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史治 > 第 23章故事

第 23章故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此后一段时间里,由于手头资金紧张,宋远志不得不暂时停留在这个地方稍作休整。在这段闲暇时光里,他开始与周围的人们交流,并从他们那里听到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和传闻。

    有些人向他讲述了当地的历史传说,那些古老而神秘的故事让宋远志不禁沉醉其中。

    还有些人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道听途说得来的奇闻异事,这些故事充满了离奇和惊喜,令宋远志大开眼界。

    通过与这些陌生人的交谈,宋远志不仅开阔了视野,还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将所听到的一切都记录下来。

    古城西安南郊,有一座宽敞的寺院,叫慈恩寺。寺内,一座气势雄伟的七层砖塔拔地而起,巍然屹立,这就是著名的大雁塔。提起这座塔,还有不少有趣的神话传说呢!

    这座寺院是唐高宗李治当太子时,为纪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修建的。起初寺内并没有塔,住在寺里的和尚,每日伴着晨钟暮鼓苦苦修行。

    很久没有尝过雁、鹿、犊三种肉的滋味了。有些奉戒不谨的僧人馋的直流口水。

    一天清晨,西北风呼呼地吹刮着,满地黄叶随风翻卷,寺院里显得分外冷清。一名小和尚给文殊菩萨像前的油灯加满油。

    刚刚裹紧袍子,走出殿门,一阵寒风便扑面而来,小和尚眼前一黑,打了个趔趄,几乎跌倒在石台阶上。

    这位小和尚出家以来,别说没沾过荤腥,就连粗茶淡饭也是饥一顿,饱一顿,食不裹腹。

    这些天来,寺中缺柴少米,小和尚早已饿的四肢发软,有气无力,又遇到这冷风一吹,自然是寒气彻骨。

    眼冒金星,若不是顺势扶住身旁的菩提树,真会跌个头破血流呢!面对这清苦的寺院生活,想起幼时母亲的慈爱,小和尚两行热泪不禁簌簌流下。

    这时,忽然天空传来一阵大雁的鸣叫声。小和尚抬头一看,只见两行大雁排成一个“人”字形,扑扑地朝东南方向飞去。

    小和尚目不转睛地望着雁群,自言自语地说:“今天师兄师弟们没有食物充饥,菩萨如果有灵是应当知道的。”

    话音刚落,奇迹发生了:只见一只大雁退出了飞行的队伍,悲鸣数声,仿佛是向自己的同伴告别,然后从长空直落而下,投身死在小和尚面前。

    小和尚顿时惊呆了,他飞也似的跑到殿前,听了小和尚的讲述,遥望天空快要消逝的雁群,再看看脚下余温尚存的坠雁,和尚们有的嘘唏不止,有的潸然泪下。

    随后,便建塔葬雁,以示纪念,取名为大雁塔。大雁塔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虽经风雨剥蚀,但风貌依旧。这大雁舍身而死的故事,也一直流传到今天。

    在民间关于大雁塔的来历和传说也有很多,有人说它是一群大雁落下来留下的;有说它是仙人点化而成的;

    也有说唐玄奘西域取经途中曾困沙漠后得一大雁引饮,才找到水源,得以还生,并完成取经之事,为报大雁之恩,因而建造此塔。

    据传闻所述,当年玄奘大师孤身一人踏上西天取经之路时,曾在茫茫戈壁沙漠之中的葫芦滩迷失了方向。他犹如无头苍蝇般在这片荒芜之地徘徊,始终无法走出这个诡异的葫芦滩。

    疲惫不堪的玄奘大师最终无力地坐在沙滩上,仰天长叹。此刻的他忧心忡忡,因为所携带的食物和水源都已消耗殆尽。

    正当他陷入绝望之时,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大一小两只鸿雁。玄奘大师见到这神奇的景象,心中涌起一丝希望。

    他恭恭敬敬地向大雁行礼,并诚恳地说道:“贫僧乃大唐僧人玄奘,此番前往西天取经,却不幸在此处迷路。倘若神雁能够引领贫僧驶出葫芦滩,返回长安,他日必定为尔等修筑佛塔以表谢意。”

    两只鸿雁似乎听懂了玄奘大师的话语,它们频频点头示意,随后带领着玄奘大师飞出了葫芦滩。历经千辛万苦,玄奘大师终于成功从天竺取回真经并返回长安。

    然而,他并未忘记当初对大雁许下的承诺。为了报答这份救命之恩,玄奘大师决定倾尽全力修建两座高塔——大雁塔与小雁塔。

    这两座宏伟壮丽的建筑不仅成为了佛教圣地,更见证了一段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信守诺言的佳话。

    而在临潼骊山,“骊”字所指代的乃是一匹毛色纯黑亮丽、身姿矫健俊逸的骏马之意。

    相传在那遥远深邃的古代时期,骊山上空的天穹竟毫无征兆地坍塌出一角,致使原本清朗明媚的白昼瞬间变得昏暗无光,仿佛被无尽黑暗吞噬;而夜幕降临之时,则亮如白昼,日月星辰皆清晰可见,令人困惑不已。

