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章回忆—事件上
开宝八年(公元 975 年)辛未夜,正值盛夏时节,热气腾腾的晚风犹如一把怎么也切不断手的钝刀,气势汹汹地袭来,但又出人意料地轻柔拂过面庞。
此刻,天空湛蓝得就如同刚刚洗净一般,清澈透明;几片洁白如雪的云朵悠然自得地飘荡而过,宛如被蓝色大海吞没的一座座小小岛屿。
极目远眺,远处的山峦此起彼伏、绵延不绝,恰似一堵巍峨雄壮的巨大屏风,稳稳当当地守护着脚下这片广袤无垠的大地。
此时已经抵达江南地区的宋远志静静地伫立在屋檐之下,默默凝视着眼前的美景,一言不发。
许久之后,他缓缓迈开脚步,朝着屋内走去。进入房间后,宋远志点亮了桌上的油灯,然后坐下来开始细细品味香茗。他轻轻端起茶托,一边用手指摩挲着,一边陷入了沉思之中。
不知不觉间,他的思绪飘回到了几年之前,想起了曾经发生过的那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以及与之相关的那个人。
开宝五年(公元972年),岁次辛未,时值盛夏,骄阳似火,酷热难耐。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却打破了这片宁静。黄河之水突然决堤,汹涌澎湃地冲向了澶州濮阴县。
洪水犹如脱缰野马,肆虐无忌,所到之处,房屋倒塌,农田被淹,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面对如此惨状,濮阴县县令心急如焚。
他深知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他急忙写下一封言辞恳切的奏折,详细描述了当地的灾情,并请求朝廷尽快派人前来救援。
经过漫长而艰难的传递,这份奏折终于在壬申日送达京城。朝堂之上,大臣们听闻此事,皆面色凝重。
他们将濮阴县的情况转达给了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闻此消息,不禁大惊失色,他深知百姓遭此劫难,生活必定困苦不堪。
为了解救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赵匡胤当机立断,特别下旨命令颍州团练使曹翰率领军队火速赶往濮阴县,负责堵塞决口。曹翰接旨后不敢怠慢,
当下就要向便殿告辞离去,就在这时,宋太祖赵匡胤一脸肃穆,高声喊道:“连绵不断的大雨下个不停,又听说黄河决堤了。
朕整夜烧香向天祈祷,如果上天要降下灾祸,就让它降临到朕的身上吧,千万不要施加给百姓啊!”
曹翰听后,立刻叩头跪拜说:“昔日宋景公只是一个诸侯国的国君罢了,但宋景公说了一句善良的话,灾难之星就自行退去了。
如今官家忧心天下万民,如此恳切地向天祷告,本来就应该感动上天,必定不会遭受灾害呀。”
从此以后,宋太祖因为心里一直挂念着灾区的情况,所以到了癸酉这一天,特意召见当时的宰相赵普进宫谈论事情。
只见他皱着眉头一脸忧虑地轻声问赵普:“连绵不断地下着大雨,朕每天都焦虑不安,难道是因为现在的朝政出现了什么缺失吗?”
赵普看到官家如此忧心忡忡,赶紧大声回答道:“官家自从登基以来,处理各种政务都非常勤勉认真,只要发现有不好的地方就一定会改正。
听到好的建议也一定会采纳执行,可谓为一代明君。这次之所以会遭受暴雨灾害,完全是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失职啊!”
宋太祖赵匡胤看见赵普脸上并没有露出异样的神色,因而知道他说的都是真心话,于是提高声音回应说:“皇宫里被幽静关押起来的人太多了。
昨天朕已下令把后宫所有的人都登记造册,一共有三百八十多人。然后告诉她们,如果有人愿意回到自己家里去,可以如实说明情况,结果有一百个人表示愿意回家,朕已经全部赏赐厚重的财物打发她们走了。”
赵普和其他大臣们听了官家的话,相互对视几眼后,纷纷拱手行礼激动地高喊万岁,表示对赵匡胤的敬意。
然而世事难料,变幻莫测。正当曹瀚快要到达澶州濮阴县的时候,宋太祖赵匡胤得知此时的洪水已经在大名府朝城县决堤了!更糟糕的是。
同一时间,河南和河北等各个州都遭受了严重的水灾。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人们措手不及,原本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乱。
洪水如猛兽般肆虐,淹没了大片农田,摧毁了无数房屋,许多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面对这样的局面,朝廷上下一片震惊。
然而,大水并未因此停止前进,反而继续汹涌地向前流淌着。到了庚寅年,黄河再次在阳武县处决口,与此同时,汴水也在郑州和宋州处决堤。
丁酉日,宋太祖颁布诏令:“凡是居住在河边的百姓,如果他们的田地遭受了水灾,可以向有关部门上报情况。
官府会进行核实,如果情况属实,将免去这些受灾百姓的地租,并给予相应的补偿。”这道诏令在减轻灾民的负担,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的同时也恢复生产生活。
戊申这一天,宋太祖赵匡胤再次征调各州士兵以及民夫共计五万余人堵塞黄河决口,命令刚刚抵达澶州濮阴县的曹翰监督这项工程。没过多久,所有决口都被堵住了。
当月,官家下诏说:“近来澶州、濮州等好几个州,连绵不断地下大雨,洪水泛滥成灾,成为祸患。朕因为多次经历过黄河决堤泛滥,给百姓带来沉重灾难,每次翻阅前代书籍,详细探究治理水患的经验方法。
至于夏朝大禹时代所记载的,只是说引导黄河水流入大海,顺着山势疏浚河道,不曾听说过要用力遏制湍急的水流,大规模修筑高高的堤坝。
自从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垄断水利,填塞原来的河道,只考虑个人方便而不顾朝廷利益,九条河流的治理制度就此荒废,历代以来的水患都无法消除。
凡是官员、士子和普通百姓,如果向来熟悉研究治理河道的书籍,深刻明白如何疏通引导的策略,都允许到朝廷进献奏章,通过驿站快速上报,朕会亲自阅览,采用其中合理有效的建议。”
与此同时,位于陕西长安的宋远志听闻此地发大水,为那些遇难的百姓感到难过。也就这此时,他收到了李永的书信。
他的心突然有一种不安感,他一把拿过信来,一目十行的飞快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