或者在复杂地形中进行物资的快速投送等。&34;
有人突然反应过来,问道:“等等,你这热气球需要用火,夜间如何突袭?”
“哦,此事不难,加一个土瓷做的遮火罩就可。气球本身使用的帆布遮光性就较好,火光往上逃逸也是在帆布内部,外面基本看不见。”
朱棣脸上早已笑开了花。
&34;李晋,你的想法与朕不谋而合啊。”
朱棣话音一落,群臣立刻高呼:“陛下圣明!”
李晋暗道,真是一群人精,接着也跪拜高呼,“陛下圣明!草民所以能领悟这些,全赖陛下历次亲征的武功所感。”
朱棣笑呵呵,“平身。你这小子,说话还有点意思嘛。你这热气球,确实惊世骇俗。朕金口玉言,你的僭越之罪,就免了吧。小桂子。”
站班太监闻言,手拿圣旨往前走了两步。
“李晋听旨!”
李晋赶忙行礼。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盖闻国家之治,必先富而后教,富国之要,在于兴工利农。工部掌天下百工之事,关涉民生社稷,至重至大。朕观工部事务,需贤能之士以辅之,使百工兴旺,国用充足。
李晋者,原为庶民,然其人学识渊博,见识卓绝,学有造诣。朕亲试其才,观其论,确信其能有益于工部,有益于国家。
今朕特旨,擢升李晋为工部员外郎,赐以官服,授以印信。自即日起,李晋当秉公办事,勤勉尽责,督率工匠,兴造机械,务使工部之事,井然有序,百工俱兴。
朕望李晋不负所托,竭忠尽智,以报国家。各部官员亦当协力同心,共襄盛举,俾工部之政,日新月异,国家之富,日益昌盛。
若李晋能勤勉有加,功绩昭著,朕将不吝爵赏。若其怠慢职守,朕必按律处置,以儆效尤。
钦此。”
李晋心中一喜,连忙行礼:&34;谢陛下赏识,微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34;
“宋礼。”
“臣在。”
“此热气球,工部务必要掌握制造精髓。两月之内,朕要再造一百个热气球。”
“遵旨。”
“金忠。”
兵部尚书金忠出列,“臣在。”
“着兵部组建专门队伍,训练热气球驾驶方法。半年之内,务必大成。”
“遵旨。”
“李晋。”
“微臣在。”
“此两样事物,你务必尽心尽力。事成朕必有赏赐。”
李晋心想,听说老朱家的赏赐不太好拿啊。
“微臣遵旨。”
朱棣突然心里一动,激动地站了起来。
“李晋,朕想试飞,你陪我?”
李晋正欲答话,旁边的礼部尚书却先一步跪下了。
“陛下不可!陛下万金之躯,切莫以身试险啊!”
言罢,哗啦啦跪下去一片大臣。
朱棣脸色不悦。“什么话,朕可是听说,前日李晋可是把热气球飞到庆寿寺去了呢,有何危险可言?”
“陛下三思!”
李晋眼看朱棣要发飙,赶紧和一把稀泥。
“启禀陛下,今日风大,不适合飞行,然而陛下万福之躯,就在宫城上分低处飞上一圈,未有不妥。”
真把皇帝摔着了,那我李晋还不得挨个凌迟之刑啊?不过皇帝刚刚给升了官,面子还是要给的。
眼见驾驶员也这么说,朱棣也不敢逼得太急。“那好,就依李晋所言。汝等再有阻拦,拖出去廷杖!”
百官见状,只好悻悻起身。
李晋拱手一周道,&34;各位大人勿忧,李热气球乃是科学的产物,其安全性和实用性毫无问题。&34;
宋礼附和道,“勿忧,勿忧!”
接着小声问李晋,“科学是什么?”
朱棣已然下殿,李晋没敢回话,让出路来,跟随朱棣来到热气球旁。
朱棣脸上满是兴奋,一个箭步便跨进了吊篮。
这哪儿是五十多的人呐。
“李晋,还不快快进来?”