    与此同时,熊熊天火无情地燃烧着世间万物,无论是广袤无垠的山林,还是宁静祥和的村庄屋舍,无一幸免。无数无辜百姓遭受这场突如其来的天灾折磨,苦不堪言。

    更糟糕的是,那些隐匿于暗处的毒蛇猛兽纷纷趁机逃窜而出,肆意残杀欺凌手无寸铁的人类,一时之间哀鸿遍野,血流成河。

    就在这生死存亡之际,一位身怀绝技、神通广大的女神——骊山老母挺身而出。她眼见苍生饱受苦难,心急如焚,遂带着自己的两位女儿奋不顾身投入到救援行动之中。

    这两位神女英勇无畏,驾驭着神骏非凡的飞马直奔天际,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努力修补破碎的天空。

    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激战,终于成功堵住了天空的缺口,恢复了天地间的正常秩序。然而,当浩劫平息之后。

    那匹立下赫赫战功的飞马却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之情,于是它毅然决然地选择化身为一座巍峨雄壮的高山,永远守护在此处。

    这座山气势磅礴,山峰峻峭挺拔,山间云雾缭绕,美不胜收。而那匹飞马则宛如山中之灵,其英俊威武的形象历经岁月沧桑仍栩栩如生……

    时光荏苒,转眼已至东汉末年。彼时,西凉军阀董卓专权跋扈,独揽朝纲,搞得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满朝文武敢怒不敢言,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面对如此局面,司徒王允忧心忡忡。他深知若不铲除奸佞,汉室江山恐将毁于一旦。经过深思熟虑,王允决定铤而走险,使出一招绝妙的美人计。

    他精心挑选了国色天香、智勇双全的貂蝉,并巧妙安排其接近董卓与吕布二人。

    貂蝉凭借倾国倾城的容貌和举世无双的歌舞技艺,很快赢得了董吕二人的欢心。她周旋于两人之间,挑拨离间,使得他们反目成仇。最终,愤怒的吕布忍无可忍,亲手杀死了义父董卓,结束了这场混乱纷争。

    董卓死后,汉朝又落入了李傕跟郭巳二人手中。这二人为了能够争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展开了激烈的火拼,之后汉献帝和朝臣也被这二人劫持。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感觉实在是太痛苦了。为了逃离眼前的困局,汉献帝趁着李傕与郭巳激战正酣之际,瞅准时机悄悄溜出了皇宫。

    就在此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原本打得不可开交的李傕和郭巳竟然突然休战,并迅速达成和解,两人决定联手追杀汉献帝。

    而此时的汉献帝早已被吓得惊慌失措、六神无主,只顾着拼命向前逃窜。然而无论他如何努力奔跑,身后穷追不舍的敌军始终如影随形,仿佛永远也甩不掉一般。眼看着追兵越来越近。

    汉献帝心急如焚,惶恐不安地对身边的随从说道:“如此下去绝非长久之计!不知是否有人能够拯救朕于危难之中?”正当众人一筹莫展之际,有人提议道:“陛下,如今唯有求助于曹操或许尚有一线生机。”

    汉献帝闻听此言,犹如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当即便决定派遣使者前往曹营通风报信,请求曹操出兵援救自己。然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尚未等送信之人抵达目的地,曹操已率领大将夏侯惇星夜兼程赶来护驾。

    因此也就有了“说曹操,曹操到”的说法。后半句则发生在曹操和吕布的身上。

    公元 194 年,曹操为报父仇,亲自率领大军征讨陶谦。然而这次出征并不顺利,曹军遭遇大败,伤亡惨重。

    尽管如此,曹操毕竟是乱世中的一代枭雄,他并没有气馁,反而带领着残余部队继续前进,目标直指濮阳,企图攻打吕布。

    吕布万万没有料到曹操竟敢在兵败之后还主动来袭,猝不及防之下,被打得节节败退。

    此时,吕布的谋士张邈献计道:“我们可以在军营内设下伏兵,等曹操中计前来,必能一举击败他!”吕布觉得此计甚妙,于是依计行事。

    曹操对吕布营地的情况一无所知,见敌军败退,以为有机可乘,毫不犹豫地指挥军队奋勇冲杀进去。

    谁知刚进入敌阵,四周突然杀出大批伏兵,曹军顿时陷入混乱之中。这场战斗异常惨烈,曹操的军队损失过半,自己也险些丧命。

    只见吕布骑着那匹赫赫有名的赤兔马,手握威风凛凛的方天画戟,横冲直撞,势不可挡,一心想要把曹操斩落马下。

    眼看着敌人如此勇猛,曹操心中不禁生出一丝恐惧,但他很快镇定下来,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于是,他迅速换上平民装扮,试图神不知鬼不觉地逃离战场。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正当曹操匆忙逃窜之际,竟然碰巧与吕布撞个正着。只见吕布拦住去路,高声喝问:“嘿!可曾见到曹操那厮逃去何处?”曹操心中暗自叫苦不迭。

    但表面上却故作镇定,他迅速用右手捂住脸庞,同时伸出左手朝着前方一指,压低声音说道:“喏,前方骑于马背之人便是曹孟德。”吕布闻听此言,未加思索便率领众人径直朝前方追赶而去。

    自此以后,世间又多了一则谚语广为流传开来:“说曹操,曹操到。当面错过,岂不滑稽可笑?”这则谚语不仅描绘了这场戏剧性的偶遇,更成为后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用来形容那些本应相遇却擦肩而过的巧合情景。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