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宁中泽(1)
这大概又是一个类似于辛弃疾一样郁郁不得志的故事,主人公却又兀自具足苏东坡优游退逊的雅致和心性。无论人生际遇是“黄州、惠州、儋州”还是“身如不系之舟”,总能在常人不能忍的不顺焦虑和平庸日子里的百无聊赖里找到平衡然后“一蓑烟雨任平生”,坦然的行完该行的路,最后仰天大笑留给世人一个足够戏谑人世的背影。只是他的境况在当时的背景下冥冥之中贴合了很多提干学员提干回到单位后的发展。这样悲剧的共通,无疑又为那些不同人生所遭遇的相同处境平添出许多悲凉的色彩。
正如人们总是津津乐道年少成名的故事,说明在大家心中其实心知肚明,所谓“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就是在你意识到你已经开始独挡一面的那一刻,就已经是你和时间赛跑的开始——从来都是一个人被裹挟入时代的洪流,然后在须臾中挣扎起身搏一个“春风得意马蹄疾”或者怅然一个“一生襟抱未曾开”。
就是这样的,对于那个年代的士兵提干出身的干部,因为他们的干部生涯在职业起步时就面临普通年龄偏大的缘故,使得他们从军校毕业以后,脚下的路就变得异常清晰,如果没有什么特殊奇遇亦或是自身能力素质强到上达天听,终点也就不过是一个个早早预见好下车的路牌。提干给了他们人生一个阶段性目标达成的欣喜,又在日渐成熟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考量中,愕然发现,自己那条向上路途竟然如此狭窄——当时的提干学员由于军校学制的关系,毕业之后普遍年纪在25、6。也许军功等身,也许了解部队,也许独当一面。但再多的“也许”也挡不住现实的窘境,想想副连到正连普遍需要4-5年的当下,等到了正连,已经三十出头,距离正连最高服役年限不过5年。这个时间段内的发展固然有惊才绝艳之辈或是抓住演习比武的际遇一鸣惊人可以跨越,但是机会不是经常都有的,大多数时候人等来的其实是无奈,当初我在营部连的时候为什么如此谨小慎微,就是跟田林超一同出公差的时候,听见田林超和三营营长闲谈。
三营长:“现在干部积压,提干回来的真的惨,我们营一个提干的排长下来找我谈心问我‘大哥,我这刚下来,都三十了,还有发展前途吗?’,这种叫我怎么回答,我只能给他说我们在环岛东路,机会比一般部队多。继续努力等等还有希望。可是咱们过来人都知道机会是努力就一定有的吗?”
田林超带着墨镜只能看到嘴角的冷笑:“准备一辈子上不了舞台的话,是有点心酸。”
于是这种生怕没有机会的恐惧一直影响着我,因为在我的概念中,我所接触见识的提干学员都很厉害。如果连这样的干部来到部队起步都鲜有机会,那么我们这样的又该做到什么程度?一个人的能够斗志满满的年纪很贵,失去这股气之后会很“丧”。君不见李太白。年轻时候动不动“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暮年也会哀叹“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才华横溢也好,少年得志也罢,原来人最怕的是“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可是遇都遇上了,又能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