“是。”
李晋赶紧跨进吊篮,在一众大臣的围观和朱棣期待的表情中,点燃了火炬。
“陛下坐稳扶好,我们要起飞了。”
随着火炬点燃,热气球内的气体逐渐加热,体积膨胀,浮力增大。李晋谨慎地调整着火炬的位置,控制着热气球缓缓升空。朱棣站在吊篮中,脸上露出了难以抑制的激动和好奇。
热气球缓缓离开了地面,宫城上空的风虽然有些强劲,但在李晋的精准操控下,热气球稳定地上升,绕着宫城飞行。朱棣环顾四周,看着脚下的宫殿和远处的街市,眼中闪烁着光芒。
“李晋,此物果然神奇,人竟能如鸟一般飞翔于天际!”朱棣赞叹道。
李晋微微一笑,回应道:“陛下英明,此乃科学之力,未来必将有更多神奇之物现世,为大明带来无尽的福祉。”
朱棣点头,目光远眺:“科学,是个好东西啊!李晋,国富民强,可靠科学否?”
“陛下,这是自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李晋微微一笑,开始讲述他所理解的科学技术:“陛下,科学是一种系统的知识体系,通过观察、实验和逻辑推理来理解和解释自然现象。而科学技术,则是利用这些知识来发明和改进工具、设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朱棣眉头微皱,似乎在思考李晋的话。“你说的这些,如何为我大明所用?”
“陛下,这很好解释。”李晋接着说道,“比如陛下您麾下的宝船,若能掌握更先进的造船技术,就能建造出更大、更坚固的船只,使大明的海上力量更加强大。再比如,利用新的农作物培育技术,可以提高粮食产量。粮食产量提高了,人口便会增长,兵员、税赋也都有了。”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点了点头,“很好,李晋,你所言极是。如若科学技术的确有助于国富民强。那你认为,如何才能发展这科学技术?”
李晋沉吟片刻,条理清晰地回答朱棣的提问:
“陛下,发展科学技术,微臣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教育培养:首先,需要在国子监及各地官学中加强科学教育,培养科学精神,鼓励年轻学子探索自然,研究万物。
设立研究机构:其次,应当设立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招募有才学的学者,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
鼓励创新:陛下可以颁布政策,鼓励民间创新,对于有重大发明和创新的个人或团体给予奖励和荣誉。
学习先进:进步是全人类的大趋势,各个国家的科学技术都在或快或慢发展,应当积极收集外国科学情报,千方百计学习引进先进技术。
实践应用:科学研究需要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技术应用,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政策支持:陛下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为科技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比如资金投入、人才选拔等。
法律保护:通过法律保护科学家的发明创造,确保他们的权益不受侵犯,鼓励更多的人才投身科技事业。
长远规划:陛下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对科技发展进行规划,制定阶段性目标,持续不断地推动科技进步。
通过这些措施,微臣相信大明的科学技术定能得到长足的发展,从而为国富民强提供坚实的支撑。”
朱棣听后,眼中闪过满意的光芒:“李晋,你考虑得十分周全。不过想推行新政,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李晋回应道,“陛下圣明,无论在哪个时代,推行新政,确实都很困难……”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年轻人,要有干劲。我大明缺的就是年轻肯干事的股肱之臣。李晋,你可愿替年轻人出这个头?”
李晋心中激动,这就是我的使命吗?再次拜倒:“微臣愿意,谢陛下圣恩。”
朱棣露出欣慰的笑容,挥手让李晋起身,然后对他说:“起来吧,事还是得一步一步来,等会,朕让你看一出好戏。”
李晋心中一喜,有瓜吃?连忙叩谢:“多谢陛下隆恩!”
朱棣拍了拍李晋的肩膀,“好好干,朕看好你。”
“微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李晋坚定地回答。
热气球继续在宫城上空盘旋,百官们仰望着皇帝与李晋在天空中的飞翔,心中的担忧逐渐被震撼所取代。
他们中的有些人开始意识到,这个时代正在悄然改变,而他们正见证着一个全新篇章的开启。
飞行了一圈后,李晋开始缓缓降低热气球的高度,最终平稳地降落在宫城的空地上。朱棣意犹未尽地下了吊篮,对众人说:“朕今日所见,颇为震撼。众爱卿要多多为大明发展献计献策,朕必有赏赐。”
群臣连忙跪拜,山呼万岁。
朱棣一个潇洒转身,“走吧,进殿去,朕还要看戏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